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贵学重德示儿知:陆游与陆氏家风/名人家风(第2辑)
字数: 141千字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苑聪雯
出版日期: 2017-06-01
商品条码: 9787534798276
版次: 1
开本: 其他
页数: 202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六十年间万首诗”的诗人陆游,是个“日课一首”的勤奋诗人。流传到今日的《剑南诗稿》85卷,有诗 9000余首。其中,专门训子或者言及教子的就有191首之多。他将吴郡陆氏一族的儒雅继世,自己做人、做学、做官的智慧灵光注入诗中。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爱国诗人热忱的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位慈祥的老者对子孙们的浓浓亲情。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和言行规范中有记挂、有担心、有劝勉,至情殷切的谆谆教诲背后分明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
内容简介
《贵学重德示儿知: 陆游与陆氏家风》是“名人家风丛书”中的一本,重点叙述了南宋爱国词人陆游家族的家风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本书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包括“赤心报国”“嗜学读书”“居官忠廉”“世守农桑”“贵德兼艺”。 陆游家风的形成以陆游的《示儿知》开始,并由此形成了陆氏家族的家风、家训,陆氏家风主要有谨孝悌,位卑未敢忘忧国,世守诗书为业,勤俭持家等。陆游开创的陆氏家风,不仅对当时陆氏家族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当下家风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录
引 言 1 第一章 赤心报国 3 第一节 父辈激儿爱国心 5 第二节 一身报国有万死 14 第三节 家祭如何告乃翁 22 第二章 嗜书笃学 33 第一节 我今仅守诗书业 35 第二节 七世相传一束书 48 第三节 不及同君叩老师 64 第四节 莫改家传折角巾 75 第三章 居官忠廉 81 第一节 我年十六游名场 83 第二节 位卑未敢忘国忧 95 第三节 长成勉作功名计 109 第四章 世守农桑 115 第一节 春耕秋钓旧家风 117 第二节 白首为农信乐哉 120 第三节 愿儿力耕足衣食 131 第五章 贵德艺兼 139 第一节 唯要闭门修孝悌 142 第二节 从来简俭作家风 151 第三节 遥遥桑苎家风在 164 第四节 勿与浮薄者游处 175 第五节 棋子声疏识苦心 183 第六节 心空万象提寸管 189 参考文献 197
摘要
家传文化的盛衰对于世家大族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个大门第,绝非全赖于外在之权势与财力,而能保泰盈达于数百年之久;更非清虚与奢汰,所能使闺门雍睦,子弟循谨,维持此门户于不衰。当时极重家教门风,孝弟妇德,皆从两汉儒学传来。诗文艺术,皆有很好之造诣;经史著述,亦灿然可观;品德高洁,堪称中国目前靠前、第二流人物者,亦复多有。”(钱穆:《国史大纲》) 陆游深谙此道,因为他曾认真研究过晁氏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文学、文化盛族,观察其家族繁衍兴旺的原因,更重视家学、学业的传承对保持家族长盛不衰、门风不坠、绵延久远的意义。 陆游为晁冲之姐之外孙,从其父母那里获悉许多有关晁氏讲究风操、诵诗习文的逸闻趣事。他在《晁伯咎诗集序》中云: 盖晁氏自文元公以大手笔用于祥符、天禧间,方吾宋极盛时,封泰山,礼百神,歌颂德业,冶金伐石,极文章翰墨之用。渟滀,五世百余年,文献相望,以及建炎、绍兴,公独殿其后。又少时所交, 皆中州名胜,讲习磨砻之益深矣。是岂窭书生闻见局陋者敢望其涯哉!伯咎学问赡博,胸中恢疏,勇于为义,视死生祸福无如也。至他文亦皆豪奇,不独其诗可贵,尚力求而尽传之。 晁迥为真宗所重用,之后晁氏累代诗书传家,此风即自他而起。从宋初至南宋的两百年间,晁氏一门三支连绵数代,“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产生了以晁迥、晁补之、晁冲之、晁公武为代表的一批知名文人作家。“盖养以文元之事业(晁迥),而畅以太史之风骚(晁无咎),景迂之道数以根其中(晁以道),崇福之词华以丽其外(晁之道)。”晁氏家族允推两宋首屈一指的文学世家。在陆游看来,晁公迈文学上的建树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就是深厚的家学渊源,另一个就是他年青时候在京城一带的交游、学习。 陆游受到晁氏门风间接的熏陶,他注意研究过晁氏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文学、文化盛族,观察其家族的繁衍兴旺的原因,更重视家学、学业的承传对保持家族长盛不衰、门风不坠、绵延久远的意义。对此,从小即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陆游,是深有感受的。 虽然生逢乱世,但是出身于书香之家的陆游,其幼年的启蒙教育受到相当的重视。对于陆游的童稚发蒙并将其琢璞成玉,父亲陆宰的身教和家族环境的陶冶,其助力不可谓不大。他曾说:“吾幼从父师,所患经不明。”年少的陆游在父亲的指导下,主要还是在经书上下功夫,这是当时儒生的根本之学。古代的儒生研习经书,不仅仅对经书的学习或作为科考的手段,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种教化的方式,儒生能通过对经书的学习传习“圣人之操”。 父母对小小的陆游也是寄予厚望的,从陆游的名字中,就可见父母的用心。 生活在宋代的陆宰,在为儿子取名的时候,是沿用长幼亲疏、昭穆有序的原则,按“宗行第”辈分取名。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种独特的习俗制度——昭穆制。今天知道这一习俗的人也许不多了,但它在中国的名字文化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学术界似乎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昭穆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初期,是宗法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所谓“昭穆制度”,系指古人祖先墓葬的次序、神位在宗庙中的班次和祭祀中族人位置的排列,为始祖居中,以下父、子、孙等递分昭穆依次排列,昭的位次在左,穆的位次在右,即父在左,子在右,孙在左,曾孙在右,依此类推,把始祖以下的同一宗族的许多世代的男子,按一昭一穆的次序轮流排列。 按照《周礼?春官?冢人》记载,昭穆是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先王之葬居中,昭、穆分别为左、右,而且祭祀时,子孙也按照这种规定排列。《礼记?祭统》说:“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从此引申开,昭穆在过去讲究尊卑长幼之亲属关系的宗族社会里,也泛称一般宗族的辈分。 至今还有人按照昭穆制来取名,构成中国人姓名特有的辈行现象:不同辈分的人,名字体现出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相同辈分的人,名字体现出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保证在一个比较庞大的宗族组织内,能够做到尊卑有伦、长幼有序,世系有条不紊。 一般族谱中有关于以字序辈的记载部分,其资料多是一些富有训勉与期许内涵的诗句,而所制定的文字正是族人为新生儿取名时,可以作为世代遵循的重要依据,因为只有透过它,才能达到为族人定尊卑、序伦常之功能。生活在宋代的陆宰,在为儿子取名的时候,也沿用长幼亲疏、昭穆有序的原则,按“宗行第”辈分取名。 从谱系考虑,陆家有自己的字辈谱,到了陆游这一辈,统一的字辈标志应在偏旁部首上体现出来,从偏旁“水”。古人取名时往往还联系着身世,陆游生在淮水边上,如果父亲从这两方面考虑,陆游的名也许会被取作“淮”。但是陆宰的远房从兄陆宣,早在宣和二年(1120)生下第四子,取名为“淮”,陆宰自然不能重复取此名了。 名字既留下了家族血统的烙印,又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陆宰捻着胡须,斟酌推敲,颇费了一番心思,很终决定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目前诗词“婉约派”之宗的秦观的字“少游”作为孩子的名。生非同世的两人,名与字恰恰是对易的这种巧合并非偶然,是事出有因的。宋人有这样一个传说,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陆放翁”条谓:“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韦居安《梅诗话》卷中亦载梦生之说。陆游母亲因梦见秦观而生陆游,迷信地以为是秦观投胎,因此以秦观的名和字分别作陆游的字和名。正如陆游在《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中所云:“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陆游的名与秦观的字中的“游”字正相同,而陆游的字——“务观”,与秦观的名中的“观”字也正相同。 秦观(1049—1100),原字太虚,后改字少游。秦观的父亲秦元化曾在太学学习,对两位学友——海陵人王观及其堂弟王觌的才华,极为褒扬,称其有高才力学,力学从文,文士没有能与他相比的。秦元化佩服王观、王觌兄弟的高才力学,于是以王观及其从弟的大名,分别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即秦观、秦觌。 孔颖达为《礼记?檀弓》的“幼名,冠字”作疏,幼名乃“生若无名, 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冠字乃“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顶加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古代男子一般在十五岁即可冠字,而秦观是在弱冠之后。秦观在两次应举不中的情况下,有鉴于孙莘老、苏轼所经历的官场风波, “不待蹈险而悔及之”,重新选择了这样的人生道路:“愿还四方之事, 归老邑里,如马少游”,并声称“改字少游,以识吾过”。由此可知,秦观少年倜傥,仰慕汉代马少游的淡泊为人,不愿求名利而自苦。 古人强调“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给其子女取名一般都是十分慎重的。陆游的父母将心中所盼,寄托于儿子的姓名。以秦观的名字给陆游取名,这既表现了父母对陆游的厚望,希冀陆游读书仕进、出人头地的衷肠,也是对他的鞭策,充分体现出父辈勉励儿子成为才高学厚之良才的良苦用心。 在陆游的家庭教育中,不独父训,母教亦有素。“先亲爱我读书声, 追慕慈颜涕每倾。”(陆游:《读书》)陆游的母亲唐氏秉承了丈夫的心意,融入了自己的才学与心血课督子弟。陆夫人出身名门,父亲是唐义问,祖父是北宋神宗熙宁初参知政事唐介。陆夫人颇有大家闺秀的风度, 个性果敢坚毅而又仁慈善良,像孟子的母亲又严又慈,在注重自身以德守之的同时,肩负着对后代的德才教育的重任。 在父母的精心调教和悉心引导下,陆游学业进步极快,七岁的时候就能按题赋句。宋人叶釐所著《爱日斋丛钞》(《丛书集成》本)卷二记载:“左丞之孙,是为务观待制,甫七岁,父少师指乌命赋。遽对曰:‘穷达得非吾有命,吉凶谁谓汝前知?’事见家语。……吾乡陆氏,很称故家,诗礼之泽深矣。世以颖悟早闻于时,亦盛事也。” 陆游的族伯父陆彦远,治学极精,熟知礼典,乃乡校之师。陆游回忆道:“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堂堂韩有功,英概今可想。从父有彦远,早以直自养。始终临川学,力守非有党。纷纷名佗师,有泚在其颡。 二公生气存,千载可畏仰。”(陆游:《斋中杂兴十首?以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为韵》)陆游在正式入学之后,伯父以王安石学说进行教育。其中,陆彦远还将王安石讲《礼记》“曾参易箦”一节,仔细讲给陆游听,这给陆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的弟子曾参病情严重,卧床不起。他的学生和儿子近身侍疾,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两个儿子曾元和曾申坐在脚边,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照明。 童仆说:“您用的席子真是华丽光洁!这是大夫用的竹席吗?”乐正子春说:“不要说了!”曾子听了童仆的话,猛然惊悟,突然睁开眼,说:“对,这是季孙先生送的,我还没来得及换下来。元儿,赶快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当时,正值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制度发生大变革的时期。原来周代实行的严格的等级礼制已经开始瓦解,鲁大夫季孙把只有大夫才能享用的华美光泽的席子,送给未曾做过大夫的曾参,但是曾参仍然恪守礼制的严谨作风。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经很重了,现在不能换。请等到天亮,再让我恭敬地为您老人家换掉它。”曾子说:“你爱我还不如这个童仆。君子爱别人注重品德,小人爱别人则是纵容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求合于正礼而死,这就可以了。”众人听罢,抬起曾子,换了席子,又把他抬回床上,还没有安卧,他就去世了。 ……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