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 第4卷(1949-1976) 非常的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 第4卷(1949-1976) 非常的建构

  • 字数: 31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4237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止,共27年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纷繁复杂、艰难坎坷的曲折发展过程。本书分前言、导言、正文、余论、主要参考文献等部分。全面概述了这一时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此时期现代文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高等院校开设课程,同时现代文学开始从文学批评形态走向历史研究形态,被确定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学,有了新的评价标准,鲁迅成为旗帜,推崇革命文学。本书对重点批评家的心路历程进行了描绘,还探究了现代文学建史初期的困难,并深入剖析了此时期的现代文学史的编撰情况,得出启发性结论。
目录
导言
一、走向历史研究形态
二、政治化的学科建构
第一章新学科的建立
第一节第一次文代会:指导思想的预设
一、新文学:作为学科的产生
二、第一次文代会的预设和引导
三、国统区与解放区文学:评价的差异
第二节两套丛书的编选:研究内容的确立
一、《中国人民文艺丛书》:介绍解放区文学
二、《新文学选集》: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化
三、丛书的贡献和局限
第三节教学大纲的制定
一、课程改革大潮中脱颖而出
二、“人的文学”与“人民的文学”
三、新观点、新方法:《〈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初稿)》的特点
第四节热点问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文学:《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的讨论
二、李何林的检讨和以群的推进
三、嬗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四、差异:冯雪峰与周扬的论述
五、影响和质疑
第五节革命风旗:研究主体的形成
一、垦拓者:第一代学人群
二、“革命派”与“艺术派”
三、崭露头角:新生代
第六节除旧迎新的收获
一、从头来过的学科研究
二、高扬解放区作家作品
三、鲁迅研究的新局面
四、客观细致的艺术分析
第二章编写新的现代文学史
第一节学术政治的交织: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一、规模、体例、方法
二、两种话语的交织变奏
第二节政治倾斜:从讨论到批判
一、座谈会上毁誉不一
二、强调阶级立场
三、大规模批判
第三节“左”倾加剧:“三部半”现代文学史
一、蔡仪的政治诉求
二、以革命史为纲
三、凸显两条路线斗争
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史
五、早春气候和《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第三章作家评价的新格局
第一节新格局的形成
一、体制与刊物
二、政治挂帅
三、以论带史
四、受到苏联影响
第二节独尊革命文学
一、重视领导思想讨论
二、以《讲话》为灯塔
三、高度评价左翼文学
四、突出共产党人地位
五、关注与忽视
第三节反省、检讨与修改
一、胡风的偏执
二、朱光潜的醒悟
三、检讨:从思想到艺术
四、作品修改:从曹禺到茅盾
第四节鲁迅研究的新进展
一、著作整理与亲友记叙
二、周作人的贡献
三、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
四、关于阿Q典型的讨论
五、《故事新编》和《野草》研究
六、陈涌:“政治说”的意义
第五节郭沫若、茅盾研究
一、革命激情:楼栖的《论郭沫若的诗》
二、人性高扬:王淑明评郭沫若历史剧
三、叶子铭的《论茅盾四十年的文学道路》
第六节“巴老曹”评论动向
一、情绪写作:巴金小说的特点
二、《骆驼祥子》受肯定
三、灵魂的悲剧:陈恭敏对陈白露形象的探讨
四、钱谷融:人性研究的深入
第四章曲折前行
第一节关注解放区文学
一、丁玲:叙述单调与油画写法
二、赵树理:毁誉并存
三、李季诗歌的论争
四、其他作家作品的评论
第二节宣传五四新文学
一、五四新文学“过时了”
二、学习、出版和讨论
三、“鲁郭茅、巴老曹”出笼
第三节新诗研究的逼仄小路
一、新诗发展:两条路线斗争
二、北大学子的新诗史研究
三、反思与批判
四、新民歌运动中的新诗评价
五、在政治批评的夹缝中
六、晓雪的《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
第四节戏剧和散文研究
一、张庚的《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
二、话剧运动50周年纪念活动
三、田汉和夏衍剧作研究
四、散文研究
第五节史料建设的成绩
一、作品的整理出版
二、研究丛书和资料汇编
三、期刊研究与史料考证
第五章非常的解构
第一节政治运动中的跌宕起伏
一、“写什么”与“怎么写”
二、批判胡适文学思想
三、胡风“主观论”批判
四、反右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以论代史”:现代文学史的集体编写
一、“”中的文学史编写
二、“以论代史”与大批判
三、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分离
第三节现代文学研究遭受冲击
一、文艺界短暂的调整时期
二、“反修批修”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冲击
三、冒出来个姚文元
第四节“”:“文艺黑线专政”论
一、“文艺黑线专政”论对现代文学的全盘否定
二、现代文学研究的停顿
三、对鲁迅的神化
余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