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南山有我一亩田

南山有我一亩田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开云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286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过最简单的生活 | 让身体找回自然的秩序 1、 四季蔬禾+六年晨昏+无滤镜版图片,作者以朴实的语言捕捉田间地头稍纵即逝的美好,再现“晴天种瓜点豆,雨时读书会友”的自在诗意生活。 2、 南山脚下,朴素日常的动人滋味尽在其中----在这本书里,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简单,却充实得不可思议:他们种菜、种玉米、养鸡,用榨菜籽油剩下的渣给菜地施肥,蔬菜生了虫可以喷洒,为了给菜地浇水可以任性的坐飞机从千里之外赶回家,冬天菜地的沟渠水源断流了大家借渠架木一起来熏腊肉,浇菜的水塘被垃圾堵塞有人主动清理并挂上爱护环境的爱心牌,蔬菜丰收了大家互相赠送.....人与自然因田园和谐相处,这是人世间独有的美。3、行山,下田,看云,听风,只要有一颗田园的心,每个人都可以将日子过成诗。4、全书四色印刷,双封面设计,内文纸张采用优质纯质纸,带给您轻盈舒适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分集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都市新农人在都市耕种的劳作日常和生活感悟。一块六十平方米的菜地,让农村出身的作者在城市的边缘停下了脚步,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夏日天静昼长,听得到黄瓜、西红柿、豆角勃勃生长的声音;秋天是收获的时节,鲜嫩的莴苣,朴实的地瓜,用最简单的方式烹煮却可以品尝最纯正的食之本味。播种、浇水、劳作、收获。作者以六年都市田园的耕作生活告诉我们,田园是生长粮食的地方,也是生长诗意生活的地方。
作者简介
李开云,男,笔名麦地。现实主义题材作家、编剧、传记作家、田园生活爱好者。1977年生于重庆市奉节县潘家湾。鲁迅文学院第五届网络文学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重点网络作家。曾任媒体记者、编辑、主编等职,系考拉看看签约作家。著有《岳母驾到》《褚时健传(致敬经典版)》(与张小军合著)《天堂不一定在前 地狱一定在后》等文学作品十余部。《二胎囧爸》曾获第一届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二等奖。
目录
前言
心安处即吾故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1.城市里哪来的田种
2.肥料从哪里来
3.留白
4.锄草
5.翻地
6.插支撑架
7.浇水
8.赶时间
俗世人间的一蔬一禾
1.藤菜
2.玉米
3.黄瓜
4.韭菜
5.黄豆
6.西红柿
7.菠菜
8.豌豆尖
9.豆芽
10.红薯
11.萝卜
12.香菜
13.荞麦
心中有个温暖的乡野梦
1.多肉植物
2.花椒树
3.枇杷树
4.柿子树
5.向日葵
6.脐橙树
动物世界的规则
1.菜青虫
2.蜜蜂
3.蛇
4.蛤蟆
5.蚂蚁
6.狗
7.蚊子
8.猪
9.螃蟹
10.蚕
朴素日常的动人滋味
1.建墙
2.换地
3.立界
4.防偷
5.助人
6.排危
7.说话
8.王木匠
9.二傻
好好生活好好爱
1.土坯房
2.看飞机
3.露天电影
4.听雨
5.原木居
6.石磨
尾声
站在故乡的领地
后记
摘要
     1.城市里哪来的田种 某地,是一座城市的秘密。 城市原本是属于农人的。这里原本是农村,世世代代住着农民。城镇化开始后,原来住的人离开了故乡,交出了土地,大片的楼房建了起来,更多的外乡人来到这片原本属于他们的土地。 七十岁的黄阿婆原本就住在山脚的村子里。城镇化开始后,农田被推平,高楼拔地而起,村子和城市之间建起了围墙。她在“城里”(其实就是她原来的村庄)拿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宽敞房屋,搬进了一墙之隔的“城里”。只是黄阿婆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她依然固执地种着围墙外面那些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 几乎每年都有人告诉她,说那些已经征用的土地马上就要开发了,就要被推平了,就要起高楼了。但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围墙外的世界依然维持着村庄原来的面貌,而黄阿婆就在原本属于自己的村庄里种了二十年菜。 村子里的人都走了,只有黄阿婆依然每天照料着那些菜地。 但是,光靠黄阿婆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照料这十多亩的菜园的。 慢慢地,一些外乡人来到了她曾经的故乡,买了建在她故乡上的楼房。一些外乡人的父辈,因为要照顾孙子外孙,也被迫来到这里开始新的生活。 我,就是那个来到黄阿婆村庄(也就是现在的城市)买了房屋的外乡人。 说不清最早是哪个离不开土地的外乡人,向黄阿婆提出要一块菜地来种的。面对大片广袤的菜地,势单力薄的黄阿婆立即意识到人生的转机来了,于是果断伸出一个巴掌,吓了那个外乡人一大跳。直到黄阿婆从已经掉光了牙齿的嘴里吐出两个铿锵有力的大字——“五百”,那个外乡人才长吁了一口气,以五百元的价格轻松地从黄阿婆那里取得了半亩菜地的使用权。 所谓的使用权,言外之意,就是说只要开发商不建造房屋,就可以一直种下去。这些田地都是早在二十年前就被征用了的,只要相关部门一声令下,挖掘机开进来,不出半天,田地将全毁。但二十年过去了,这块挨着南山脚下的大片田地依然完好如初。 中国人喜欢种菜,并不单纯是为了追求食物的健康,还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满足,对故土和往昔岁月的追思与怀念。多年前,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中国的大爷大妈移民国外,基本不出半年,他们一定会将房屋四周大片的草地改造成生机勃勃的菜园,让不少外国人一脸茫然。 六年前,我刚搬到这里时,常常能在小区里看到荷锄的人,他们总是背着满满一背篼的蔬菜从山上下来。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山上没有超市,他们的这些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一天,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好奇,尾随一个城市农人,穿过小区围墙缺口,一路向山奔去。突然之间,我发现了这座城市的秘密——原来城外藏了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溪流清澈而响亮,蜜蜂在菜花丛中飞舞,四季豆爬满了架子,莴笋披着盎然的绿意……田间小径弯弯曲曲,通向一块又一块的田地,一直延伸到山的那一边。我顿时怀疑自己穿越到了故乡,童年的记忆破空而来。生活的幸福有很多种,而回归童年无疑是幸福的一种。 远处,夕阳正在林立的高楼中一点点坠落,长长的轻轨火车像蛇一样在轨道上蜿蜒而过。 仅仅一墙之隔,便是城市和田园的转换。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意识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我很快用一千元钱在这里买了一块田,确切地说,是买了一块菜地的使用权。 当然,这种买卖毫无法律保障可言。我在购买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我只能种上一个月,也许半年。但我依然愿意去体验田园生活。 如今六年过去,菜地安然无恙。这六年里,我没有在农贸市场买过蔬菜。餐桌上的所有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实现了蔬菜的自给自足。 田园给了我丰厚的回报,我对田园却付出太少。 P7-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