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茶道

中国茶道

  • 字数: 131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 作者: 朱仲海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7738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专业:本书由靠前资历茶文化推广专家朱仲海先生倾力编写。朱仲海先生对中国茶道的文化内涵和茶室美学有独到的见解,受到茶界人士的一致推崇。
★通俗易懂:书中没有生涩难懂的专业词汇,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茶道爱好者讲解茶道知识,让读者看得懂、学得会。
★内容全面:中国茶道历史与文化内涵、茶道礼仪与茶道精神,茶室、茶器具、六大茶类介绍,如何布置茶道空间,怎样完成一个茶席,全面详解中国茶道。
★图片精美:大量精美的茶器具实拍图、优美的茶席和茶室空间意境图,以及标准的茶艺真人演示图,给人以美的享受。
内容简介
本书详述了中国茶道的历史、文化内涵、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以及各类茶器具、六大茶类、茶礼等与茶相关的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如何通过学习茶道的各种摆设、礼仪、茶室空间的设置等,来设一个好的茶席,体会专享的东方美学和中国茶道茶禅一味的文化内涵。本书清新自然的版式,配以极具美感的茶道演示图和茶席布置图,让您轻松掌握中国茶道的各种礼仪与技巧的同时,感受中国茶道专享的精神之美,体悟茶禅一味,让心趋于宁静、感受幸福。
作者简介
朱仲海 靠前资深茶文化推广专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作者研究中国茶文化、茶道以及各大茶类近20年,在靠前茶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非常不错度。他深谙中国茶道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并且对现代茶道和茶室美学有独到的见解,受到广大茶道爱好者的推崇。同时,作者对各种茶器具、六大茶类等都有很深的研究,是将茶道学以致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典范。 作者现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黑茶工作组成员、重量评茶员职业资格考试员。作者曾作为7、BTV“生活面对面”等栏目的特邀嘉宾,为大众推广普及茶知识,著有《普洱茶鉴赏收藏投资指南》等书籍。
目录
第壹章 细说茶道的前世今生 节 茶道历史溯源:茶道到底是什么/002 1.饮茶之道:饮茶也是一门艺术/003 2.饮茶修道:让身心更加清明/006 3.饮茶即道:吃茶就是修道,道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008 4.中国茶道:艺、修、道的完美结合/010 第二节 茶之“十德”——给你从身到心的洗涤/012 第三节 看茶道的千年历史,懂茶道的文化内涵/014 1.唐宋时期的煎茶道,中国茶道正式形成/014 2.宋明时期的点茶道,盛行于贵族与民间/023 3.茶——“水中君子”,于茶味中品味禅意/028 4.茶道中的茶礼与茶艺/033 5.千年茶道就是千年修身养性之道/038 6.中国茶道中的“尊老敬上”与“和为贵”/044 第四节 现代人这样理解茶道/050 1.先有德而后有道:茶德即品德/050 2.“和”——中国茶道的核心思想/058 3.当代人对茶道的理解:道由心悟,回归本真/063 第贰章 学习茶道,从认识茶器与茶道具开始 节 茶具发展简史:逐渐认识茶器具/072 1.由简到繁的茶具发展史/072 2.唐宋,茶具的发展、完善时期/073 3.明清,“景瓷宜陶”成为主流茶具/075 第二节 好茶需有佳器配,认识不同材质的茶器具/080 1.陶土茶具:外形粗旷质朴/080 2.瓷器茶具:釉质细腻,备受珍爱/081 3.金属茶具:宜贮存茶叶,不宜泡茶/088 4.漆器茶具:以福州所产为佳/089 5.竹木茶具:隋唐之前陶瓷之外的主要茶器/090 6.玻璃茶具:色泽亮丽,被现代人广泛使用/090 7.搪瓷茶具:可与瓷器相媲美的仿瓷茶具/091 8.其他茶具/092 第三节 不同茶具功能各异,常见茶具大盘点/094 1.分类细致的中国常用茶器具/094 2.体现着恭敬之心的日本茶器具/112 第叁章 茶席——茶道具与茶室空间的完美结合 节 茶具,设置一个好茶席的基础/118 1.为每一款茶找到适合其特征的茶具型式/118 2.选对各大茶类适合自己的茶具颜色/121 3.瓷器还是紫砂?质地不同泡出的茶味道不同/125 第二节 如何设计出一个让人舒服的茶席/128 1.茶席设计,需要用心更需要文化底蕴/128 2.主题是灵魂:设计茶席,主题先行/130 3.选择最能表现主题的茶器具/131 4.配饰与茶点有讲究,选对了画龙点睛/132 5.好茶席追求淡美自然/132 第三节 景德镇创意陶瓷坊——春山玉品茶席赏析/136 第肆章 茶——南方之嘉木,茶道的起始 节 起源——发乎神农的解毒草/158 1.秦汉时期,贵族的饮品/158 2.西晋之后,饮茶传入寻常百姓家/160 第二节 采摘——点点春雨润万物,颗颗嫩芽化精灵/162 1.茶叶采摘的时间和标准/162 2.人工采摘还是机械采摘?需求不同选择有异/163 第三节 制作——让茶香变成人们想要的味道/165 1.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的区别/165 2.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制作工艺/168 第四节 茶类有别,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类茶/170 1.绿茶:清新醇和/170 2.红茶:醇厚隽永/171 3.青茶:浓郁悠长/172 4.白茶:绿妆素裹/173 5.黄茶:金镶玉美/174 6.黑茶:幽幽古道/175 第五节 水的味道,决定茶的味道;水的温度,决定茶的香度/176 1.“水为茶之母”,水是怎样影响茶的味道与香度的?/178 2.“梅林取雪”“朝露之水”,古人对烹茶用水颇为讲究/179 第伍章 茶道在世界的别样发展 节 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182 1.茶成为寻常人家的必需品/183 2.茶成为真正的世界饮品/185 第二节 茶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也是产业/186 1.漫漫茶马古道将中国茶带到世界各地/186 2.饮茶风俗传入欧洲,传入世界/188 第三节 移风易俗,不同国家的茶礼文化/189 1.朝鲜茶礼:由中国传入的茶文化/190 2.日本茶道:注重礼仪,历代茶道名人辈出/192 3.荷兰茶会:富人间的游戏/193 4.英国下午茶:惬意的享用一杯下午茶/196 第陆章 茶礼——每个国人都应该学会的“十八道功夫茶” 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200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201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202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203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204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205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206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207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208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209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210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211 第十三道: 二品云腴,喉底留甘/211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212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212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213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213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2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