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

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

  • 字数: 11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新京报》社
  • 出版日期: 2012-03-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055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2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当变革已成定局,谁来为我们支招?有名经济学家许小年、谢国忠、茅于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斯蒂格利茨;国务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夏斌、国务院住房政策中心主任秦虹;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中外很好智库优选规模集结,拨开2012经济迷雾,告诉你——我们如何活得更好!
谁都能看懂,谁都能用得上的投资推荐书!
你常说的、好奇的、急需的,却不知道的经济投资话题尽在其中!
宏观政策分析——通货膨胀6%还不算见顶?房价调控还将持续?中小企业资金链无法解决?……
行业前景规划——房地产将迎来寒冬?中国车企将淘汰三分之二?影视业岌岌可危?电子商务市场已经饱和?……
个人投资评估——2012年房价直降50%?大盘将跌破2000大关?十年“黄金热”终于走到了尽头?艺术品收藏就是赌博?……
内容简介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球在政治经济领域内的改变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欧债危机、伦敦暴动、占领华尔街、业主维权……普通人的声音开始影响全球。欧洲和美国这些富裕国家,据说开始寄希望于中国这样的并不富裕的国家去“拯救”。而中国已经表态,欧洲的问题主要依靠欧洲解决。这其实是必须遵循的常识。2012,中国不可能是也不必是世界的“救主”。因为中国虽然是别人的债主,却有自己的“内债”需要偿还。2012,对世界经济很关键,对中国经济更关键。从2008年岁末开始,中国突然开闸,遍地的钞票,钱,在市场上到处鼓包。从大蒜大豆到房产,从黄金白银到艺术品,都在承载泛滥的钞票。物价上涨,像河流决堤一样,不可遏止。钱,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平衡。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需要的不仅仅是政策调控。解决深层的问题,化危为机,需要变革。如何变革,我们从《看不透的中国经济,我们怎么办?》中,可以找到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意见涉及宏观经济、财税政策、企业经营、市场法治等等诸多领域,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理性的、积极的、主动的变革,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简介
新京报社,《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类大型城市日报,于2003年11月11日正式创刊,是中国第一次两个党报报业集团合作办报,是中国第一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跨地区经营的报纸,是一份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新主流纸质媒体。
目录
谢国忠/大幅度减税时就要买股票 
茅于轼/通货膨胀加剧时更需要大面额钞票 
许小年/“支持华尔街”只是拙劣的政治秀 
夏斌/对通胀要有一定容忍度 
罗伯特?蒙代尔/中国借钱给欧洲不解决问题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占领华尔街”源于不公正 
江平/不能要稳定而不讲法治,不讲人权 
秦虹/买房也是投资,维权没有道理 
许善达/减税没有千亿就没有效果 
卢西恩?可耐特/欧洲不需要任何人救助 
许斌/美国永远可以通过印钞来解决问题 
关建中/全球面临信用泡沫破裂危机 
保育钧/中国缺钱,温州的钱却没地儿花 
赵欣舸/货币市场基金回报和理财产品差不多 
郝演苏/以房养老目前很难操作 
彭文生/房地产市场调整将是2012中国经济优选考验 
王建铆/“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 
屈宏斌/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周德文/中小企业挺过调整将有大机遇 
约翰?奎尔奇/未来五年都可能有危机 
屠启宇/中国城市发展被重视未必是好事 
秦中春/短期内我国粮食安全无忧 
黄怒波/“走出去”要注重海外金融资本 
刘永好/三农问题要靠大型农牧企业解决 
王健林/房地产不是个“坏”行业 
刘强东/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周鸿祎/互联网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争夺 
张近东/现在进军海外已经晚了 
潘刚/乳业的优选问题在于民众信心缺失 
汪林朋/房地产调控对家居行业是个机会 
张玉玺/农产品价格太低了 
王春利/短期投机远离黄金 
闫冰竹/银行需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王雁南/艺术品收藏,买对了就没有风险 
杨永/信贷政策不放宽,典当业不会受益 
欧阳坤/关税降了,奢侈品也不会便宜 
王凤英/中国车企只会留下三分之一 
穆拉利/林肯的中国化不是不可能 
章瑞平/“汽车限购”助推租车行业 
约翰?霍金斯/中国不缺乏创意和人才 
江南春/新媒体需用好碎片化时间 
王长田/影视行业税负太重了 
于冬/在技术上不能输给好莱坞 
于丹/真正的世界末日是人心底线的下滑 
周健工/富豪愈来愈多,距离越来越大
摘要
    大幅度减税时就要买股票
     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
     当今的高房价是很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现在已经开始破了。房地产泡沫是靠高利贷推起的,现在高利贷出了问题,房价也支撑不住了。
     我原来认为在2012年房价就会下跌50%,但是今年(2011年)年初我改变了我的预测,当时认为今年下半年将开始下跌,但这个下跌不是一步到位的,先期先下跌20%-30%,之后可能会有反复,到2014年会出现房价下跌50%。
     这中间会有一些反复,就好比A股从6000点下跌,跌到5000点的时候就会有人进场,托一托。捞底的人总会有的。房价下跌20%-30%之后,急需买房的和一些投资客会进场,交易量会起来,这中间可能会有反复。
     现在工薪族的工资怎么买得起房子?像二线城市一万块钱一个平米的,有多少人买得起?这个市场主要是投机需求,这个又主要是银行贷款来的。泡沫有多大?
     所以房地产进入了一个大幅度下降的时代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说黄金地段的房价不会跌,因为资源稀缺,我要说这是不可能的。曼哈顿的房价也跌。
     再说,再过10年,中国人口开始下降,10年后房价不会涨起来了,只会掉不会涨。任何一个人口开始下降的国家房价只会掉,当时日本每年房价下调7%。人口老化是一个巨大的力量,以后对中国影响非常大,人口老龄化后一个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人口老龄化以后不要谈楼市会不会涨,是不会涨的。
     要把握住卖房的机会
     由于出了限购令政策抑制了房价,所以房价的高点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就好像是股市5000点的时候一系列政策组合作用,没有让它涨到6000点再往下掉,而是从5000点往下掉。但结果是一样的,最终都是要掉到2000点。
     而银行提高首套房贷的利率,其实也不会真正误伤“刚需”。因为京沪80%都是外地人和多套房的人,不是刚需,刚需是炒出来的概念。
     至于首套房的利率,这是市场调节的作用,因为通胀预期上升、信贷管控,资金价格高了。面粉贵了面包当然也得贵。
     而前阵子银监会说中国的银行业能承受房价下跌40%。我也说就算真的跌40%,中国银行体系也承受得了。因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跟其他国家的不一样。现在的钱和账都是通过房地产转移到政府,股市的投资会有一系列的后果,银行出现一些坏账是不可避免的,钱是政府拿的,坏账也是政府的事。我觉得是一个口袋放到另一个口袋的事,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你手头有空房的话,先留着,现在人民币不会贬值,不管内部通胀有多少,不敢贬值,贬了的话所有的钱都会流出中国。
     而且现在卖的话肯定卖不掉,很多朋友卖房子都没人看,没办法只能熬。如果这时有人来看你的空房子,一定要卖了,这是个好机会。如果下一次房价掉的话要持续掉三四年。
     泡沫崩溃时做什么都没用
     对于最近的微调,其实我想说,在泡沫崩溃的时候做什么也不管用。其实在2008年就应该让它崩盘,但后来政府大量发行货币,又把它撑起来了。这次泡沫崩溃,救市的资金会比2008年的更多。
     2008年、2009年十万亿钱砸进救市滋生泡沫现在可以吗?政府是不敢做的,政府是受的,在货币政策上是受的,它是不可能像2008年这样做的。
     我只能说,这轮调控后房地产将物归原主,地段好的房子房价会较高,而租不出去的地方房价都会崩。
     目前中国有2万多家开发商,其实2000多家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政府会引导房地产行业的整合。
     大幅度减税时就要买股票
     最近政府在财税改革上也有一些新动向,特别是又出了增值税改革。
     中国需要减税,就意味着政府要让利,就是政府要少收钱了。中国调整的核心是政府要减税,要让利给老百姓,现在做的营业税变成增值税是第一步。
     但是你要问成效的话,只能说在经济很差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实质性的财税改革。
     政府大幅度减税的时候牛市来了,股市见底的时候是楼市崩盘的时候,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中国大幅度减税的话,你就去买股票,下一个阶段你就发了。
     我们现在A股一直萎靡不振,原因是高利贷20%的利息把资金吸收了。现在开始在局部地区崩溃,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将在其他地区陆续崩溃。高利贷实质上是一个旁氏游戏,用新钱还老钱的模式不可持续。12个月你不断会看到这样的事。
     而12个月后,高利贷问题解决后资金流入股市,中国股市就会出现一个反弹。房地产价格降,量上去后,会有一定反弹,公司不赚钱哪里来的牛市啊?20年技术性的上上下下,中国股市会迎来长达20年技术性的上上下下,而真正的牛市还是要靠政府进一步改革,转变成一个服务性的机构。
     未来十年中国都面临通胀压力
     有人问我现在的通货膨胀是不是已经见了顶。其实,现在工资这么涨,怎么可能通胀见顶了呢?通胀仍是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过去十年间,货币供应大幅增长,正在造成通胀的后果。现在的货币增长尚未低到可以消除通胀的水平。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