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代琴学资料选

历代琴学资料选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范煜梅
  • 出版日期: 2013-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08630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8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操琴之法,大都以得意为主,虽寝食不忘,故操弄不过一二曲,则其奥穷。至于调,虽十数而意愈妙。盖调子贵淡而有味,如食橄榄,若夫操弄如飘风骤雨,一发则中,使人神魄飞动,然作家者,多以调子自娱。设或操弄大纲要,轻重起伏有节,首尾相贯,不求小过,如人作长韵诗。至若调子要吟猱亲切,下指简静,如人作五言诗。后之作者不易此论。子瞻谓和缓之医,不别老少;曹吴之画,不择人物。一切理当如此,非为医画而然。善知琴者,不拘操弄调引,自然有胜人处。盖指下任运,自与造化相合,操弄者亦莫知其然也。长锁、短锁,其实一也,然意趣各别。短锁弹不过三四;长锁不定,以意为主;醉锁似而非。长涓、短涓、急涓、慢泼刺涓、醉涓,凡六名,人多不一,若悟是理,则无适而不通,其要在下指耳。琴中巧拙在于用工,至于风韵,则出人气宇,要知其优劣,政如郑都官、李太白作诗。学琴如学古书,初虽无味,至于用工深远,自成一家,精妙造次,逢原不藉力也。所以操而不倦,敦猱声贵圆静,外虚中实,如绵里秤锤,此声最要取。纵能者十,亦失其一二。至于未至敦而指先下谓之折腰,敦中徽而无力谓之醉敦,此最不佳。有来去无迹谓之葳头敦,最妙,有从上直下谓之硬敦,得此鲜有但比藏头敦差。粗耳多以能琴相高是,盖未谙琴中之趣。凡不攻者,取声则不问软硬,要得指下有无穷之意,非软则不可取。余平生优选弹软琴,操弄贵飘扬而多失于无度,调子贵淡静而多陷于僻涩,惟淡静,有淡飘扬合节乃妙,人多罕有两全。人皆慕指法齐整,动作拘硬,政如小儿学书。欲得风韵潇洒出于规矩准绳之外,不亦难乎。此类盖未达古人妙处耳。余尝谓琴者非十年不可成功,惟其至精至熟,乃有新奇声,亦须参考诸家,择其善者从之可也。

  至于胸中自得,殆不可以言传。或者谓琴曲古人所制,不可去取。余日:不然。且琴曲始自神农氏,流及尧舜文武周孔后,蔡邕嵇中散柳文畅等,皆规模古意为新曲,迄今千载矣。古曲罕得,世俗所传,杳无明调,至律有不协、声韵繁乱,自当删除,岂可蔽于一曲哉。是犹盲人骑瞎马而望千里之远计,亦疏矣。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醒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至于未悟,虽用力寻求,终无妙处。琴无好恶,在弹者工拙。不善取声,纵曲本佳,愈觉生硬,如丑妇珠翠,徒自多耳。善取声者,纵曲本不佳,亦自美听,如西施淡妆,自有不凡气韵,若施粉黛岂易量哉。大匠无弃材,信有之矣。下指要逼岳则声铿锵,至于微细之处,当四徽之下,不然是琴筝也。或云细声粗弹、粗声细弹,此皆好奇之过,元无旨趣。盖天地阴阳之理,声韵起伏之节,若粗声细弹,岂能宣和畅之情?若细声粗弹,是粗细同列耳。

  ……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先秦
第一节 琴(乐)论
一、乐论(荀况)
二、札记
1.文王世子第八
2.乐记第十九
第二节 琴事礼仪
一、周礼·春官宗伯第三
二、礼记
1.曲礼上第一
2.曲礼下第二
3.檀弓上第三
4.少仪第十七
5.丧大记
6.丧服制第四十九
第三节 琴乐律
一、管子·地员篇
二、国语·景王问钟律
三、左传·昭公二十年·论乐
四、庄子·天运篇
五、吕氏春秋·季夏纪第六·音律
六、礼记·学记
第四节 琴器
诗经·国风·定之方中

第二章 秦汉
第一节 琴(乐)论
一、琴说(见《永乐琴书集成》)(刘向)
二、琴清英(扬雄)
三、新论·琴道第十六(桓潭)
四、白虎通义·礼乐·八音(班固)
五、风俗通义·琴(应劭)
六、琴操(蔡邕)
卷上
1.序首
2.鹿鸣
3.伐檀
4.驺虞
5.鹊巢(阙)
6.白驹
7.将归操
8.猗兰操
9.龟山操
10.越裳操
11.拘幽操
12.岐山操
13.履霜操
14.雉朝飞操
15.别鹤操
16.残形操
17.水仙操
18.怀陵操
19.列女引
20.伯姬引
21.贞女引
22.思归引
23.辟历引
24.走马引
25.箜篌引
26.琴引
27.楚引
卷下
河间杂歌
……
第三章 魏晋
第四章 南北朝
第五章 隋朝
第六章 唐五代
第七章 宋朝
第八章 金元
第九章 明朝
第十章 清朝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