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亚洲高原之旅 文明的兴亡
字数: 197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英)阿诺德·汤因比
出版日期: 2020-08-01
商品条码: 9787208165588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在写作本书时,汤因比已经71岁,退休后的他仍然不停奔波于世界各地,接受各地邀请讲学,借此机会在世界各地游历。本书即创作于这一背景之下。本书共有45章,详细记录了在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国的行程,途经新德里、白沙瓦、拉瓦尔品第、木尔坦、焦特普尔、坎大哈等多处重要城市,在书后列出的行程表中,标记的地名就有147个之多。汤因比记录了沿途见闻,更重要的是结合当地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文明的命运进行探讨。
内容简介
1960年,71岁的阿诺德·汤因比,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进行了五个月的旅行。这位“20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巨著《历史研究》的作者,被这片亚洲高原的魅力激发起智慧火花,以宏大的视野、生动的文字,描绘着多元灿烂的亚洲文明、错综复杂的地缘格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自二战后分道扬镳的印度与巴基斯坦,处于内忧外患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的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幕后大国……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相信所有关注这片土地的人都会认同汤因比的感受:不论何时,这里一直是上演人类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永远值得关注。
作者简介
阿诺德·汤因比(1889-1975),英国人,世界有名的历史学家,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其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研究的单位,既用哲人的眼光,从宏观角度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探讨,又以非凡的叙史才能,以历史学家的视野对人类历史与文明进行描述,以《历史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被誉为“近世以来伟大的历史学家”。
目录
译者序/i
序言/iii
致谢/v
第一章古代世界的东交叉路口/1
第二章飞往新德里/10
第三章木尔坦/13
第四章七种气候/16
第五章哈扎拉/19
第六章被束缚的印度河/22
第七章如耶利哥的传奇之城/25
第八章随亚历山大大帝前往印度河/28
第九章一天双堡/32
第十章城堡与茅舍/35
第十一章无畏之人/37
第十二章世界尽头?/39
第十三章梅瓦尔/42
第十四章赶公车/45
第十五章穿越镜子/48
第十六章帕罗帕米萨达伊/52
第十七章阿拉霍西亚走廊/55
第十八章人的分水岭/58
第十九章坎大哈/61
第二十章迈万德/65
第二十一章拉什卡利巴扎尔/67
第二十二章赫拉特/73
第二十三章穿越萨卜扎克山口/76
第二十四章穿越多阿比河/80
第二十五章莱利荒漠/87
第二十六章巴尔赫/89
第二十七章阿姆河/94
第二十八章苏尔赫科塔尔/99
第二十九章巴米扬/104
第三十章再越兴都库什山/108
第三十一章步行与乘车/110
第三十二章扎克里塔/112
第三十三章河流汇聚处/115
第三十四章下山/118
第三十五章乐土/121
第三十六章通往世界屋脊的吉普公路/124
第三十七章距离吉德拉尔10英里/126
第三十八章特尔和斯瓦特/132
第三十九章稻米白雪/136
第四十章拉兹马克及之后/138
第四十一章羊皮袄和缠腰布/145
第四十二章四条道路交会之地/149
第四十三章俾路支/155
第四十四章飞回极北之地/158
第四十五章回顾/162
行程表/170
索引/176
摘要
第一章 古代世界的东交叉路口 欧洲人有句老话,“条条大路通罗马”。站在一个欧洲人的角度,这么说理所当然。这句话其实很没道理,因为欧洲仅仅位于古代世界的边缘。如果你并不生活在欧洲,而是生活在伊拉克——古老世界(Oikoumene)的历史中心,你将会看到接近不同的古老世界道路图:一半道路通往阿勒颇(Aleppo),另一半通往贝格拉姆(Begram),也就是历史名城卡比萨-卡尼什(Kapisha-Kanish),它位于兴都库什山中部山脉的南麓,三条道路穿越山峦在此处会合。 古老世界的文明似乎源于5000多年以前的伊拉克,并同时向东西方传播。向东进入波斯、阿富汗、印度次大陆、中亚、东亚;向西延伸进埃及、安纳托利亚、爱琴海、西北非、欧洲和俄罗斯。生于伊拉克的古老文明一直扩展到了大地的尽头,已知世界因此变得色彩纷呈。文明不再单一,缤纷多姿的区域文明诞生了,痕迹遍布从最东北端的日本到最西北端的爱尔兰,深入赤道下的爪哇。那些更加年轻的文明区域,它们彼此之间或者作为一个整体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关系,并不接近相同。不同的地理位置将它们划分成了两类,一类是“绝地”(culs-de-sac),另一类则是“通衢”(round-abouts)。前者位于已知世界的边缘,只能不断接受世界中心的影响,却不能继续传播下去;而后者是道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又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的地区。 典型的绝地,是处于已知世界东北端的日本,最南端的爪哇,以及最西北角的摩洛哥、不列颠群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典型的通衢则是伊拉克两翼地区:叙利亚(从最宽泛的地理意义上而言)是伊拉克西部的枢纽,而伊朗东北部(今阿富汗)则是东部枢纽。叙利亚始终是连接西南亚、非洲、小亚细亚和欧洲的桥梁,阿富汗则连通西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亚和东亚。 沧海桑田,绝地变通衢,反之亦然。l700年前,欧洲就是一块绝地,直到公元前3世纪才融入已知世界。在过去的17个世纪中,大西洋一直阻碍着古老文明向西扩张。但生于西班牙的古罗马诗人塞涅卡(Seneca)早就预言,终有一天天堑变通途。1400年以后,他的预言成真。15世纪,葡萄牙人发明了可以连续航行数月之久的新型帆船。于是,西欧人拥有了掌控海洋的能力,西欧也暂时成为世界的中心,所有的航线在这里汇聚、发散。基本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暂时将阿富汗和叙利亚踢出了局。因为这两个曾经的文明枢纽能够兴旺发达,主要是依靠陆路交通,利用家畜转运物资:比如驴、马和骆驼。但是技术不会一直停滞不前,今天,我们正目睹更新的技术发明:机械化轨道、道路、车辆,还有飞机。它们将让西欧失去暂时的靠前地位,使叙利亚和阿富汗再度繁盛。 这些曾经的通衢本来可以更加迅速地夺回作为交通枢纽的传统角色,但却因深陷边界政治纷争而阻碍了经济发展。政治斗争、经济落后造成的阻碍极有可能与自然屏障一样强大。尽管如此,贝鲁特(Bei-rut)依旧是最重要的国际机场之一,坎大哈(Qandahar)也很有希望位列其中。同时,苏联和美国工程师正在为阿富汗修建的新道路,将为阿富汗提供机械化的陆上交通,这将保证阿富汗再次成为国际枢纽,恢复它在使用驴和骆驼的时代的地位。 苏联人正在修建一条新路,从坎大哈向北通往苏联中亚铁路网最南端的库什卡(Kushka)。美国人也在修一条新路,从坎大哈向东南通往杰曼(Chaman),那里是从奎达(Quetta)到巴阿边境的铁路公路终点站。苏联人还在修建另一条道路,从喀布尔向北通往克孜勒堡(QyzylOala),那里是他们为阿富汗建设的阿姆河港口。这条道路将通过萨朗山口(Salang Pass)下的隧道,穿过兴都库什中部山脉。穿越兴都库什山中部、连接印度次大陆和中亚的山口共有三个:萨朗、希巴尔(Shibar)和哈瓦克(Khawak),其中要数萨朗山口这条路最短,但是海拔优选。美国人还修了一条路,从喀布尔向东到托尔坎(Torkham),那里是攀越开伯尔山口(Khyber Pass)的巴基斯坦公路铁路线的西终点站。 这些新道路将帮助阿富汗恢复传统地位,也是它从当前美苏争霸中分得的红利。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既是战略资源也是经济资源,正是其战略位置引来了这份异常丰厚但风险极高的政治分红。 研究当代国际事务的人肯定对阿富汗有着浓烈的兴趣,而研究古老世界五千年文明史的人也会同样感兴趣,因为历史发展的主线——经济、政治、人口、艺术和宗教,会将我们一次次引向古老世界的东西两个交叉路口。阿富汗曾经是移民、文明和宗教扩张的高速路,也是诸帝国的心脏。关于这些,阿富汗有着无数故事,光一份完整目录大概就要花费一卷的笔墨,具体内容更是单独一章所难以容纳,因此我只举几个例子。 游牧移民或前游牧移民曾络绎不绝地从中亚穿越阿富汗,前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1500年的某个时候,雅利安人穿越阿富汗,将梵文带到了印度。(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