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ZZ)丝路之魂:敦煌.龟兹和麦积山石窟
字数: 50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 《丝路之魂:敦煌、龟兹、麦积山石窟》编辑委员会编著
出版日期: 2017-09-01
商品条码: 9787220102776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4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128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融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收录大量名人研究著作,包括“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等人的著述。◆ 国内首部包括敦煌、麦积山、龟兹等石窟原状与临摹壁画、藏经洞、出土物等素材的画册。◆ 图片富丽多彩,校色精准,既如实地反映了三个洞窟的原貌,又展现了敦煌人高超的临摹技巧。
内容简介
《丝路之魂:敦煌、龟兹和麦积山石窟》精选了龟兹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中的精美洞窟壁画和彩塑,在三大地区风格交汇的石窟壁画艺术中,展现了佛教东传所带来的艺术造型、绘画风格嬗变,同时也展现了丝绸之路上文化艺术的交流融合。这些石窟享誉国内外,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以至世界文化目前,具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丝路之魂:敦煌、龟兹、麦积山石窟》由房方、罗勇担任出品人,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四川省文化厅厅长周思源做编委会主任,主编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成都文化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担任。
目录
第壹篇 敦煌石窟 010辉煌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樊锦诗)012洞窟 032壁画 106塑像 170藏经洞绢画 180藏经洞写本 192模制花砖 200第贰篇 龟兹石窟 204走进龟兹(徐永明) 206壁画 212第叁篇 麦积山石窟 254麦积山:历史、建筑、雕塑与文化交流(魏文斌) 254壁画 280塑像 303附录一?敦煌出土文物 316附录二?四川人在敦煌 334附录三?展品索引 346
摘要
敦煌的地理和历史敦煌,是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北有北山(马鬃山),南有南山(祁连山),是一个冲积而成的绿洲,由南山流来的古氐置水(今党河)泛滥所造成,绿洲周围多戈壁和沙丘。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东接中原,西邻新疆,自汉代以来,一直是中原通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地”,是有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敦煌出发,向东通过河西走廊去古都长安、洛阳。敦煌西去阳关,沿昆仑山北麓,经鄯善(若羌)、且末、于阗(和田)至莎车,逾葱岭(帕米尔)进入大月氏、安息等国,为丝路南道;由敦煌出玉门关北行,沿天山南麓,经车师前王庭(吐鲁番)、焉耆、龟兹(库车),到疏勒(喀什)、越葱岭,进入大宛、康居、大夏,为丝路北道。敦煌总扼两关,控制着东来西往的商旅。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史书称敦煌是“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西域商胡与中原汉族商客在这里从事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西域的珍宝、北方的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与此同时,自汉代中西交通畅通以来,中原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在这里深深扎了根。地接西域的敦煌,较早地就接受了发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西亚、中亚文化随着印度佛教文化的东传,也不断传到了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都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有名的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季先生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秦汉之前,居住着月氏、乌孙等少数民族。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氏,占领敦煌。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玉门关,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为了巩固敦煌这个战略要地,西汉王朝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它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西晋时号称“敦煌菩萨”的译经大师竺法护及其弟子在此译经传教。十六国时期,先后由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个政权统治敦煌。此时中原大乱,战乱频繁。唯敦煌相对平安,人口增加,中原与河西走廊的百姓避乱在此,中原汉晋文化在敦煌与河西走廊得以保存和延续。敦煌产生一批有名儒家学者,他们设馆讲学,著书立说。中原传统文化在敦煌已十分成熟。与此同时,西行求法与东来传教的佛教僧人都经过敦煌,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发展。《魏书·释老志》说:“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敦煌莫高窟应运而生。据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者,厥初,(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僔,戒行清虚,执心恬静,尝仗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二僧。”此后,北魏宗室东阳王元太荣、北周贵族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刺史,信奉佛教,莫高窟的开窟造像活动逐渐发展兴盛起来。隋代统一南北,击败西北的突厥和吐谷浑侵扰,保持丝路畅通,商贸繁盛。文帝和炀帝倡导佛教,令天下各州建造舍利塔,瓜州也在崇教寺(莫高窟)起塔,宫廷写经也传至敦煌。短暂的隋代,在敦煌大兴开窟之风。唐王朝前期扼制了西域优选的威胁西突厥的进犯,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和安西四镇。为加强军事防卫,在敦煌和河西走廊设立豆卢军、墨离军、玉门军、赤水军、建康军等河西十军,使敦煌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丝绸之路全线畅通,“伊吾之西,波斯以东,朝贡不绝,商旅相继”。中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凝聚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而衰,吐蕃乘机攻占陇右、河西。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吐蕃占领沙州,推行吐蕃行政、经济制度和习俗;同时,大力扶植佛教,佛教势力迅速膨胀,推动了莫高窟继续兴建。唐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吐蕃内乱,势力大衰。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张议潮乘机率兵起义,陆续收复伊、西、瓜、肃、甘、凉等十一州,并遣使奉表归唐,被唐王朝册封为归义军节度使,从此开始了归义军长达200多年的统治。张氏归义军政权恢复唐制,推行汉化,使敦煌的政局得到了稳定。佛教在张氏归义军政权的保护下,继续兴建寺院和石窟。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曹议金接替张承奉政权在瓜沙二州六镇地区重建归义军政权,一直保持与中原王朝的密切来往,接受中原王朝封号,奉中原为正朔,利用旧日唐朝在各族人民中的声威,以求在西北各民族中树立自己的地位;又以和亲的方式,东与甘州回鹘,西与西州回鹘、于阗政权结好。曹氏政权与中原王朝及周围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良好关系,不仅保持境内相对稳定的局面,且共保丝路畅通,促进了敦煌与中原和西域佛教文化的交流,为敦煌佛教艺术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北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和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敦煌先后为党项羌和蒙古族占领。西夏和元蒙统治者笃信佛教,莫高窟作为佛教要地,依然受到重视,仍有建造。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元蒙疆域的扩大,敦煌失去了中西交通中转站与西域门户的重要地位。莫高窟也告衰落。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平定新疆,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在敦煌设沙州所,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被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目前的空前浩劫。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