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如果上海的墙会说话
字数: 218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作者: 沈轶伦
出版日期: 2017-05-01
商品条码: 9787532165841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35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4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报告文学。本书以微观视角和宏观视野相交织的方式,以充满人文情怀的笔触,表现上海历史变迁,并生动展现身处其中的时代英杰成长成才的宝贵经历。地是城市的坐标,而人是城市的灵魂。人在城市空间内的行动与记忆,构成了立体的城市文化和历史。作为一种书写上海的新尝试,本书首创“一人一地”的方式,采访五十位上海各界名人,展现五十个对他们而言很为重要的上海地点。作者让居住者的个人经历与上海地理空间的变迁相互印证交织,体现出彼此影响、互相成就的关系,从中展现上海的人文地理脉络和城市精神风貌,以人文视角生动展现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很好、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作者简介
沈轶伦,80后,上海人。《解放日报》记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专注人物报道和城市题材非虚构写作。散文作品散见于《文汇报·笔会》 《新民晚报·夜光杯》《档案春秋》《北京青年报》《瞭望东方周刊》 《上海纪实》等。
目录
01 君住长江尾
白莲泾码头,从工人挥汗处到世博地标
跃入苏州河的童年
苏州河声,重新回响的无字歌谣
摇啊摇,摇到后滩外婆家
02 新村的背影
杨浦区“凤凰村”
鞍山新村楼上母亲的背影
和田林新村一起“长大”
国权路是特级教师的备课路
控江新村,见证产业工人的辉煌时刻
03 花园上只角
在玫瑰别墅的露台上
洋钉划过陕西南路
思南路上,一个桃花源般的存在
爱文公寓,“千金买宅,万金买邻”
协发公寓里的静好岁月
陕南?教会我的事
五原路212弄的丹青情
登云公寓里好读书
愚园路文元坊里的“小老大”
永福路的“上只角”情结
04 弄堂屋檐
左手美专,右手棺材铺
国际影星从淮海路弄堂走出
“笛王”从钱家塘深处走出
锦园里厢的小胖子
四川北路的吴韵悠长
弄堂是城里人的故乡
生活在光明?的风与味之间
热闹徐家汇,曾有条徐镇老街
05 梦开始的地方
中山医院为何没建在法租界
多伦路的居住者与设计者
新乐路上,写下《红旗颂》
中福会少年宫里安放着的童真
汾阳路150号:站在画院外的少年
上海音乐厅,摇篮亦故乡
我在南市区学画画
含着热泪走进绍兴路9号
当上海大剧院还是上海体育宫
文化广场戏校里的青春流转
京角儿不进“天蟾”不成名
市西中学旧事
圆明园路97号里的童年
永嘉路383号,一代上译人的回忆
1956年,复旦、五角场和大师们
与徐家汇的故事,还将继续
06 沧海桑田
虹口那条闵行路上的童年
上海大厦里的“统战岁月”
江水流过董家渡
掉入肇嘉浜的人生循环
溧阳路1335弄,与名家为邻
一座城市和她的图书馆们
见证光新路一甲子
跋
摘要
但这样的劳作,反而使工人们更为团结友爱。正是在装卸一线,包起帆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她是当时在总人数中仅占二成的一线女装卸工之一。秋季来临,11个年轻装卸工一组干活,大家会避开老师傅,掩护其中一位工友早点下班去周浦买来二三十只大闸蟹。等大家都下班了,便去同事家会合,买一点大力度优惠的酒,一边喝一边大嚼蟹肉,至微醺后,一个个摇摇晃晃骑着自行车回家。那种无忧无虑的苦中作乐,让年轻的码头工人们暂时忘记了白天工作的艰苦。
但现实还是残酷的。以1968年至1978年的十年统计,木材装卸事故频发,死亡14人,有546人重伤、轻伤。
码头,成了工人的伤心地。
02
白莲泾装卸站装卸木材的历史,说起来颇为悠久。
地方志资料显示:早在1916年,美商大来洋行轮船公司即看中此地水流丰沛、终年不淤的地理优势,在今浦东新区西北部,黄浦江的白莲泾河口南首,购得土地79.37亩,建造了大来码头,至1919年竣工使用。
1924年,美商又进行扩建,使沿江码头全长380多米,并安装一台17吨轨道移动式起重机,共有4座仓库,露天堆场可存木材5万吨以上。码头以停靠大来轮船公司中美航线的轮船航班及装卸木材为主,在上海港外商码头企业中居第二位。
大来洋行轮船公司也在1920年于今广东路51号投资兴建大来大楼。八层的大楼外部造型为新古典哥特式,大楼的门面外墙是花岗岩块垒砌,中间月洞门内配有黑色大铁门。底层曾作为公司的客票部、货运办理处。七八层楼为公司办公室。二楼至六楼分租给其他单位作为办公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来大楼更名为怀来大楼。目前已被列为上海市很好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抗战时,大来码头被日军占用。1949年之后,改名为白莲泾码头,1956年交归港务局管理,成为华东地区木材集散储运中心。
03
身高1.74米的包起帆,进厂时体重不过90斤。瘦弱的身子在工作中多有不便,也常常被老师傅批评:别人搬两块生铁的时间里,包起帆只能费力搬动一块。别人一个动作就能完成的锹煤,他要慢慢才能完成。
老师傅希望青年装卸工们能搬得更快,但包起帆这一代年轻人却在想,能不能有不用搬?
从17岁进厂到25岁因为腿伤而调去做吊车修理工。包起帆在装卸一线工作了6年。粉碎“四人帮”后,国家恢复大学招生,包起帆报考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他希望能弄明白,机械背后的原理究竟是什么,也希望能有朝一日让“木老虎”不再“吃”人。
1981年,包起帆毕业后回到原来的单位和同志们一起从事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和工艺改进。1981年10月,中国港口目前靠前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两根起重索使抓斗顺利地打开和闭合,抓原木似老鹰抓小鸡,“轻轻一抓就起来”。之后的码头岁月,包起帆一直在用发明创造为促进港口工作进入机械化和数字化时代而努力。包起帆本人也从一个普通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一个重量专家、不错工程师、“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之一。
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白莲泾装卸站告别历史舞台。拆除地基时,昔年打下的桩木被抽出,剥开外皮后,内部杨松芯子依旧如新。在场工人无不动容。包起帆说,他后来“很怕”去世博园看见留在那里的抓斗模型,因为有太多回忆在那里了。他希望大家在那里游玩时不要忘记曾有几代码头工人留在那里的生命和青春。
白莲泾水奔腾向前,一同流淌的还有时光。如今,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20万标准箱,上海港已连续五年排名“优选老大”。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将突破250亿吨大关。在华东师大靠前航运物流研究院,包起帆坐在一张上海港地图前自豪地说: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切。
P15-1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