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 字数: 1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美)戴尔.卡耐基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146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1937
年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世界拥有影响力且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
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学到:
处理人际关系的3个原则
使人喜欢你的6个方法
赢得别人认同的12个技巧
成为领导者的9个原则
使家庭和睦的7条建议
……
作者简介
戴尔.卡耐基(1888-1955),20世纪伟大的心灵导师,现代成人教育之父,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20世纪早期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争和贫困导致人们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卡耐基创办的“卡耐基成人培训课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成人教育理论和模式,集口才学、推销学、心理学、经营管理学、人际关系学于一身。他的课程激励了无数陷入迷茫和困境的人,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接受卡耐基教育的有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军政要员,甚至包括几位美国总统。千千万万的人从卡耐基的教育中获益匪浅。
目录
前言
作者序:写作的初衷
第一篇 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 若欲采蜜,勿蹴蜂房
2. 与人相处有诀窍
3. 左右逢源与独行其道
第二篇 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
1. 你可以很受欢迎
2. 如何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 要避免麻烦,就请这样做
4. 如何养成优美而赢得好感的谈吐
5. 如何激发别人的兴趣
6. 如何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喜欢上你
第三篇 如何赢得别人的认同
1. 争论之中无胜者
2. 如何避免树敌
3.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 一滴蜂蜜
5. 苏格拉底的秘密
6. 应对一个抱怨者的稳妥方法
7. 搭起合作的桥梁
8. 一个能为你创造奇迹的公式
9. 每个人所需要的
10. 人人都喜欢的吸引力
11. 效仿也是一种能力
12. 当你无计可施时,不妨试试这个
第四篇 如何成为领导者
1. 指出别人错误的方法
2. 如何批评才不致招人怨恨
3. 先说出自己的错误
4. 没有人喜欢被人命令
5. 请照顾别人的颜面
6. 如何鼓励人们成功
7. 给别人一个美好的愿景
8. 让错误更容易改正
9. 让别人欣然按照你的建议做事
第五篇 创造奇迹的信件
第六篇 如何使家庭更和睦
1. 最快速自掘婚姻的坟墓
2. 让爱自由飞翔
3. 你离婚姻的尽头有多远
4. 快乐秘笈
5. 女人们,认真你就输了
6. 如果你想快乐生活,别忽略这一点
7. 不要做“婚姻的文盲”
摘要
    1931年5月7日,在纽约引起轩然大波的搜捕到了关键时刻。警方经过几星期的搜捕后终于擒获了“双枪杀手”克劳利,他是一个烟酒不沾的人,但却暴虐成性。警方逮捕他时,他正在位于西末大街的女友的公寓里。
     150名警察和侦探在克劳利藏匿的地点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们先是在屋顶砸了一个洞,打算用催泪弹把这个“警察的克星”逼出公寓,而架在周围建筑上的机关枪足以让他束手就擒。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这个繁华的纽约街区响起了枪声,机关枪“嗒嗒嗒”地吼叫着。此时,克劳利蜷在一个大沙发的后面负隅顽抗,不停地向警察开枪。上万名市民被这场警匪大战震惊,抓捕现场周围挤满了人,场面令人震撼。
     克劳利落入法网后,纽约市警察局长穆罗尼发表声明时说,克劳利是纽约治安历史记录具危害性的暴徒,他甚至会因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开枪杀人。
     那么这个被称为“双枪杀手”的克劳利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警察在向他居住的公寓开枪时,他写下了如下内容:“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想让你知道,我的内心虽已疲惫却依然善良,我不愿伤害任何人。”
     但就在他被抓捕前不久,克劳利带着女友在长岛的乡村公路旁拥吻,忽然,一名警察走近他们的汽车请他们出示驾照。
     克劳利一句话没说,掏出手枪对着警察一阵狂射,警察当场中弹身亡。克劳利从车里走出来,拿起警察的左轮手枪又对着警察的尸体补了几枪。这就是那个所谓“内心虽已疲惫却依然善良”的暴徒,这就是那个所谓“不愿伤害任何人”的暴徒的卑劣行径。
     克劳利最终被判处死刑。当他被送到监狱执行死刑时,他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杀人而应得的”,相反,他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卫。”
     这个事件的关键在于“双枪杀手”克劳利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这样的态度在罪犯中并不罕见,如果你不相信,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把我一生中好看好的时光献给了别人,我希望能给他们带去欢乐,但我得到的却是辱骂,我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这是阿尔?卡朋说过的一段话,他是美国最恶名昭彰的公敌,是众人皆知的黑社会头目,最终在芝加哥被执行枪决。卡朋自始至终没有悔意,相反,他觉得自己是民众的“福祉创造者”,一个不被社会认同和理解的“福祉创造者”。
     在纽瓦克被歹徒的子弹击倒之前达奇?舒尔茨也有类似的言论,纽约的民众对他深恶痛绝。一次报社记者采访他,他对记者说自己给公众很大的帮助,他对此深信不疑。就这一问题,我曾与担任过纽约臭名昭著的新新监狱监狱长刘易斯?劳斯有过多次的函件交流,关于这个话题,劳斯写道:“新新监狱里关押的犯人基本上不觉得自己是坏人,他们认为他们与你我并无两样,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合情合理。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为什么会撬开保险箱、为什么不假思索地扣动扳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方式,即使是再怎么谬误的事情,在他们那儿总有一套辩解之辞。最终,他们会得出结论:他们不应该被关在监狱里。”
     约翰?沃纳梅克是美国一家百货商店的创始人,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30年前我便知道责备他人是愚蠢的行为,我难以克服自己的缺点,而我也不会为此纠结,因为我明白即使是上帝也无法平均分配每个人的智力。”
     沃纳梅克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而我却用了30余年才明白这个早已经存在的真理。在苦苦摸索真理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错误面前,99%的人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更不会自我批评。
     批评别人对你毫无益处,批评别人正是把对方推向防卫的一方,他们通常会努力证明自己没有错。批评别人也是危险的,因为批评的言语会伤害别人宝贵的自尊,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重要,进而引发别人的怨恨。
     世界有名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那些因为表现好而受到奖赏的动物比因行为不端而受到责罚的动物学习效率高且记忆力更持久。
     近期新研究表明,这同样适用于人类。批评和责备不但不能改变现状,而且还会招致忿恨。另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汉斯?谢耶也认为:“人们渴望被认可,惧怕受到指责。”
     批评所引发的怨恨常常使员工士气低落,同时这种负面情绪也会使家庭成员和朋友悲观、沮丧,这些无益于纠正错误或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发展。
     俄克拉何马州的乔治?约翰逊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检查员,他的职责之一是检查工地上的工人是否按施工规定戴安全帽。一旦发现有工人在施工时不戴安全帽,他就会要求工人遵守施工规定。结果别人只是暂时接受他的“命令”,他一离开,工人们又摘下了安全帽。
     于是,他决定换个方式,每次当他发现有哪位工人在施工时不佩戴安全帽,他就会走上前去询问是不是帽子戴着不舒服或是帽子的大小不合适。他还会用关切的语气提醒工人按照安全规定戴安全帽,并告诉他们佩戴安全帽是为了保护他们免受伤害。这样做果然比以前有效果,工人们也不再因为他的友情提醒有逆反的情绪。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一个事实:批评是徒劳的。就拿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特总统的争论来说吧,这是一场有名的争论,正因为这场争论分裂了共和党,歪打正着地将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送进白宫,使他有机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写下一段光辉的历史,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现在,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那段历史:1908年,罗斯福卸任,并支持塔夫特做了总统,随后,他就奔赴非洲打猎去了。当他回到美国后,发现塔夫特太过因循守旧,他为此怒不可遏。盛怒之下,罗斯福自行组建了“公麋党”,并谋求自己的第三届总统竞选,这一切几乎毁灭了共和党。在这次选举中,塔夫特只获得了佛蒙特州和犹他州这两个州的胜利,共和党遭到空前的惨败。
     罗斯福为此责备塔夫特,但塔夫特总统为此自责了吗?当然没有。塔夫特眼里含着泪说:“我到底应该怎样做呢?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
     这样的情形究竟应该怪谁?罗斯福还是塔夫特?老实说,我不知道,我也不关心谁应该为此负责。我要指出的一点是,罗斯福的所有批评并没有使塔夫特信服,反而使他竭力为自己辩护。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蒂波特山油田丑闻。这一事件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报纸对此进行了持续的报道,此案震惊了全国!时至今日,在美国公众生活中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P16-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