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学有滋有味

国学有滋有味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陈寅恪 等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5167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品荟萃了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夏丏尊、李叔同、闻一多、徐志摩、陶行知、郁达夫、朱自清、林徽因等大师及其相关的文字。从不同视角反映了大师们的生活、读书、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一段文字代表一段人生,代表一段历史。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智慧、哲思,有滋有味儿。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很好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
001为学与做人/梁启超
008三十自述/梁启超
015知命与努力/梁启超
024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
027(三十)自序/王国维
032文学小言/王国维
038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陈寅恪
040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蔡元培
051悼亡妻黄仲玉/蔡元培
055记辜鸿铭/胡适
061回忆辜鸿铭先生/罗家伦
067辜鸿铭先生轶事/梁实秋
069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竺可桢
079教育家张伯苓/胡适
085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
088学做一个人/陶行知
091儿童用书选择标准/陶行知
095论看电影流泪/林语堂
101回忆鲁迅/郁达夫
126悼鲁迅/林语堂
130话中有鬼/朱自清
134正义/朱自清
138儿女/朱自清
146论气节/朱自清
152教育你的父母/梁实秋
156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华罗庚
166从宗教论中西风格/闻一多
173时代的鼓手——读田间的诗/闻一多
179两法师/叶圣陶
187弘一法师之出家/夏丏尊
194弘一大师的遗书/夏丏尊
198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207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
212论风流/冯友兰
224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
229胡适先生二三事/梁实秋
237追悼志摩/胡适
246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
254志摩在回忆里/郁达夫
261我是扬州人/朱自清
267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
272我与老舍与酒/台静农
276山雨欲来风满楼/蒋梦麟
290曲阜孔庙/梁思成
296桥名谈往/茅以升
摘要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诸君!我在南京讲学将近三个月了,这边苏州学界里,有好几回写信邀我,可惜我在南京是天天有功课的,不能分身前来。今天到这里,能够和全城各校诸君聚在一堂,令我感激得很,但有一件,还要请诸君原谅:因为我一个月以来,都带着些病,勉强支持,今天不能做很长的讲演,恐怕有负诸君期望哩。 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竞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我替你们回答一句罢:“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头学的什么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心理、历史、地理、国文、英语,乃至什么哲学、文学、科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农业、工业、商业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作“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怎么样才能不惑呢?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算命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了许多基本的知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仅有这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我打算做这项职业,就应该有这项专门的学识。例如我想做农吗,怎么的改良土壤,怎么的改良种子,怎么的防御水旱病虫,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做工、做商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识,也是如此。我想做财政家吗,何种租税可以生出何样结果,何种公债可以生出何样结果等等,都是前人经验有得成为学识的;我们有了这种学识,应用他来处置这些事,自然会不惑,反是则惑了。教育家、军事家等等,都各有他的专门学说,也是如此。我们在高等以上学校所求的知识,就是这一类。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还不能。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我们每日碰见的事理是复杂的变化的,不是单纯的刻板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