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

黎东方讲史:细说明朝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黎东方 著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5797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至明朝灭亡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作者简介
黎东方(1907-1998年),早年接受私塾教育,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又曾师从法国史学权威马第埃教授,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44年在重庆中一路黄家垭口实验剧场,卖票“品三国”,盛况空前,被誉为“现代讲史人”。1954年与林语堂在新加坡共创南洋大学。自中国文化大学教席退休后,定居在加利福利亚州的圣地亚哥市,专注写作。著有《细说三国》、《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以及《细说民国》等作品。
目录
出版说明
编者说明
序一 “细说中国历史丛书”序言
序二 黎东方先生讲史之学
原出版《自序》
《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细说民国创立》中国大陆版自序
一 明朝值得细说
二 从朱元璋当和尚说起
三 加入了反元复宋的队伍
四 战无不胜
五 刘福通
六 韩林儿
七 徐寿辉
八 陈友谅
九 张士诚
一? 方国珍
一一 陈友定
一二 何真、也儿吉尼
一三 元朝内斗
一四 北伐
一五 西征
一六 深入沙漠
一七 北元概略
一八 明玉珍、明舁
一九 梁王巴匝剌瓦尔密
二? 开国规模――甲、里、州、县
二一 州、省
二二 布政使司、分守道;按察使司、分巡道
二三 巡抚、总督
二四 都指挥使
二五 军民分籍、卫所
二六 五军都督府、兵部
二七 六部
二八 都察院、十三道
二九 六科
三? 五寺
三一 三公、三孤;詹事府、翰林院
三二 内阁
三三 诸司、外三监、内十二监
三四 李善长
三五 刘基
三六 宋濂
三七 胡惟庸
三八 蓝玉
三九 冯胜、朱文正、朱亮祖
四? 徐达
四一 常遇春
四二 李文忠
四三 汤和、邓愈
四四 沐英
四五 勋臣后裔
四六 朱元璋的儿子
四七 建文帝
四八 方孝孺
四九 成祖功罪
五? 迁都北京
五一 永乐文臣
五二 永乐武臣
五三 贵州设省
五四 交耻
五五 成祖北征
五六 北元世系
五七 北元内情
五八 郑和
五九 仁宣二宗
六? 英宗
六一 也先
六二 土木之变
六三 景帝、于谦
六四 夺门之变
六五 京军三大营、团营
六六 孛来、毛里孩
六七 孛罗忽、满都鲁
六八 宪宗
六九 李贤、彭时、商辂
七? 韩雍
七一 项忠
七二 王越
七三 余子俊
七四 马文升
七五 纸糊阁老
七六 泥塑尚书
七七 孝宗
七八 弘治贤相
七九 弘治能臣
八? 白沙先生
八一 武宗
八二 阳明先生
八三 世宗
八四 兵的演变
八五 达延汗
八六 俺答
八七 乞庆哈、?力克、卜失兔
八八 图们可汗
八九 林丹?呼图克图
九? 倭寇
九一 穆宗
九二 张居正
九三 神宗
九四 三大案
九五 光熹二宗
九六 补叙朝鲜战役
九七 内乱重重
九八 思宗
九九 尾声
摘要
    二 从朱元璋当和尚说起
     创造明朝的,是朱元璋,朱元璋最初“反元”,毫无自创朝代的雄心,只是迫于环境而不得不投身于一个“反元复宋”的武装团体而已。
     他是贫农家庭的“安分守己”的子弟。在他十七岁的一年,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旱灾、蝗虫与瘟疫,先后降临到他的家乡,濠州钟离县(安徽凤阳)。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大哥朱兴隆,在几天以内相继去世。家里的现款极少,买不起三口棺材,更买不起坟地。幸亏有邻居刘家心好,准他和二哥朱兴盛,把父母大哥三人的尸首,用旧衣服裹了,埋在刘家坟地的一个角落。
     大哥二哥均已结了婚。大哥留下了一个寡妇,两个孤儿,二哥自己又有一个妻、一个儿子,需要吃。三哥朱兴祖呢,虽则出赘别家,不再是二哥的负担,但也没有力量帮二哥的忙。
     他自己当时的名字,叫做朱兴宗,读过几个月书,略微认得一些字,也做过几年活(农田工作),不文不武;年纪轻,力气小,找工作不容易。一家八口,全仗二哥撑持,二哥实际上也是失业在家。朱家的几亩田地,荒了;附近家家的田地都是荒了的。谁还需要佃户?更有谁需要长工?
     他帮助二哥苦撑。向亲戚朋友借贷,借贷得没有几时,那些能有一点财力施借的人,渐渐地都离开了太平乡,离开了钟离县,离开了濠州,远走高飞,去别处“逃荒”了。于是他和二哥便只得剥树皮,掘草根,挨一天算一天。
     就这样,从(阴历)四月挨到九月。九月里,他进了皇觉寺,受戒,当和尚。
     寺里有粥。寺的主持人(住持)高彬法师,在十年八年以前受过朱家的一笔施舍,也收过他,朱兴宗,当了一个“记名徒弟”。他于毫无办法之中,想出这个“旧事重提”的办法,进了寺,正式受戒。在他以为,这应该是“一劳永逸”的归宿了。
     他不曾料到,寺里的米只够煮一个多月的粥。寺里的和尚也正如其他的“较有办法”的饥民一样,纷纷逃荒,各奔前程。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他也只得托了钵子,追步师父与师兄们的后尘。
     从此朱兴宗(元璋)作了一个“游方”的小和尚。在实际上,他只是身披袈裟的小叫花子。
     他当游方和尚,当了差不多四年,在至正八年回到家乡的皇觉寺。这四年,他走过不少地方:向南,到合肥;转而向西,进河南,到固始、光州(潢川)、息州(息县)、罗山、信阳;又转而向北,到汝州(临汝)、陈州(太康);最后,转而向东,到鹿邑、毫州(毫县)、颍州(阜阳)――回钟离皇觉寺。
     三 加入了反元复宋的队伍
     朱元璋兜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总算不曾饿死,而且增加了不少见识,交了不少朋友,也参加了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
     这个革命团体的真正名称是什么,今已难考。在外表上,它只是半公开的一种宗教,有时候被称为“明教”,有时候被称为“白莲教”,有时候被称为“弥勒教”。它的主要的口号是:“弥勒佛下凡转世,作人间的‘明王”’。它的主要的戒律与活动,是烧香、点灯、吃素、做礼拜。
     “明教”的本身,最初叫做“摩尼教”,是公元三世纪一个波斯人摩尼(Mani),为了想综合波斯拜火教、印度佛教与犹太罗马的基督教,而创立的薪宗教。摩尼主张:点灯点到天亮,帮光明战胜黑暗;吃素,不吃荤,而所谓荤并非牛肉羊肉,而是大葱;做礼拜,在每一个“密日”(礼拜天)的夜间,秘密聚会一次。这“摩尼教”在唐朝时候传人中国与回鹘。到了宋朝,它的教徒曾经在徽宗年间造反。
     自莲教倒是中国人自己所创的一个佛教支派,与崇拜“阿弥陀佛”的净土宗不无渊源,却演变为民间的秘密结社,每每在“民不聊生”的乱世,揭竿而起。(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