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商业化变迁下历史街区的适应性研究——以上海为例

商业化变迁下历史街区的适应性研究——以上海为例

  • 字数: 12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霏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6903386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上海是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1年,上海市规划局开始研究上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作为近现代史迹型的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各级文物优秀历史建筑为重点,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城乡联系、“点线面”结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遗产保护框架体系。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纲要中提出了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创新更新活化的政策机制”,即建立由政府、居民、开发商和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保护利用的平台和机制。设立文化保护专项资金,拓展灵活多元的保护资金来源,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保护。鼓励保护与更新相结合,探索在规划管理、产权归属等方面的政策创新。本研究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政策框架。第三章以老洋房“居改非”的灰色地带,探讨历史街区中居住空间的适应性,第四章以市郊历史街区被“半公开化”的居住环境,探讨历史街区中居住者的适应性。第五章以交通稳静化在“永不拓宽的街道”中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街道的适应性。第六章结论部分对商业化变迁给历史街区带来的利与弊进行总结和分析。
作者简介
周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曾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国事务所和上海交通大学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协同治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历史街区的适应性
第二节 研究语境:“历史街区”“商业开发”与“城市治理”
一、既有研究
二、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
三、历史街区开发与城市治理之“五违四必”
第三节 研究说明
第二章 历史街区保护与开发的政策框架
第一节 历史街区保护的概念
一、历史文化名城与历史街区的概念
二、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风貌街区的区别
第二节 历史街区保护的政策与条例
一、《城乡规划法》与《文物保护法》
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三、《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
第三节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开发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
二、风貌保护道路与“永不拓宽的街道”
三、市郊“古村镇”
小结
第三章 历史街区中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居改非”的灰色地带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历史街区的商业开发现状
一、衡山路一复兴中路历史风貌保护区
二、衡山路街区的商业变迁
第三节 居住空间的“居改非”
一、老洋房的利用分类
二、商住混合型老洋房的商用现状
第四节 商业改造对居住空间的影响
一、老洋房的租赁关系与管理状况
二、老洋房居住环境评价
小结
第四章 历史街区中居住者的适应性:被“半公开化”的居住环境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城市化变迁下传统村落的发展
一、上海市郊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
二、上海市郊传统村落的开发现状
第三节 商业开发对市郊历史街区居住环境的影响
一、本地青年外迁与村落人口老龄化
二、外来人口涌入与村落居住承载力过剩
第四节 改善居住环境、留住本地青年
一、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社会的积极宣传
小结
第五章 历史街区中街道的适应性:“永不拓宽的街道”与交通稳静化应用
第一节 背景与问题
第二节 交通稳静化的理念与措施
一、交通稳静化的理念
二、交通稳静化的措施
第三节 交通稳静化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
一、交通稳静化在国外的应用现状
二、交通稳静化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第四节 交通稳静化在历史街区中的实施可行性
一、历史街区中存在的交通问题
二、调查对象地周边交通环境分析
三、交通稳静化措施的可行性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总结与分析
第二节 借鉴国外经验、建设“人文之城”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