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大人的关于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应对指南

给大人的关于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应对指南

  • 字数: 4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施显烇
  • 出版日期: 2022-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664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2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8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施显烇是资深的心理治疗专家,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了四十多年的研究,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有多本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著作。◆孩子不爱说话,真的是性格内向吗?孩子顶撞大人,真的是脾气不好吗?孩子成绩不好,真的是不爱学习吗?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往往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千头万绪,对症下药往往却治标不治本。本书深入解析了多动、抑郁、焦虑、不听话等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十种情绪与行为问题,以帮助家长、老师更加科学、全面地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本书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也是常销二十年的“常青树”。◆本书作者从专业角度概述了儿童和青少年经常出现的十种情绪与行为问题。如多动、抑郁、焦虑、不听话等。书中不仅提供行为科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而且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提供从症状诊断、起因分析,到应对、矫正、治疗等具体步骤和方法,为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多维度、多层次的解决方法。让教师、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本书行文流畅,严谨专业,适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行业从业者等阅读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给教师和父母提供的有关儿童与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的应对指南。作者从专业角度概述了儿童与青少年经常出现的10种情绪与行为问题,从4个维度去分析这些问题,包括问题的界定、问题的来源与成因、行为症状的判断与问题的处理,将专业科普知识与丰富的实际案例、多层次的解决方法结合起来,为广大教师与家长提供实用建议与贴心指导。
作者简介
施显烇学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心理博士经历:明尼苏达州剑城养护中心心理科主任明尼苏达州剑城养护中心行为处理委员会主席著作:《严重行为问题的处理》《认知与行为治疗》
目录
序文
第一章绪论
1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界定
2情绪与行为问题的起因
3情绪与行为的评量与症状的诊断
4情绪与行为问题的治疗与处理
5结语
第二章不顺从与违抗
1不顺从与违抗的界定
2不顺从与违抗的形成
3不顺从与违抗的评量
4不顺从与违抗的处理
5结语
第三章愤怒与攻击行为
1愤怒与攻击行为的界定
2愤怒与攻击行为的起因
3愤怒与攻击行为的评量
4愤怒与攻击行为的处理
5结语
第四章抑郁与自杀
1抑郁症的症状
2抑郁症的病因
3抑郁症的评量与诊断
4抑郁症的治疗
5结语
第五章焦虑与恐惧
1特殊恐惧与广泛性焦虑障碍
2社交恐惧症
3分离焦虑症与恐慌发作
4强迫症
5创伤后应激障碍
6认知与行为治疗
第六章儿童精神分裂症
1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与征候
2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3儿童精神分裂症与相关因素的评量
4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5结语
第七章注意力缺陷障碍与多动
1注意力缺陷障碍与多动的症状
2注意力缺陷障碍与多动的起因
3注意力缺陷障碍与多动的诊断
4注意力缺陷障碍与多动的处理
5结语
第八章社会行为失调
1社会行为失调的鉴定
2社会行为失调的形成
3社会行为失调的评量
4社会行为失调的治疗
5结语
第九章自我摧残与自我伤害的行为
1自我摧残与自我伤害行为的界定
2自我摧残与自我伤害的起因
3自我摧残与自我伤害的评量
4自我摧残与自我伤害的处理
5结语
第十章饮食异常
1厌食症与贪食症
2肥胖症
3发育停滞
4结语
第十一章药物滥用
1药物滥用的界定
2药物滥用的病源
3药物滥用的评量
4药物滥用的治疗
5结语
参考书目
摘要
     1 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界定 孩子呈现情绪与行为问题,父母、老师或一般社会大众往往不明就里地给他冠上“问题儿童”或“不良青少年”的头衔,甚至含糊笼统地称之为“坏孩子”“古怪的孩子”“莫名其妙的孩子”或是“少年罪犯”等。这种肤浅而具有伤害性的头衔不但于事无补,甚至把孩子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情绪紊乱”(EmotionallyDisturbed)和“行为障碍”(Behaviorally Disordered)则是比较合适的名称,经常出现在正式的文献中。本书使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与情绪紊乱和行为障碍并无二致。名称有别,内涵则一。 情绪问题或情绪紊乱是指孩子内在有根深蒂固的心理症状,这种症状有赖于专业人员的心理治疗;行为问题或行为障碍是指观察得到、容易鉴别的外在行为表现,这些症状往往可以经由受过特别训练的老师和父母在学校和家中加以处理。从广泛的意义而言,情绪问题与行为问题是一而二、二而一,相互影响,彼此助长。 情绪与行为问题的界定和诊断标准见仁见智,专家学者往往各说各话。因此,本书所提的各种问题,都引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rth Edition, DSM-IV)的诊断标准,然后参考其他专家的意见,对情绪与行为问题加以界定。根据DSM-IV的诊断标准,构成情绪紊乱与行为障碍有3个决定性的条件:一是情绪与行为的障碍已干扰到这个孩子的日常生活、社会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学习活动(年纪较大的青少年则干扰到职业上的表现);二是问题的出现已有一段历史,通常是指超过6个月;三是问题已演变为固定的模式而且经常发生,即这个孩子在某种情况中会经常出现这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情绪与行为问题在DSM-IV中虽有明确而详尽的界定,但在观念上依然模棱两可,因此在临床诊治上仍需费心斟酌,莎丽和杰米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 莎丽是一个人缘相当好的女孩子。她长得娇小可爱,言行举止端庄合宜,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喜欢坐在教室的前排,面对着老师常展露可掬的笑容,适时地回答问题,而且热心地参与小组讨论。她是个独生女,父母对她寄予重望,特别关切她的学业和品德。莎丽和她母亲尤其亲密,母女无所不谈。不幸的是,莎丽在升上五年级的时候,母亲在车祸中丧生。从此她变得郁郁寡欢,而且不再与人来往。她父亲起初以为这是丧亲之痛的自然现象,事情过去就会恢复正常,因此也不特别留意。两个星期过去,莎丽的孤立行为并无好转,于是父亲决定把她送回学校上课,希望能驱除她抑郁的情绪。莎丽回到学校后不声不响地把座位移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老师明白莎丽对母亲的深情和怀念,因此也不对她的功课和社会关系施加压力,只是在课余一有空档就尽力给予辅导并且屡次好言相劝,希望她恢复往日的求学态度,积极参与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但是两个月过去,莎丽的情况毫无好转迹象。学校经过讨论协商,决定让她暂时留在原来的班级,希望有一天她能恢复“正常”的学习活动。 杰米成天调皮捣蛋,每一个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尝过苦头。他上学时总是蓬头垢面。不但举止粗野、做事懒散,功课更是一塌糊涂,上课中老师几乎无时不在纠正他的行为。他的母亲原先还和老师保持联系,但后来对老师所面临的困境接近不理。她告诉校长,杰米在家的行为已经把她弄得焦头烂额,实在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来管他在学校中的种种问题。杰米的父亲终日为事业奔波,对他的行为问题根本无暇过问。更不幸的是杰米的母亲突然病逝,一向与母亲较有话说的杰米突然失去了心理的依偎,从此他的行为问题变本加厉,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终日暴跳如雷。他的父亲认为这是一时悲痛所致,时过境迁就会好转,也不以为意。在这一个星期的丧假期间,他接近无法和杰米沟通。丧事过后,杰米回校上学。他一回到教室就大发雷霆,把课桌椅踢得东倒西歪,把同学的课本作业撕得碎烂,把人家的东西乱丢乱摔,并且尖声叫嚷:“我恨死她!她为什么就走了?我恨她!我恨她!”老师想尽办法都无法控制他的情绪和行为。经过学校的紧急商议决定,立刻把杰米送进医院,让专家协助处理。 莎丽和杰米都是学龄的儿童。但情绪与行为问题也可能发生在学龄前的儿童身上,更可能发生在青少年的身上。本书所提儿童与青少年是指18岁以下的孩子。 P11-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