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山河之书(精装本)

山河之书(精装本)

  • 字数: 27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作者: 余秋雨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54622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山河之书》编辑推荐:全世界60个国家图书馆竞相珍藏,余秋雨亲笔题写全套书名。在“秋雨书院”的揭牌仪式上,余秋雨曾说过一段故事,2005年4月,余秋雨先生应邀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发表演讲。演讲前,馆方把他们图书馆中文部所藏的余秋雨著作装在一辆漂亮的运书车上,由副馆长亲自推着送至余秋雨面前。但是,这辆运书车上的书竟然有相当一部分是盗版书。因此,余秋雨先生便下了一个“送书”的决心。秋雨书院的第一份国际送书礼单就是“余秋雨书系十八卷”。余秋雨经典作品《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何谓文化》等经典作品全部被收入,其中多部作品销量超过百万。《山河之书》系皆由余秋雨亲自题写书名,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余秋雨百万畅销经典《山居笔记》,增补更名全新面市。《山居笔记》1998年出版后,立即引发一场全民阅读风暴,重印百余次,销量逾300万,是余秋雨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山河之书》出版至今15年间,余秋雨从未停止“在路上”的探索。期间他多次重访文化遗迹,形成许多新的感悟、新的思考,经过15载的岁月沉淀,余秋雨强烈感到,当时有太多话没有讲出来,不少遗漏的内容需要加入,不少已不再满意的文章也需要大幅删改。为此,先生耐心等待至今日——旧版《山居笔记》少量,终将这一修订了足足15年的全新作品呈献给喜爱他的读者。这便是《山河之书》的由来。
华人世界最温暖的的一支笔,恢弘再现好看中国文化山河。余秋雨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不错烈的震撼、最温情的感动。他用脚步丈量中国好看丽的文化山河,用行走的力量充分印证他曾说过的:“路就是书,路外无书。”
“文化苦旅”之父,为青年诚恳遴选人生第一份行走清单。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开始文明之地的探寻之旅,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文明之地都留下了余秋雨的足迹,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20年前,数以亿计的年轻人通过余秋雨的作品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启蒙。20年后,余秋雨基于自己的行走经历,为青年人诚意筛选28个最值得一去的文明圣地,邀请年轻人与自己一起,开始文化探寻之旅。
内容简介
《山居笔记》增补更名全新面市;余秋雨十五年沉思再提笔,恢弘展现好看中国文化山河,并向青年人诚意推荐“一生必游的28个文化圣地”
作者简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当代有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 著有《文化苦旅》《何谓文化》《中国文脉》《山河之书》《霜冷长河》等
目录
我的文化山河
蚩尤的后代
我本是树
西域喀什
都江堰
废井冷眼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三峡
白发苏州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天涯眼神
山庄背影
宁古塔
抱愧山西
风雨天一阁
一个庭院
青云谱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镇
贵池傩
伞下侗寨
追回天籁
故乡
摘要
    过了几天,大家从一位男教师那儿得知,微不足道的地球,倒也已经出现了四十多亿年,而人类的出现才三百多万年,不到千分之一,相当于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最后一分钟。
     “请记住”,男教师赶紧补充说:“这最后一分钟,是在比喻三百万年。如果要说人类开始创造文明,至多是近一万年里边的事儿,太短促了,匆匆一瞬之间,任何比喻都使不上。”
     ――这番师生问答,产生在孩子们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时候,实在有一种震天动地的恐惧。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容易转移情绪。身边的快乐、争吵、比赛,立即替代了三千亿、四十亿这些数字。在他们心中,大大的真相变成了故事,小小的游戏变成了真实。
     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接近转移,那就是我。我不断地研习这些令人恐惧的话题,而且越来越明白,当年老师所说范围还是太小、太浅。也许是老师怕伤害了幼小的心灵,他们没有进一步说明,在宇宙问无数星系的不息运动中,没有一种力量可以保证地球不消失,也没有一种智慧可以判断消失的时间是很远,还是很近。
     即使地球暂时不消失,人类也可以轻易陨灭。非洲加蓬发现了二十亿年前的疑似核反应堆,估计运转了五十万年;土耳其的一幅古代地图,似乎只能绘制于宇航之后。越来越多的遗迹让人渐渐相信,在人类产生之前很久,已经出现过不少“史前超文明”,又都一批批陨灭了。那么,怎么证明,一现在的人类能够破例长存?
     这一切,构成了我世界观的基础:一种看破了周遭功利的宏伟悲观。
     但是,这种悲观巾的“悲”也被看破了,因为悲喜本是人类的作杰。
     当然,在看破一切之后也看破了自己:区区凡胎肉身,无法逃离脆弱生存,专享能做的事情是打量同类,再打量自己。
     我的朋友周涛写过这样一个场面:两只蚂蚁在大地上相遇了,由于矜持互相没理。爬过很久都后悔了,毕竟是同类啊,怎么没有拥抱一下?
     我们就是这样的蚂蚁。
     我们再渺小,也算拥有了生命。生命,有它的本性。
     本性之一是聚集,本性之二是延续。对于智能高于蚂蚁的人类而言,就会因为聚集和延续,呼应前后左右,既自我安慰,又互相安慰。
     人类的自我安慰和互相安慰,主要办法是寻找“意义”。生存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聚集的意义,延续的意义……这在早期比较容易,只要有聪明人站出来j说“意义”,大家就相信;一到现代就难了,既然大家从小已经知道了银河系和地球的一点点真相,那就很难再从根本上信任各种“意义”。所以,现代智者特别苦恼,他们必须把知道了的一切当做不知道。用我的话来说,叫做“通过切断思维来捕获意义”。这种情景,就像哈维尔所说的那样,在汪洋大海中寻找一个“意义的岛屿”。
     “意义的岛屿”可以让人忘了茫茫大海,忘了惊涛骇浪,产生精神上的安全感,从而居住下来。这,便是文化。
     居住在“意义的岛屿”上,极有可能产生纷争,甚至产生对意义的争夺,因此必须把意义层层细分,以便各守其事、各司其职、各耗其身。随之,文化也必须把自己的宏观能力自动缩小,使之越来越专业化、偏执化、琐碎化。结果,很多更狭隘的“意义”就冒出来了。
     每一种“意义”一旦成形,都会自我增量,以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例如,个体的意义、群体的意义、家庭的意义、民族的意义、国家的意义、西方价值的意义、东方价值的意义,如此等等。这么多一意义的岛屿”,都在宣称自己的特别重要。但在私底下,真觉得有那么重要吗?又是那个哈维尔说的了,每一个岛屿都会自问是否连接着“海底山脉”。如果有连接,“意义”就让人安心;如果只是“珊瑚礁”,“意义”就要重新更替。按照哈维尔的自述,他从原来东欧国家的意识形态系统中拔身而出,成为捷克总统,就是因为发现了原来“意义”的不可靠。
     但是,他找到的新的岛屿,是可靠的吗?怎么证明,它连接着海底山脉?而且,即使连接了,又怎么证明能够抵御海啸?
     海啸和岛屿只是比喻,我们就在比喻中栖息。
     偶尔,也会有一些诚实的目光重新提醒我们。例如,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爱因斯坦、霍金……
     他们的提醒,常常让我们出一身冷汗。回头看世界,人们还在忙着假设各种“意义”,并由此互窥互耗、血火争斗、连篇累牍、纷纷扰扰。一提醒,才发现人们沉溺的“意义”都是假设的,因此也变得稍稍平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