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反惰性

反惰性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德)加布里埃尔·厄廷根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44695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想,事才能成”,积极心理学的信条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在普通大众的意识中刮起了乐观主义的旋风。“乐观幻想能够带给帮助人们洗涤负面情绪,能够帮助人们培植正向能量,能够帮助人们促进愿望的达成……”然而,看起来无所不能的乐观幻想真的百利而无一害吗?知名心理学家厄廷根从幻想发挥效应的内在机理入手,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了乐观幻想其实也隐含着巨大的负面效应。它不但会通过欺骗大脑,腐蚀人们的内在活力,而且还会制造出自欺欺人的过滤层,以排除那些会打坏自身的真实信息。沉溺于幻想的人,不但在行动力方面会严重退化,而且其认知也会逐渐脱离现实世界。 如何能让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不至于成为白日梦呢?厄廷根发现了心理比对这种唤醒机制。心理比对能够将“愿望”与“事实障碍”牢牢地焊接在一起,并将两者之间的“落差”所形成的势能转化为有效行动。对于愿望的达成而言,行动力是真正的起点。接着,厄廷根进一步结合世界近期新的研究结果,帮助所有人打造出了全新的工具woop(愿望,结果,障碍,计划)。通过将行动力之源和明确的行动路径接连在一起,人们就能高效地达成那些可以实现愿望,淘汰那些没有任何可能的白日梦。 不管是对于解决拖延问题,梳理内心的冲突,校正愿望的可实现性,还是对于维持个人的活力而言,本书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简介
世界有名心理学家、德国汉堡大学以及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就乐观幻想对人的观念、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发表过100多篇论文和文章。她以20余年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有名的WOOP思维理论,帮助人们将乐观的想法付诸实践,该理论在不同的年龄段与生活领域之中,都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
目录
   第一章 惰性:太多的愿望,太少的实际行动




抵制负面:浸泡在“鸡汤”中的世界




副作用:被乐观幻想消解的行动力




惨痛的代价:从企业失败到美国经济危机




第二章 幻想:愿望越清晰,行为动机越强




集中营中的菜谱:人们因幻想变得坚韧




情绪“创可贴”:幻想能带来短期愉悦




探索工具:让梦想在现实细节中显影




第三章 催眠:愿望达成了,行动就没必要了




过期的折价券:惰性是如何形成的




4美元的马提尼:内心活力水平的比对




受欺骗的大脑:行动力变得多余了




被圈养的惰性:行动会打破幻境




第四章 唤醒:利用幻想的优点,规避幻想的问题




过滤:清理扰乱动机的各种杂念




杠杆:期望值越高,行动力越会被放大




正反馈:突破“自我”的窗口




平复恐惧:过度紧张会抑制行动力




心里比对:激发行动力的高效方法




第五章 潜意识:将愿望和障碍牢牢绑定




本能:利用愿望和障碍的落差




认知:激活跨越障碍的理性行为




感受:放大克服障碍的意义感




信心:化解消极反馈所隐含的矛盾




顿悟:释放所有潜在的行动力




第六章 工具:用WOOP开启超强行动力




行为调控:心理对比能整体提升人的活力




触发器:明确的计划会减少行为阻力




WOOP:简单方法带来巨大变化




第七章 应用:WOOP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锻炼与饮食:用实际行动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戒烟与戒酒:去除不良嗜好的高效手段




情感问题:如何让对方爱得更疯狂




学习和工作:效率决定成功的概率




第八章 指南:如何使用WOOP这只“导盲犬”




起点:从隐藏在心底的夙愿开始




使用时间:醒来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




日常习惯:将WOOP装在口袋里




校正:挖掘内心中深层障碍




评估:WOOP是一种综合解决方法




案例1:在压力过大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2:在焦虑不安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3:在思路模糊时如何使用WOOP




案例4:未成年人如何使用WOOP




结语:每个人都需要从壳里走出来
摘要
     我有一个朋友,姑且称他“本”吧。今年40来岁的他回忆说,在20世纪80年代末上大学的时候,他曾暗恋过一位女同学。他跟朋友在学校餐厅里吃饭时,曾经好几次见到过这位女生。不论是早晨起床后,还是上课听讲时,他总是忍不住浮想联翩,想象自己与那位女生谈恋爱的情景。在他的想象中,那位女生是学艺术的,因此两人结伴到罗马旅游,游览那里的古建筑遗迹,一起瞻仰西斯廷大教堂……在一座四方形的院子里,本躺在阳光中看书,那位女生则在一旁给他画素描;或者本在用钢琴弹奏爵士乐,就像他经常在周末出去演出挣外快一样……要是能与一位异性知己共度温馨时刻,那该多好!对于本来说,倘若有这样一个美妙的女友,两个人一起看电影、看日落,一起搭乘公交车去附近城市游玩,那岂不是人生一件乐事? 本将这些绮丽幻想当作了自己的秘密,并没有跟朋友们谈过。尽管这些绮丽幻想令他称心如意,但可悲的是,它们只能是幻想,仅此而已。显然,本没有勇气向那位女生表白。他对自己说,那个女生根本不认识他,要是去跟她搭讪,只会自取其辱。除此之外,他学业太忙,也没有时间约会。他想拿到好一点的学习成绩,而且,他并不缺乏周末一起出去玩的朋友。本为什么没能鼓起勇气去行动呢?保持乐观,幻想愿望达成的情形,大家一般都将这种心态当作成功的法门。本当时所处的状态显然与此十分相符,那么,是什么让他在这一点上表现出极强的惰性呢? 抵制负面:浸泡在“鸡汤”中的世界 现在,我们随处可以听到“心想,就能事成”的论调。像《窍门》《心灵鸡汤》这样的畅销书,讲述的就是只要保持乐观心态,好事就会降l临到我们的头上,乐观的人“更健康、更有活力、更有成效,在周围人眼里的形象也更高大”。因此,很多人就是这么做的,比如美国有名选秀节目《美国偶像》里的选手们,他们个个面带微笑,自信满满地谈论着自己的才华和对未来的憧憬。再比如有名相亲节目《单身贵族》,很多选手上场前都胸有成竹地表示,自己一定会盖过其他女孩,并最终获胜。显然,这些选手对愿望达成的幻想,以及其乐观心态,也赢得了观众们的好评。 当然,乐观主义的文化潮流不止于此。在广告领域,幸福、乐观的人都被当作成功的楷模;在职场中,大大小小的成功学导师不断向人们抛洒着希望;在经济领域,经济学家们不断记录着“消费者信心指数”,并调查商业领袖们对未来的乐观程度,而这些数据往往左右着金融市场的动荡起伏;在流行音乐领域里,许多歌曲都与梦想和“梦想家拯救世界”有关……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并且在此后的每个人生转折点,我们听到的总是“摒弃那些消极的自我暗示”“不要陷人消极思维的泥潭里”……曼哈顿一所中学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向着月亮去吧,即使不能抵达,也会落在星辰之间。” 即使是在穷途末路之时,乐观主义也是大行其道。2008年,正当美国经济陷入低谷的时候,百事公司开展了一项调查,该调查也是“百事乐观项目”的组成部分。2010年,94%的被调查者表示“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激发创意,从而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75%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前途渺茫的时候,总是抱着优选的期望”。超过9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相信“乐观心态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会推动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前进”。2013年时,有些观察家批评说,美国人的乐观心态已经变成了一团死灰,但当年西北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仍有7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庆幸“还有半杯子水”;79%的人表示,对于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同样是在2013年,盖洛普民意测验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9%的人对个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乐观心态的崇拜其实由来已久,并非美国人的“专利”。在全世界的文学作品里,乐观都是主旋律,正如马可·奥勒留所说:“关注生活的美好。”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养成凡事往好处看的习惯,比一年赚1000英镑还有价值。”苏斯博士则说:“当大任降临,别担心,别焦躁。顺着走下去,你将开始踏上光明大道。” 然而,古往今来,似乎美国人更喜欢用乐观的心态看待前景。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说过:“悲观是打不赢仗的。”卓别林同样倾向于保持乐观心态,他说:“低着头永远看不到彩虹。”乐观的信念源自一个简单的共识:着眼于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能全力以赴、坚持到底。要着眼于未来,积极的心态就是必需的。显然,除此之外还能怎样呢?难不成只想着自己多么悲惨、多么不幸?这种想法有什么用?因此,我们就在网络上、T恤衫上随处可见“心想事成”的箴言。正因为乐观主义如此强势,所以,有时候在组织、单位里哪怕发表一点点消极的观点都是很有风险的。如果你在工作场合充当了“现实主义者”的角色,那么别人就会视你为“衰神”或“扫把星”。 P7-1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