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学习的底层逻辑(全3册)

学习的底层逻辑(全3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日)渡边康弘 等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617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08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4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会学习、会读书、会思考三本书套装,一个人提升学习能力的全部底层逻辑。◆这三本书的作者分别为学习、读书、思考领域的专家,其中,《会学习》的作者为日本电视台《头脑王》节目高人气选手;《会读书》的作者为年阅读3000本书的日本前五名读书家,《会思考》的作者为日本东京大学很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教授、东京奥组委顾问。◆阅读这套书,你能获得:◇50个有效征服学习的超实用技巧◇45个让人变聪明的新阅读方法◇7种受益一生的思考习惯◆这套书也是学霸修炼手册,这套书对于学生来说是:◇考试利器 ◇得分法宝◇开拓思维 ◇升级大脑◆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别怕吃学习的苦,这是你通向世界更好的路!◆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激发潜能。练好基本功,人生才能开挂!◆清醒时学习,迷茫时读书,独处时思考。
内容简介
由于大数据的普及和个人偏好的设置,我们追求知识不再为了获知和开拓,知识积累变得越来越重复,并逐渐形成了信息茧房,让自己越来越成为惰性思考的奴隶。应试教育让很多功利的家长试图通过辅导班能把已经总结好的知识以现成的方式直接灌输给孩子,让孩子慢慢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没有知识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拥有独立学习、读书和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在变化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本套书从学习、读书和思考三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完善的个人成长的基础方法,比如50个有效征服学习的超实用技巧,45个让人变聪明的新阅读方法,7种受益一生的思考习惯等,并针对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各种场合中该如何灵活运用这几种能力,给出了具体的做法。正因为现今社会复杂多变,不妨透过这些基础能力来武装自己,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吧!
作者简介
【日】粂原圭太郎日本名人。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经济系经济经营学科。 以应届考生的身份拿下京都大学入学考榜。2014~2016年连续三年参加日本电视台《头脑王》节目并杀入决赛,成为日本的人气选手。小学时代即开始接触“竞技花牌”,现在具有A级八段头衔。2019年1月获得竞技花牌日本,并进入第65期名人座,次年也参加名人座防卫战。现在作为专业人员在日本各地举办演讲,人们如何同时提高逻辑力、记忆力、注意力。同时也是网上培训机构“粂原学园”的指导讲师,成功地帮助了95%的考生(不仅有在校生,也有社会考生)提升了成绩。他的一对一辅导效果显著,获得诸多好评。【日】渡边康弘日本知名“读书家”。毕业于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经济系。从幼年时期开始,他就非常不擅长读书,所以两次高考都失败了。在他20岁的时候,他受日本知名企业管理顾问神田昌典的书的启发,从此开始喜欢阅读,人生也由此发生了巨变。他参与创办的企业,创造了从零到8亿的销售额。后来,他创办了日本优选的读书会“实践阅读会”,以近期新的脑科学、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法“共振阅读”。目前在日本约有35000多人(从10岁到91岁)都在实践这个方法。为了减少不擅长阅读的人,让他们通过阅读实现梦想,他创办的企业开展了传播阅读文化的活动,包括发布书评、与国外作家举行交流会等等。他著有《高效阅读:20分钟读懂一本书》等书。【日】西成活裕东京大学博士、教授。东京奥组委顾问。先后任职于山形大学、龙谷大学、德国科隆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现任东京大学很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同时担任“防止浪费学会”会长,“无印良品生态研究所”所长等职。专业领域为数理物理学。2007年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国家研究开发战略推进事业部首席研究员,2010年任内阁府创新国际联合研究主席,并获得文部科学省“2013年科技突出贡献奖”。曾多次参加日本经济新闻《面向明天的话题》、日本电视台《世界上最想上的课》等节目,活跃于多家电视、广播、报纸媒体。出版著作有《东大的老师!请通俗易懂地教文科的我学数学!》(由神吉出版社出版)等。
目录
《如何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
摘要
     《如何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 拿掉对大脑的,扩展阅读的可能性! 正所谓,开卷有益,人优选还是要读点书。 不过,阅读又会让我们产生满满的负罪感…… 特意买回来好多书,却都没有读完。 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还没读到结尾就走神了。 买了书又不看,新书越堆越多,最终成了藏书不读。 仔仔细细读完书,却记不住书里的内容。 想看得快一些,可是并没有掌握速读的诀窍。 “必须……”“应该……”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才会不断积累对阅读的负罪感。 原本这些书就是为了自己才买的,或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到头来却充满了强烈的负罪感——“对不起,没能全部读完”“不好意思,没记住书里的内容”“真抱歉,没能活用书里的内容”“对不起,没能感动得哭出来”“对不起,没能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藏书不读,真惭愧”。然后,从此再也不看书了。 说实话,做不到也没关系。 只要改变对阅读的“认识、看法”即可。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下,关键在于能否摈弃以往的常识,掌握新的常识。 诸如“A即为B”的常识越深刻,你大脑中的局限性就越强。 其实,阅读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顺便说一下,迄今为止出现过很多种阅读方法,也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解说书。不过,大家此刻手里捧着的这本书,有很多观点是与其他阅读技巧或阅读方法相悖的。因此,也会有人的负罪感更加强烈。 不过,从我多年研究的结果来看,任何一种阅读方法,随着观点和看法的改变,都是值得被肯定的。不仅如此,在各种读书会、读书小组、速读研讨会中教授过近一万人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阅读,只要有读书前的before和读书后的after就可以了。 阅读后,内心有所触动,能够往前迈出一步,在你的内心深处留下些什么——诸如此类,只要和阅读前的自己相比,有所改变就可以了,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点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样的阅读方法都已经无所谓了,不是吗? 总要否定些什么的阅读方法或技巧从此落下帷幕。 让我们改变看待事物的观点,将以往对阅读的负罪感一扫而空吧。 “新阅读方法”,即为自己而读 阅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 换句话说就是,从第一页的第一行开始看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一字不落、直线式地阅读。 常规的应试教育下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理解文章。 所以,大家习惯于有条理地、有逻辑地理解作者在书里想表达的意见和观点。 碰到小说,就要去享受其体裁、节奏,让自己接近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既不能读得太快,要花费时间仔仔细细地读,避免出现理解偏差,又必须要记住书里的内容…… 提到读书,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是非常多的。 另一种,是“为自己而读”。 这种阅读方法是从书里找出一些对自己的人生和日常生活有益的东西,并付诸行动。 P16-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