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林徽因 生活不曾取悦我

林徽因 生活不曾取悦我

  • 字数: 14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 作者: 蔡文妍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451727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林徽因,本身就是话题! 林徽因是众所周知的民国才女,她在女性读者中受到的关注以及她在文学诗歌建筑领域的成就令人侧目。与林徽因有关的作品和她本人从不缺少粉丝和读者,她的名字本身就是个大IP,超多粉丝,不缺流量! 2,带你全面了解林徽因的传奇人生! 本书自林徽因出生前着墨,至林徽因去世后收尾,涵盖了林徽因的一生。以时间为轴,从林徽因的童年、青春、求学、爱情、文学、建筑等诸多方面,事无巨细地描述林徽因的感情史、家族史、成名史和关系网。 3, 不止是传记! 本书不止再现了林徽因的人生轨迹,也引用了她的作品和事迹解析了她的思想。作者将二者结合起来,展示了林徽因的才情、独立和坚强!书中内容可以作为粉丝、读者了解、研究林徽因的参考。 4,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书中的林徽因不是作者眼中的林徽因,而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林徽因!本书将林徽因在那个时代的许多故事娓娓道来,还原的是一个真实的、经历过人间种种、有着各种遭遇的林徽因。真实的,才是动人的! 5,展示林徽因的特殊魅力! 本书虽是一本传记类图书,却摆脱了人物传记中规中矩的固定模式。作者是林徽因的迷粉,非常崇拜林徽因的文学才华与个人魅力:即便病入膏肓,即便生命已经步入寒冬,也要将最终的才华绽放。 "
内容简介
有人说,她是民国时期拥有才华的女子。有人说,她是岁月长河里一朵不败的清莲。沈从文眼中的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胡适眼中的她,是“中国一代才女”;萧乾眼中的她,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她是诗人、作家、建筑师,她是林徽因。长夜没有为她亮起的灯火,她活成了自己的月亮。本书讲述林徽因灿烂丰盈的一生,以女性敏锐的情感洞察力结合真实客观的史实材料,用灵动鲜活、唯美流畅的文字,场景式地展示林徽因在世事刁难中依旧优雅从容面对生活的故事。
作者简介
蔡文妍 自媒体作家。欣赏世间每一位活得独立而精致的女子,尤其痴迷民国有才情的女子,惟愿从中学得半分肆意,以优雅独立仗剑走天涯。
目录
第一卷
林家有女初降生
幼女当家
月亮的背面
少女时代
第二卷
出国游历
认识建筑学
一段风花雪月的“情事”
徐志摩的浪漫
划清界限
第三卷
与梁思成相恋
接待泰戈尔
留学时光
磨难重重
毕业在即
蜜月之旅
第四卷
东北大学任教
梁父仙逝
香山静养
中国营造学社
第五卷
太太的客厅
深情的邻居
徐志摩之死
……
摘要
     林家有女初降生 杭州,一座被誉为人间天堂的千年古城。这里有烟雨朦胧的西湖,有炊烟袅袅的江南小巷,行走在这座城市之中,似雾里看花,又似水中望月,清净与繁华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一切事物都笼罩着浪漫的迷雾。而林家老宅,就坐落于西湖东侧的陆官巷之中。 林家曾是福建闽侯望族,到林孝恂这一代时已经式微,沦为布衣。林孝恂起于贫寒,曾在富户人家做教书先生以维持生计,直到清朝光绪年间,林孝恂以进士之身成为翰林,林家才因此迎来转机。 不过,林孝恂在翰林院做京官后,因家底单薄,无法负担官场应酬的大额开销,便设法寻求外放,历任杭州金华、孝丰、仁和、石门、海宁等州县的地方长官。1904年,光绪帝在位的第三十个年头,林孝恂担任杭州代理知府。 这一年正是清王朝山河破碎、内外交困之际,西方国家的新事物呼啸着涌人华夏大地,促使很多有志之士在飘摇零落的王朝黄昏中上下求索:康有为和梁启超资助《时报》在上海创刊,借此主张君主立宪,提倡发展民族工商业;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旋赴北美,宣传革命;蔡元培着手成立光复会,宣传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 同年六月十日,杭州林家宅院里,林孝恂的孙女降生了。这个初临尘世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双眸像祖父林孝恂,脸蛋像祖母游氏,因此十分得林孝恂夫妇喜爱。游氏甚至将孙女放在自己卧房亲自照料,林孝恂则在《诗·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中选取“徽音”二字为孙女命名,希望她长大后能继承美德、慧心可待,也想着继她之后,林家能儿孙满堂。 林孝向虽头顶乌纱,却仍不脱书卷气,平日里常穿着一身青衣布衫,随和儒雅。他喜好读书、学习医术,非常务实。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林孝恂的思想才得以摆脱封建社会的桎梏。游氏也喜好典籍,并工于书法,是一位秀外慧中的才女。他们夫妇二人都很重视教育,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开明,不仅请来国学大师讲解四书五经,还找来新派名流教授天文地理、介绍境外概况,甚至还聘请外籍教师教习英文与日文。 在这样开明的家庭教育下,林家后辈大都能诗会文,走在了学习外国文化、追求时代潮流的前线。林孝恂的两个儿子林长民、林天民,先后赴日本求学,后来都成为知名的革命进步青年;五个女儿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博学多才。值得一提的是,在林孝恂的杭州家塾接受启蒙教育的,还有非嫡系的后辈。其中不仅有留下一篇《与妻书》便慷慨赴义的林觉民,也有与林觉民一同参加广州I起义被枪杀的林尹民,二人同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孝恂还资助外姓的蒋百里赴日本留学,而蒋百里后来亦成为有名的军事教育家。 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林徽音出生后不久就赴日本留学,不过好在几个出嫁的姑姑经常带着孩子回娘家来,林徽音可以与表姐妹们嬉戏玩闹,度过了一段温馨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林徽音的大姑林泽民成为林徽音的启蒙老师。林泽民从小接受林家的私塾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也有很高的造诣,她教导林徽音读书识字,带着林徽音漫步走入书园的丛林里沾染书香的气息,让林徽音爱上了读书。 拨开时光的暮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年幼的林徽音手捧着一册册书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时而藏在花丛间低头吟读,时而靠在柳树旁静坐观看,时而缩在石桌边誊写诗文。也许她并不明白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尚不能读懂诗人心中的情怀,但却并不妨碍她觉得这些诗句是那样地美好,那样的令人沉醉不可自拔。 在林徽音六岁那年,她出了水痘,用她的家乡话叫作“水珠”……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