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地球的故事

地球的故事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刘晓光 编译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84018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7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2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地球的故事》是美国有名人文主义大师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经典著作,是小学语文课本推荐阅读书目。作品把高山、大海、人文、历史等关于地球家园的知识,变成一个个可读性强的小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收获地理知识。它接近改变了我们对地理学的偏见,地理学中重要的名词和数据虽依然存在,但被赋予了感性而生动的表达,使书里的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富有趣味。
作者简介
房龙,荷兰裔美国人,学者、作家、历史学家。出生于荷兰鹿特丹。拥有博士学位,做过教师、编辑、记者和播音员。刻苦学习写作,1921年出版了《人类的故事》并一举成名,著有《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文笔俏皮睿智,语言幽默风趣,构思独具匠心,充满文化气息和趣味性。房龙多才多艺,能说和写多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会画画,包揽了自己著作的所有插图。
目录
《地球的故事》导读
地球上生活着的人
地理学定义对于本书阅读的意义
地球及其特点与礼俗
地图
地球的四季
地球上的海洋与陆地
欧洲及其民族
作为古亚洲与新欧洲桥梁的希腊
西班牙
俄罗斯
意大利
法国
比利时
卢森堡
瑞士
德国
奥地利
丹麦
冰岛
瑞典和挪威
荷兰
英国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芬兰
发现亚洲
亚洲与世界
亚洲中部高原
亚洲西部高原
阿拉伯
印度
缅甸、泰国、越南和新加坡
中国
朝鲜和蒙古
日本
菲律宾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太平洋群岛
非洲
美洲
《地球的故事》阅读检测
参考答案
摘要
     地球上生活着的人 导读 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我们自以为主宰着脚下的这个古老星球。然而在自然面前我们只不过是一种数量微不足道、躯体弱小无力、自卫能力低下的哺乳动物。当我们的祖先用后肢走路,学会运用工具,学会生起火堆……造物主开始眷顾我们了。经过数千世纪的不懈磨练,人类终于成为这个星球至高无上统治者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正变本加厉地违反“创世大法则”,我们的命运堪忧…… 说来让人难以置信,假如地球上的人都身高6英尺、肩宽1.5英尺、体厚1英尺,尽管这要比人的实际体形高大些,那么,根据近期新统计资料,目前全球大约20亿的总人口,也不过仅能塞满一只长、宽、高各半英里的大箱子。对此,你如果心存疑念,不妨亲自计算一番,你会明白,这并非无稽(ji)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假如我们把这只箱子平稳地挪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大峡谷某处低矮的山崖上,然后唤来一只名叫小精灵的德匡1种小猎狗。这只善解人意的小精灵用它柔软的棕色鼻子轻轻一触,大箱子刹那间就碾(nian)轧着茂密的灌木、高大的乔木,撞击着巨石,一路轰鸣而下。最后,一声低沉或许可以说是舒缓的噼啪声响伴随着科罗拉多河落入山石树木的水流飞溅声,大箱子滚落在汩(gu)涌奔腾的河水边。 此后,一切平静如初。大箱子中的人类像沙丁鱼一样,很快被遗忘在死亡的箱体里。 大峡谷春风秋雨,夏暑冬寒,延续着亘古不变的岁月。 神秘深邃(sui)的太空中,地球一如既往地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 一百年过去了。大箱子变成了覆盖着厚厚腐殖质的小山丘,山丘上草木蓊(weng)郁(形容草木茂盛)茂密。地球上的这个非同寻常的变化,包括天文学家在内,谁都不曾发现。 这就是人类故事的全部。 读者或许不太喜欢这个故事,他们无法理解人类为何落得如此惨痛的下场。 然而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认识到人类数量微不足道,躯体弱小无力,故事也就别具深远意义了。 在地球上,人只不过是一群微弱而自卫能力低下的哺乳动物。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被无以计数的其他物种包围着,为了生存,它们作好了充分准备:有的体长达100英尺,重似一辆小火车头;有的长着圆盘锯一样的利齿;大多数生物身着鳞片,活像中世纪骑士的铠甲;更有一部分是人的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它们能以惊人的速度呈几何级数大量繁殖。如果其天敌不以如此速度加快繁殖,不到一年,整个地球可能就都是它们的地盘了。人类这种对环境要求非常挑剔(ti)的动物也许只能在高山与深海之间的小块陆地上栖息生存。而我们的生物伙伴从不把高山深海视作畏途,在那里它们自得其乐。 通过一些经典著作,我们得知,有不少种微生物可以在石油中自由自在地生存,还有一些生物能够在温差很大的环境中生存,而人类遇到这种环境,在极为短促的时间内就要遭受灭顶之灾。更有一种惹人厌恶的棕色小甲虫,似乎特别钟情文学。它们总是光顾我们的书橱,哪怕失去两条甚至三四条腿,依然能延续其周而复始的生活。而我们人类呢?即便是脚趾被轧一下,就有可能致残。我们应该认识到,从人类出现在茫茫宇宙中这颗行星上开天辟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参与物竞天择的斗争,直到消失在冷漠无垠的宇宙黑暗中,始终不能摆脱这种生存境遇。 人类的既往经历在当代人看来似乎非常可笑。我们看到祖先这样一个具有进步意义的游戏:用后肢走路,起初尽管有些笨拙,却不再依赖树枝或手杖。 除了厚厚的大气层,两亿平方英里陆地和水域的专享拥有者是谁?这些拥有者凭借暴力和狡诈进行着极权统治。它们中的大部分拥有者渐次消逝了,其中某些个体作为展品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一些则以其皮毛、蛋和两肋上的肉讨人类的欢心,或者成了人类驯服的劳动工具。还有的寄身荒野,我们允许它们在那里以草木为食延续种族,因为人类至今还不想也不必要占有它们的土地。 一言以蔽之,经过数千世纪,人类成为了每一块土地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现在又有可能把大气层和海洋列入自己的版图,这一切不过是几亿人生存斗争的果实。除了理智,人并不比其他生灵拥有更多优势。 我的话也许难免偏颇,因为至上的理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只为一部分人拥有,他们因此成了领袖人物。不管其他人对现实如何不满,他们所能做到的无非是顺从。尽管这有些荒诞而且有碍于人类进步,但无论人们如何奋斗,每个时代的真正领袖却只能有一个。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