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出发!南宋杭州

出发!南宋杭州

  • 字数: 10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 作者: 冯晓雪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83313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穿越千年,记录了多少故事,是一个个历史的缩影。本书是一套儿童历史启蒙读物,以游历穿梭历史的方式,给孩子讲述城市中发生的历史故事。本册以南宋时期的临安为背景,以路岐人、潜火兵、茶汤铺老板娘、勾栏说书人、临安雇工等角色的口吻讲述南宋时期发生在临安的历史故事。故事中穿插多个历史知识点,涉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古代人的衣食住行。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城市的前世今生,既带领孩子领略古代都城背后的历史风韵,又能以历史映照当下,在游历当代城市中感悟历史的魅力。
作者简介
冯晓雪,浙江大学中文系本科、古代文学硕士,勤耕与读,日耕三千。从小喜欢文史,运营了一个文史领域的自媒体账号,产出过大量的爆文章,多次获得自媒体平台的各类优质文章奖和征文奖。
目录
一、路岐人:养家记
1.东京人在临安
2.秦相公是细作
3.十二道金字牌
4.岳飞被诬陷入狱
5.是谁害死了岳飞?
二、潜火兵:防火记
1.在临安当一名潜火兵
2.宋朝人如何灭火?
3.昏君和奸臣沆瀣一气
4.找猫比防火更重要吗?
5.权臣秦桧的败落
三、茶汤铺老板娘:成名记
1.在临安开茶坊的东京人
2.太上皇阻止皇帝抗金
3.宋五嫂鱼羹
4.到钱塘江边观潮
5.南宋优选的时代落幕了
四、勾栏说书人:养猫记
1.疯皇和他的傀儡儿子
2.一个权臣谋杀了另一个权臣
3.谁当皇帝?史弥远说了算
4.救火官兵眼里只有宰相家
5.想领养猫儿?得下聘礼
五、临安雇工:攒钱记
1.又一个权臣贾似道
2.蟋蟀宰相
3.临安城的中秋节
4.到海上做贸易
5.南宋的灭亡
摘要
     1.东京人在临安 这是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一天,在临安城余杭门外的运河边,一些脚夫正忙着搬运米袋,不远处几个小贩叫卖着鲜鱼,吆喝声此起彼伏,这里就是临安有名的米市和鱼行。 路岐人王邦宁在这附近圈了一块空地,张挂起招幌,敲锣打鼓开始表演了。 演出场地上,一个二三十岁的妇人敲打着杯盏,唱起了小曲儿,她是王邦宁的妻子顾盼盼;两个七八岁的小孩扮作傀儡的模样,踩着节奏跳起了舞,男孩叫喜儿,女孩叫乐儿,这是王邦宁的一双儿女。 这一家子是从旧京城一路逃难到临安的。 王邦宁原本是东京桑家瓦子里的一名杂剧艺人。建炎年间(1127—1130年),在金人再一次攻占东京之前,王邦宁带着妻儿逃了出来。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在追寻皇帝赵构南渡的足迹,现在到了临安,也想着哪一天能跟着他们的官家返回东京。 绍兴八年(1138年),是王邦宁到临安的第一年。昔日的知名瓦子艺人,现在沦落成了路岐人,王邦宁拖家带口沿街表演,只为了换些住宿吃饭的钱。 可是这个钱,并不好挣。 一轮表演结束了,王邦宁笑嘻嘻地捧着一面铜锣,沿着人群走了一圈讨赏钱。看热闹的人多,可是扔在铜锣里的钱实在少得可怜。 “你这厮演得不好哇,还想讨赏钱?” “赶紧换些新鲜的歌儿舞儿!” “东京瓦子来的,就这点手艺?” 几个当地的泼皮无赖闹了起来,别的看客瞧见了更是不敢给赏钱了。王邦宁瞧他们不好惹,也听说过不少北边来的路岐人被当地人欺负这样的事儿,赶忙赔笑道歉。可是,泼皮们越闹越凶。 “你不是懂得绳技吗?演一下,他们瞧着满意了也就散了。”这时坐在边上的一个盲眼老翁突然开口说道。 “咦?这里怎么会有人知道我能表演绳技?”王邦宁顾不得多想,忙敲锣演了起来。只见他向半空中抛了一段绳索,那绳子竟然直立起来。说时迟那时快,王邦宁一溜烟攀着绳索往上爬,腾空一跃,突然不见了踪影。 人群爆发出一声惊呼,大家都在四处找人,可就是找不到王邦宁的半点影子。就在众人诧异万分之际,顾盼盼引着大家去瞧边上的几根拴船绳的柱子。观众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有什么玄机。突然间,其中一根拴绳的柱子动了起来,竟是王邦宁! 这一出精妙绝伦的绳技幻术表演引来了一片喝彩声。王邦宁收了满满一锣的赏钱,他惦记着先前帮他解围的老翁,忙抓了些钱塞到了老翁手中。 两个人一来二去攀谈了几句,王邦宁这才知道老翁也是东京人,早年在桑家瓦子看过王邦宁的绳技表演。后来,靖康之难爆发,老翁在战乱中瞎了眼,流落到临安,成了街头敲鼓说故事的乞丐。虽然双目失明了,但是老翁还记得王邦宁的声音。 “没想到还能在临安遇到你。但也正常,北边逃到这里的人可不少。”老翁感慨道,接着说,“今年,官家终究还是把临安定为我大宋的都城了。虽说照旧把这里称为‘行在所’,可官家恐怕是再也不想回东京了。” 王邦宁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不回东京?可那儿才是大宋正经的京都啊!” 老翁没有回答他的话,开始敲起了鼓,自言自语道: “话说官家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可他没有再回东京,而是逃去了扬州,派大臣宗泽留守在东京。宗泽这个官儿不错啊,指挥若定,在东京挡住了金人的入侵。 “他联络抗金的义军,又不断上书请官家回东京主持大局,好一举收复失地。可是,官家在繁华的扬州,哪有心思再回去?宗泽一等再等,眼看错失了抗金的良机,终于忧愤而死。后来,东京也被金人占领了。 “金人一路追,官家一路逃。从扬州、镇江到临安,又从临安到海上漂泊了几个月,再回到临安……现在终于把临安当成都城,向金人表明他要偏安东南,不会再去抢夺中原的旧山河,唉……” 老翁说的都是大宋皇帝南渡的事儿,王邦宁听得五味杂陈,他是一路跟着皇帝来到了临安,但真没想过也许再也回不去东京了。 P1-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