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是奥运摄影官

我是奥运摄影官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 作者: 赵迎新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74380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位女性奥运摄影运营官的故事人生 影像折射奥运之光 图文叙述家国记忆 重温中国体育目前诸多难忘的“第一次” 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书写逐梦奋进新篇章 讲述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众多定制珍藏照片系首次公开
内容简介
20年前,因为一张《北京申奥成功》的照片而渐渐走入人们视线的摄影记者赵迎新,开启了她奥运摄影生涯崭新的篇章;2002年,在盐湖城冬奥会上,中国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她将历史一刻拍摄下来,留为经典影像;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创造历史的一幕定格在她的镜头下,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运营负责人,她见证了令人难忘的体育盛事……这本书围绕她的体育摄影生涯和心路历程,追忆了自己体育记者时期的采访报道经历,回溯了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与梦想,重温了中国体育目前诸多难忘的“第一次”,生动诠释了奥运精神,展现了一位摄影人的奥运情缘,彰显了中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之路过程中,不断崛起的大国实力。
作者简介
赵迎新,摄影人,策展人,出版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报社社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摄影专业,曾任新华社摄影部编辑记者。曾参加香港回归、国庆 50 周年庆典、北京申奥成功等重要报道。担任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摄影运营官,成为奥运目前第一位女性摄影运营官,同时也是首位担任这一职务的中国人。
目录
序一 01
序二 03
引子 对过往的朝拜 对未来的信任 01
成为奥运目前第一位女摄影运行官 06
为世界架起一道炫目的彩虹 12
中国人泪洒莫斯科 30
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52
梦想之光——雅典奥运会 70
见证刘翔夺冠 84
不寻常的 2008 年 98
奥运荷尔蒙 104
在“猫道”上看天神的欢娱 116
奥运会摄影记者不能丢下的“贴心情人” 140
迎接世界的目光——世界媒体大会 146
我爱北京天安门 166
吱呀吟唱的 AP 机和世界羽毛球锦标赛 176
孤独的中国花样滑冰“皇后” 182
遇见十八岁的姚明 192
报道温网的那些年 206
那个飞舞着的灵魂,在逆风中绽放 218
我和皮划艇队的缘分 240
体育——你是乐趣,你是勇气 264
十三年,如同一瞬间 290
体育,你是美丽 310
附录 国际奥委会专家、Getty图片社和三大通讯社为本书作者和摄影服务团队留言 334
后记:面向北京 2022 341
摘要
     2000年,在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组工作的我,一段时间专职跟随报道北京申奥的所有活动,见证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北京申奥成功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简称北京奥组委)的成立。 2005年4月,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推荐我去北京奥运会组委会。他们准备聘请一位有丰富的体育摄影经验、英文好、会沟通、懂管理的摄影运营官。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放弃三年的重要赛事采访拍摄机会,放弃北京奥运会的拍摄创作,而去当这个摄影运营官,它有个听起来不怎么拉风的英文名称,“PhotoChief”——“摄影(运营)官”。 我从大学开始有个外号叫“睡梦虎”,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呼呼大睡。这本事是我在采访加班熬夜的情况下,迅速恢复体力的很好自然法宝。2005年一个春日的下午,前一天值夜班的我,正徜徉在下午觉的美梦中,电话铃声打破了我的好梦。睡眼惺忪的我起身接电话,对方传来一个沉稳、坚定的陌生声音。报过名字直接说:“我是徐锡安,请今天下午来我办公室一趟。” 我一时半会儿没反应过来,心想:谁呀?没有任何解释和铺垫,还用一副命令的口气。我没敢问,连说“好好”,先挂了电话。 有名有姓,当然不会是骚扰电话。话音坚定,有点像个大领导,我赶紧给当时体育新闻中心主任,我的上司罗更前打了电话,问这人是谁?大罗大笑,说:“你怎么连我们的副社长都不认识啊?管人事的副社长找你,速来社里。” 我赶紧开车赶往新华社大楼,直奔徐副社长办公室。 新华社的领导大都是记者和编辑出身,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对专业人员非常关怀和体恤。有一次,我们采访结束,身上背着“长枪短炮”返回社里。一位副社长把车停在我们身边,说“赶紧上来,给你们捎回去。”我们背着摄影器材就挤了进去。 领导还高兴地与我们聊当天的拍摄情况。在新华社每次大报道庆功会上,我们这群记者都很没有眼力见儿,在自己的团队中推杯换盏,每次都是社长总编亲自到各部门桌上敬酒。新华社传统上是没有“官本位”思想的,大家都是靠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凭本事说话。所以,我对新华社的老领导们都非常钦佩敬重。当年入社的时候,徐佑珠是我们的摄影部主任,她爱才如命,看到年轻人聪明勤奋又上进,就非常欣赏和喜欢,有时候甚至有些溺爱,年轻人都亲密地喊她“老太”。老太今年85岁了,自从退休就不再参与任何摄影界的活动,她的高洁、至纯,对事业的执着奉献和专业精神,以及高标准严要求,一直影响着我,是我的榜样。 这种传统和环境,也是我有时疏忽领导的原因。 见到副社长,我的顾虑打消了。他是不久前调来的主管人事的副社长,难怪我不认识。他很和善,也很务实,说话做事直截了当。 他给我倒水,慢悠悠地说:“北京奥运会很重要,派你去当摄影运营官,考虑得怎么样了?” “还没想好。” “为什么?” “失去奥运会拍摄创作的机会,我真舍不得。” “你的综合素质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这样的人才现在也不多啊。” 他把我夸了一通,又进一步说:“北京奥组委领导找到我,要我做做你的工作。另外,我觉得北京奥运会是国家的大事,新华社也应该派人到组委会工作,了解情况,更好地懂得国际赛事规则,这很重要,也很光荣,希望你认真考虑。”虽然他话不多,但句句诚恳又亲切,我还能说什么呢?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后来,我开始接触奥组委的工纸看到《国际奥委会媒体技术手册》,才了解到国际奥委会对摄影运营官到岗时间是有要求的,不能晚于开赛前42个月到岗。徐副社长找我谈话刚好在这个节骨眼上,保证满足国际奥委会的规定,兑现承诺。 就在这一睡一醒之间,我被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之中,成为北京奥运会摄影运营官。历届奥运会上,在我之前,这个职位还真没有中围人做过,也没有女性担任过这个职位。我便成了奥运历史上第一位女摄影运营官。 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