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巴比伦首富
|
毛选
|
巴比伦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微影海上 时间的风景
字数: 11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徐明松
出版日期: 2022-08-01
商品条码: 9787559851147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3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手机摄影已成为绝大多数当代人的日常行为,如何透过纷繁意象捕捉到瞬间之美,在日常行为中进行艺术创造,本书作者给出了天花板级别的答案。翻开这本微摄影作品集,无论是森然耸立的城市高楼,还是小院围墙边的旧毛巾,在被纳入徐明松的手机镜头后,统一展现出一种意蕴悠长的美。徐明松擅长捕捉图像的情感与意义,让手机微摄影成为他的“画笔”,将眼见之物作为自己“画布上的作品”,提炼出日常生活的诗意和美。线条,黑白,质感,肌理,构成……徐明松用虚拟的方式表达实像,不经意间显现东方美学的特质,得象外之意,却难以言传。这本书不仅在表达作者自己的审美意趣,同时也在提醒读者,每一个人的诗意生活都可以在此刻通过光影记录和构建。书中附有二维码,扫码可观看更多徐明松摄影作品短视频,并欣赏虞山派琴人朱晞、筝独奏家罗小慈的独奏音乐。
内容简介
本书为徐明松的微摄影作品集,辅以艺术评论精选,构成一部精心编排的图文集。徐明松是上海有名艺术评论家,对手机微摄影有多年拍摄实践,已形成有突出个人特色的手机摄影风格,其作品在艺术圈内颇有名气,曾经举办过《微影海上》摄影展,广受好评。本书分为五辑,主题包括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光影、静物、当代绘画等,彰显了作者捕捉瞬间之美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趣,及其对摄影思潮的演进与现代艺术现象之关联的思考与阐释,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既具当下性、个人性,又具艺术性的观看世界的路径。
作者简介
徐明松,1963年生于上海,现居上海,沪上知名艺术评论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艺术管理》杂志执行主编、《艺术当代》《创意设计源》《公共艺术》杂志编委。已出版《纸上风景》《建筑乌托邦:明天我们住在哪里》(合著)等图书多部,业余兼事公共艺术理论与实践。
目录
辑一 时间的风景
热风
《良宵引》
冬日暖阳
晚照下的宁和
两个人的车站
道阻且长
关于海上的N个叙事(系列)
就此别过
挥别你的忧伤
走进春天
当惊世界殊
雨花迷人眼
舂暖花开
表情
与往事干杯
忧郁的黄昏
关于海上的N个叙事(系列)
武康大楼
岁月之痕1
故乡的梦
大地之上
岁月之痕2
……
辑二 看不见的城市
辑三 静观万物
辑四 生活的漫歌
辑五 画里画外
1. 娴静蕴藉的浪漫:鲍莺的画小读
2. 在静穆的城市意象背后:洪健的上海故事
3. 一个现代寓言的画语者:关于何曦及他的绘画
4. 何其冷厉的生命呓语,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
5. 丁蓓莉:赤裸的心象与掩隐的影像
6. 身体思想与水墨表达的决定性瞬间:白璎水墨人物小读
7. 都市的乡愁与生命欢歌:季平的绘画小读
8. 坐对风帷,卧见云月
9. 生命原乡的遥望:诗文的田园绘画
10. 文笺舒卷处 诗意有回文:写在周晨《植物记忆与制书乐》作品展之前
11. 孤独的流云:钟鸣其人其画
后记
摘要
序:手机摄影的灵境与禅意 林路 徐明松的手机摄影,在方寸之间让人心生欢喜。忘了镜头的大小,摆脱了像素的羁绊,手机全然成为视觉的延伸,眼到、心到、手到。轻触屏幕的刹那,于平凡进入灵境,将日常化为禅意,如菩提叶落,发人警醒。 其实徐明松的手机摄影,就是一个纯粹、天然的拍摄和传播过程。那一片叶子,那一缕光影,时而碎裂成一声叹息,时而蒸发出一点欣喜,看上去随意,但是却证明了任何拍摄和传播方式总是有立场、有选择的。真正的境界,则如摄影家文德斯所说,在于“展现事物的自然状态”。他“希望拍摄到睁开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只是观看,而不想证明什么”。如果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徐明松的“碎片”,就应该能体验到最自然的结果了。因为这样一种随时随地可以观看世界的模式,即便是在手机性能赶上单反或微单相机之时,仅仅因其便利性,就足以成为徐明松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 或者说,手机摄影何时可以成为视觉艺术的一种似乎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一讲到视觉艺术,人们就会想到世界名画或其他什么在博物馆里面看到的经典艺术作品。但视觉文化和视觉艺术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视觉文化使人们观看图像的场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观看图像的场所都是正式的、固定的:到美术馆去看油画,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但是,如今人们在百货公司看广告,在家里面看网络影视,或者通过徐明松的手机摄影领略大千世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就能清晰地感受到视觉文化的魅力所在。 徐明松的手机摄影也许只有一些散落的碎片,是一些斑驳的光影或者随处可见的生活景观,但是他却非常自然地释放了手机摄影的魅力,让你体验到在游移不定的心境下,世界会成为或闲适或焦虑或欣喜或无所适从的视觉折射,一种生活的本真自然漂移在小小的屏幕上,带来意想不到的快感——灵境与禅意始终游动其中。 艾伦·希什金德认为:“物体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进入图像中,它直接被拍摄,但常常无法辨认;它从正常的环境被移除,脱离了惯常的邻近之物,被迫进入到一种新的关系体系中。当我拍摄一张照片时,我期望它是一个全新的、完整而独立的被摄对象,其中的首要条件是秩序。”所以,当有人怀疑徐明松的手机摄影究竟有什么独到的价值,或者还能不能算视觉艺术的时候,希什金德的这段话也许可以帮助我们进入“迷宫”——徐明松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新的关系体系,是一种被打破又重建的“秩序”! 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当年法国有名摄影家罗伯特·杜瓦诺所说的,“以前我的照相机曾是一个图像的陷阱,那时,我的照片……是接近封闭的,给予一种标识好的开始和结束的观看方式。现在我的照片是开放的,它们试图唤起美好的幻想而不再是对物体的描述。我不再在一张照片中强加什么,而是提供暗示,留下一段路让人们去走。图像是组装的套件,由观众自己来安装”。这就是徐明松选择手机摄影,试图充分发挥接受美学的力量和观众对话的理由。 当然,这需要通过应有的文化底蕴,凭感觉去触摸手机屏幕的空间—尽管恍惚,尽管魔幻,或者有时候真实得让你产生超现实主义的幻觉!这样的幻觉中有迷人的生命 气息,有质感,有力度,光和影的氛围也许不一定是唯美的,却是鲜活的。一旦定格,随即就可以用更直接、更迅速的方式与大众分享,完美地实现了自媒体范畴里艺术视觉传达的功能。这让我想到了捷克摄影家约瑟夫·苏德克曾以一个公式,清楚地阐明艺术与摄影的处境:用无生命的物体讲述故事,暗示着一个谜团—骰子的第七面。 灵境与禅意,就是徐明松手机摄影让我们试图面对的骰子的第七面! 微摄影: 一种洞察事物的艺术态度 徐明松 毫无疑问,手机之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是不可或缺的社交媒介和智能工具。它诚然是整个数字生活圈的投射,从早先的微博到今天的微信,手机摄影的分享已然成了数字微生活的一大部分。这种现实迫使越来越多人的视觉焦点离开了传统媒介,例如纸质的报纸、刊物和书籍。这样的画面司空见惯、令人神伤又层出不穷:在地铁里,在家庭或朋友的聚会上,甚而在飞机起飞前不得不关闭手机的那一刻,在无所不在的旮旯,浩浩荡荡的手机族忙不迭地刷屏、拍照。当这些行为成为我们日常形态表现之际,或许我们已迷失于这个城市。 于是,我们试图在这种被剥夺的自由空间和与海量垃圾资讯伴生的困扰之中,寻求新的精神滋养和解放。其实,几乎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和科技发明,对于当时的社会意识都是一种冲击,甚至形成了一种悖论,因为它一方面解放了生产力,与此同时,又不断异化着人们的思维。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显示,摄影思潮的演进与现代艺术现象之间存在着不可割离的互动互渗。然而,即使到了摄影技术诞生一百多年之后的世纪之交、数码相机问世之前,复杂的照相技术及其一脱拉库的拍摄方法、手段、技巧,仍然是摄影家和精英分子谈论和炫技的专利,乃至发展到美学取向的维度。 伴随着数码技术的蓬勃发展,一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