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横行草原的柔然 从黄河到莱茵河

横行草原的柔然 从黄河到莱茵河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作者: 罗三洋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78495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从一支数百人的逃亡力量发展成统治蒙古草原的游牧汗国,柔然,有其悲壮而辉煌的“发家史”,而依托于英雄的政权势必会随着英雄的逝去而衰亡。沐浴在先辈荣光中的柔然人终于毁在了昔日的“锻奴”——突厥人手中。 从柔然的历史来看欧亚大陆的变迁,空间与时间的广度都十分惹人遐想,很多猜想非常有趣。
内容简介
在1700余年前,柔然,一个太阳神阿波罗的后裔,以异乎寻常的速度突然出现在蒙古高原,在纵横几万里的欧亚大陆尽情驰骋。828年以后,欧洲史书一致宣称这一显赫一时的民族已经接近灭亡了。而在俄罗斯,仍有60余万人自称是阿瓦尔(柔然)的后裔。本书为读者娓娓道来柔然的历史和文明,在读者眼前展开一个立体、生动的游牧古国的恢弘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中,体会蒙古草原一代霸主的兴盛与衰亡。
作者简介
罗三洋,男,1979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1985年随家人移居北京,毕业于北京市八一中学。1998年赴德国留学,就读于海德堡大学,留学期间翻译了约达尼斯《哥特史》,并在网络论坛上发表连载《上帝之鞭——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受到读者好评。2006年回国后,出版有著作《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梦断三国》《柔然帝国 (西向天狼丛书)》《罗马的黑人皇帝》,译著《哥特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袁本初密码——东汉帝国掘墓人与三国大势揭幕》等。
目录
序篇 被遗忘的草原帝国
上部 黑暴: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柔然帝国
第一章 一个奴隶的神话:鲜卑人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掘墓人
尚未长大先分家
异常轻松的崛起奇迹
挺进西域
第二章 铁骑突出刀枪鸣:战绩显赫的柔然–厌哒联盟
两位雄主的竞争
不争气的盟友
进击河西走廊
第三章 左手掐念珠,右手舞长刀:一个“文明”帝国的诞生
漠北大捷换来的佛祖纶音
一个“世界帝国”的诞生
第四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柔然汗国在亚洲的最后风光
天平日渐倾斜的柔然–厌哒联盟
趁火打劫的西部高车
失而复得的大汗宝座
第五章 西风压倒东风:压垮柔然–厌哒联盟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部 雄风:接过匈奴大帝衣钵的伯颜可汗
第六章 叱咤巴尔干:重返欧洲的太阳神子孙
来自东方的太阳神
匈奴帝国的终结者
第七章 饮马伏尔加:挑战拜占庭帝国的初步尝试
金币吸引来的阿瓦尔使团
非暴力扩张:欧洲人无法破解的外交思维
第八章 遥望法兰西:多瑙河流域的新主人
紧追不舍的西突厥
蹚过易北河,剑指法兰西
第九章 鏖兵意大利:仆从国的很好战果
亚平宁半岛上的很好代理人
惊世骇俗的外交组合拳
第十章 扫荡东南欧:伟大可汗的临终妙笔
鲸吞“盟友”领地的大可汗
一个草原英雄的陨落
下部 飘逝:挥霍祖宗财富的败家子
第十一章 损兵多瑙河:不败神话的破灭
屡试不爽的“狼来了”战术
不败神话的破灭
第十二章 由盛到衰的转折点:舍长用短的君士坦丁堡围城战
15万枚金币——战败者的意外收获
在君士坦丁堡城墙外倒下的两大帝国
第十三章 兄弟阋墙:拜占庭人的福音来了吗
大保加利亚汗国的兴起
巴尔干还在梦中吗
第十四章 尼伯龙根之歌:帝国“金山”顶上的千古绝唱
徒具虚名的阿瓦尔远征
向定居者投降的草原民族
尾声 劫难之后的浴火重生
柔然(阿瓦尔)帝国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章 一个奴隶的神话:鲜卑人母体中孕育出来的掘墓人 木骨闾,一个奴隶,带领一群逃兵,创造了一个神话。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中原乱局为他们提供了左右逢源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神奇的外交才华。可不断的内乱和不可思议的性丑闻拖住了他们成长的步伐,也让鲜卑人赢得了占据中原的时间。 这些匈奴人的后代啊,不知最初从何而来,突然像狂风一样呼啸,像洪水一样涌来,皇帝的战车因为他们而不能修整。柔然人,你们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皇帝饮马长江? 尚未长大先分家 412年,僧伽罗岛(Simhala,即今斯里兰卡)。 在这个远离亚欧草原的印度洋岛屿上,一位中国僧人心事重重地登上了回乡的商船。 他叫法显。 十多年前,法显离开战乱频仍的祖国,经中亚陆路长途跋涉,来到安定祥和的印度取经。如今,中国战乱依旧,而印度却也不再太平。西北方的寄多罗人正在入侵,印度的一代雄主超日王(Vikramaditya,又称旃陀罗笈多二世)绝望地发现,自己那绵延百年之久的笈多王朝(Gupta)已然风雨飘摇。因此,天生晕船的法显离开印度时,才不走来时的陆路,而甘愿冒着遭遇台风的危险,选择海路回国。 寄多罗人之所以要南下印度,是因为他们自己正遭到更强大的游牧民族的逼迫。这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民族迁徙:贵霜人被柔然人追逐着,而柔然人又被拓跋鲜卑人追逐着。 本书的主人公柔然既是拓跋鲜卑的死敌,又是拓跋鲜卑的至亲,因为他们原本都属东胡族系,是从拓跋鲜卑中分化出去的一支。 对于本民族的起源,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帝国的官方说法:他们本是黄帝的后裔,在秦末被匈奴人驱赶至大鲜卑山(今大兴安岭),所以称为“鲜卑”;鲜卑人称土为“拓”,称君主为“跋”,合称“拓跋”。显然,这是为了强调自己入主中原、君临天下的合法性,是奉正朔而编造的。其实,他们知道自己是出自胡人(匈奴)之东的东胡。 对柔然民族的起源,《魏书·蠕蠕列传》做了动人的评述,大意为这些匈奴人的后代啊,不知最初从何而来,逃离我们的控制,集结他们的丑类,突然间从弱小发展为强大,像狂风一样呼啸,向鸟雀一样飞腾,像洪水一样涌来,像闪电一样离去,我国首都多次遭到他们的威吓,皇帝的战车因他们而无法休整。 这就说明,拓跋鲜卑人知道柔然人从何而来——就从他们自己。据《魏书·蠕蠕列传》相关记载可知,520年,柔然可汗阿那琅觐见北魏孝明帝元诩时,自我介绍说:“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元诩也点头称是,答道:“朕已具之。” 西晋统一中国前不久,即275年左右,正值拓跋鲜卑领袖拓跋力微在位。此时,拓跋鲜卑人已经扩展到燕山与河套地区,主营设在一块名叫“参合陂”的湖泊边(今内蒙古凉城东的岱海)。 某日,拓跋鲜卑骑兵抓获一名少年战俘,将他收为奴隶。拓跋鲜卑男子都留着长辫子,称为“绊发”,因此被汉族贬称为“索头虏”或“索虏”。这名奴隶因为年幼,头发还很短,无法扎成辫子,所以被主人起名叫“木骨间”,也就是“秃头”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拓跋”这个姓也被写作“秃发”,据《魏书·源贺列传》记载,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对大臣秃发贺说:“卿与朕源同,因事分姓。”所以,“木骨闾”和“拓跋”可能也颇有渊源。 木骨闾成年之后,因为身材健壮、工作卖力,被释放为自由人,随即参军入伍,进入了拓跋鲜卑的主流社会。当时拓跋力微已死,部众纷乱。304年,南匈奴单于刘渊起兵反晋,“五胡乱华”开始。这时,拓跋力微的孙子拓跋猗卢统一了拓跋鲜卑各部,势力扩展到长城脚下。西晋为对抗南匈奴,用高官厚禄拉拢拓跋猗卢。 P1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