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我们正在消失的徽州乡村生活
字数: 15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汪冬莲
出版日期: 2020-06-01
商品条码: 978721424633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36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历史上的徽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勤劳、智慧的徽州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徽州许多地方的传统风俗正在慢慢消失,传统生活的痕迹也正在离我们远去。如果不及时叙述,不勉力记录,那么散落于徽州大地的很多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便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渐次淹没。
本书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徽州人,也是有二十年采编经验的资深媒体人。她以饱含乡情的笔触,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徽州乡村生活。在她笔下,我们看到一个古老的徽州,也是新生的徽州;一个过往的徽州,也是传承的徽州。
作者简介
汪冬莲,有近二十年中央媒体工作经验,曾在国土资源部、人民日报社工作,曾任人民日报社主管、人民网主办的内参《网络舆情》执行主编、副总编,人民网资讯部副主任,人民网所属子公司人民在线总编助理。足迹遍布东部、中部及西部十几个省区市,深入农村实地调研耕地保护和土地流转等问题。发表过大量优秀的新闻及评论作品,例如《阜阳,宅基地革命》、《这里没有空心村》、《珍视政府与网络民意的良性互动》、《官员上网: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等。
目录
徽州,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存在?1
家居·劳作1
怀念的味道1
祖宗一请,子孙一抿6
石头棵13
假领18
众家屋檐下23
晒秋28
单轮车33
斫柴41
摘茶籽47
挖葛51
农药之伤55
村里人家63
火烧屋63
抢购风潮67
茶厂70
赌博是如何在农村流行起来的74
飞地80
土墙舍83
山寨人家90
下畜弓97
芸芸众生100
裁缝梦100
乡村医生107
徽州女人113
大队书记VS中国好人116
女大学生失联121
山里小儿成长记124
伤老128
风物人情134
名分大过天134
生要生在苏州,死要死在徽州141
肥水不流外人田149
习俗与方言155
端糕160
歙砚之光164
好山好水出好茶170
物华徽州草也宝179
徽韵时光181
雍睦堂181
古道的没落186
一座牌坊,一架长桥188
徽州老房子195
徽州匠人202
乡间民谣、谚语及顺口溜206
嬉鱼灯208
时代的印记223
复式班229
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34
摘要
徽州,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存在? 历史上的徽州是一个无比神奇的地方。在这片1.2万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不仅出现过富甲一方、称雄商界数百年的徽州商帮,而且创造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以人才而论。古徽州可谓灿若星海,各领风骚。他们当中既有造诣精深的名儒耆宿、政声卓著的干吏名臣、享誉四方的艺苑名流、学富五车的文坛才俊,也有卓有建树的科技群彦、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炙手可热的商界巨贾。以文化成果论,无论是理学、医学、文学、绘画、戏剧、收藏、建筑、出版、雕刻、科技等等,哪一方面都有可圈可点、杰出辉煌的成果。 作为我国曾经的经济文化人文重地,徽州有着极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安徽省的省名,便由辖下的安庆和徽州各取一字组成。 徽州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思想概念。有人曾经评判,古代中国,徽州的思想家可能是最自觉地使自己的思想世俗化、生活化的一群人。他们将那些本来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伦理原则。悄悄引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岁月流逝,徽州曾经的人、物和故事渐行渐远,那些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深藏于民问的历史文化记忆,却鲜活地传承了下来…… 正因为拥有世所罕见的物质与非物质的封建文化思想结晶,徽州得到了世人的偏爱。今天的人们,提到徽州最爱引用的,是汤显祖的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诗人自己估计都没有想到,这首毫无赞美徽州之意的言志诗,几百年来生生被人们当作了徽州的赞美诗。 令徽州扬名的,还有它境内的名山…一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一评价被后人归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的推崇,令无数游人对黄山心驰神往,平生必得一登为愿。 地处安徽南部,由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绩溪六县组成的古徽州,是孕育徽派建筑、新安医学、新安理学、新安朴学、徽州三雕、徽剧、徽菜、新安画派、文房四宝等瑰宝的胜地,诞生了称雄明清几百年的徽州商帮,有着程朱阙里、东南邹鲁的美誉。徽州宗族、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等,至今仍极具生命力,富有地方特色。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已成为国内研究地域文化的三大显学之一。 徽州古称歙州、新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在镇压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徽宗改歙州为徽州,这一地名便一直沿用至上世纪80年代。1987年,国务院调整安徽省徽州地区行政区划,将徽州地名从地级市规格,调整为市辖区规格。当地人因了徽州的辉煌历史和人文积淀,一直对这一区划调整耿耿于怀。在民间,恢复徽州城市建制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 徽州的地形,是“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倚庄园”。听起来很美,新安山水画廊也确实美。但山地丘陵开发艰难,即使勉力垦辟,收成也难保证。古书记载,徽州一亩地的收成,往往抵不上苏州、湖州等富庶地区的一半。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对徽州的土地贫瘠有着“田瘠确,所产至薄”、“视他郡农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的痛陈。顾炎武指出: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逼到绝境易逢生。徽州之所以能有后来的成就,多半是拜贫寒苦瘠的生存环境所赐。无法依靠土地糊口挣命的徽州人,开始了行商谋生的道路。由此开启了历时几百年的徽商传奇。 魏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造成两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口南迁徽州,且相当多的迁入者是士大夫阶层和贵族阶层。随着迁入徽州的中原望族不断增多,粮食问题越发严重,全境百分之七十的粮食供应仰赖其他地方。为了获得换取粮食的货币,勤劳聪敏的徽州人民,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特点。种植了茶、麻、烟草、菊花等经济作物,进行栽桑,造(澄心堂)纸,制(徽)墨(歙)砚(汪伯立)笔等多种经营,并将产品及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徽商帮派,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神话,人称之为徽骆驼。鼎盛时期,数不清的商人从徽州起步。筚路蓝缕,纵横南北。建立起拥有超过4500万两白银资本的徽商财团.与当时的国家财政收入相当。据说乾隆皇帝曾羡叹:“富哉徽商。朕所不及!” 自然环境的逼仄造成了徽州人的从商传统,中原望族以宗族制度为社会基础,自觉地以朱子之学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教育。极力培养族人读书的信念,又使得他们容易走上儒贾仕三结合的道路。徽州既是一个“以贾代耕”、“寄命于商”的商贾活跃之区.又是一个“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走科举仕途谋求高官一直是当地人的追求目标。用以扩大宗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特权。那些“父子尚书”、“一门八进士”、“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等世代相传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