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解缠论 3 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

图解缠论 3 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

  • 字数: 23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作者: 陈秋明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36656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关于技术:从笔、线段的划分,走势类型的推演,中枢、背驰、买卖点的判断,到小转大、中阴身、多义性、同级别分解,全面解读缠中说禅的技术理论。2.关于选股:怎么判断股市周期,怎么看待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怎么分辨市场上的活跃板块,怎么分析个股的基本面……用缠论叠加其他系统,帮你判断哪只股票可能涨停。3.关于操作体系:在短线操作中,如何通过多级别视角判断买入时机,如何把握不同板块的轮动次序,如何降低持仓成本,如何建立退出机制……技术解决的是买点问题,基本面决定操作风格与主要板块,比价系统决定具体品种,三者结合就是完整的缠论操作体系。
内容简介
《图解缠论(3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按行文脉络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偏重对理论的阐释,包括笔、线段、走势类型、中枢、背驰、买卖点、同级别分解、中阴身、多义性、小转大等内容。第二部分是从走势能量的角度对缠论的进一步推演,强化对走势的理解。第三部分涉及基本面和比价,包括股市的周期、行情的分类、板块的基本认知等内容,主要解决不同行情中的操作问题。第四部分是具体操作细节、操作思路、选股逻辑的分享。《图解缠论(3技术面基本面比价轮动的立体操盘)》是作者陈秋明继《图解缠论:核心理论推导与实战演示》《图解缠论2:买卖点逻辑与操作系统》后积淀5年的诚意之作,不仅有炒股技术的分析,还融入了对缠中说禅思想精髓的解读、对股市运行规律的探索,是一本有情感、有态度的工具书。
目录
1 笔和线段
1.1 认识笔和线段
1.2 K线的包含
1.3 分型与顶底判断
1.4 一笔和走势的延伸
1.5 线段的基本概念
1.6 线段的第二种破坏
1.7 原文线段图例
2 走势中枢
2.1 笔、线段和中枢的关系
2.2 最小级别中枢
2.3 中枢的演化
2.4 走势类型
2.5 走势形态与走势必完美
2.6 走势类型的破坏
2.7 三类买卖点
3 背驰
3.1 背驰的定义
3.2 背驰的判断
3.3 走势、级别、划分
3.4 走势的演化过程
3.5 走势实例
4 买点辨微
4.1 第一类买点辨微
4.2 第二类买点辨微
4.3 第三类买点辨微
4.4 小转大、均线、MACD
4.5 中阴走势
4.6 走势分析的两翼
4.7 同级别分解
4.8 理论部分的梳理
5 走势能量概述
5.1 认识走势能量
5.2 分型中的能量元素
5.3 笔、线段的能量
5.4 中枢的级别
5.5 第一类买点的能量分析
5.6 第二类买点的能量分析
5.7 第三类买点的能量分析
5.8 走势能量问题再分析
6 交易的艺术
6.1 操作的条件
6.2 分型的图例分析
6.3 走势结构的表里关系
6.4 分型的操作意义
6.5 买卖点的操作
6.6 级别的立体分析
6.7 卖出的考量因素
6.8 一些流行的误区
6.9 操作时个股与指数的关系
6.10 如何复盘
7 基本面概述
7.1 技术的局限
7.2 经济周期概述
7.3 周期如何产生
7.4 周期、货币、股市
7.5 股市周期的基本面因素
7.6 政策对股市周期的影响
7.7 牛市的分力因子
8 板块的基础认识
8.1 板块的分类
8.2 板块轮动
8.3 行情性质与板块的选择
8.4 板块和公司的基本面
8.5 分析公司的框架
9 操作中的具体问题
9.1 主力的作用
9.2 操作的正确思路
9.3 降成本是怎么操作的
9.4 一个操作实例
9.5 选股的逻辑
后记
摘要
     按缠论原文的顺序,笔和线段是在最后才出现的。本来前面的走势类型部分在实际应用中已经足够,但是作为一门理论,尤其是偏数学化的理论,笔和线段的定义显然让整部理论更加完整。所以原文的后面也提出了笔、线段、中枢、走势类型的学习路线,本书也从笔和线段开始。 其实在实际使用中,不用线段而使用走势类型对最小级别进行划分,更能反映走势的原貌,并且可以把握的级别更细微,但线段的优点在于其定义的明确性,并不存在走势类型划分可能存在的模棱两可的情况。 笔和线段的缺点也很明显,对于走势来说,线段的划分有着滞后性。与走势类型不同的是,线段需要被破坏才能被确认,而走势类型可以根据相关定义利用背驰来当下确认。笔的划分如果是人工在K线图上进行的话,会非常麻烦,尤其是在小级别图形中,但在大级别如月线及以上级别,笔的划分也自有其优点所在。这相当于不同的工具都有其自身的适配性。 无论笔、线段,还是走势类型、均线、指标等,都是用来分解走势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有适用范围。这范围不仅与级别有关,更与当下走势的特点有关。有些走势用笔就可以分解,而有些走势就不能用笔分解,这些都需要灵活掌握。例如,线段在指数的1分钟K线图上就可以用,但在很多个股的1分钟乃至5分钟K线图上都不适用。并且线段本被看作没有内部结构的走势段,并不能被用来分析操作,而有些走势可以用线段来分解操作,有些走势也不可以用线段来分解操作。总之,并不存在放诸四海皆适用的工具。 此外,工具本身并不一定只能局限于某一固定的范畴。例如。分型是用来定义笔的,但分型的使用却并不一定局限于笔,还可以被用来作为判断顶底的辅助工具。一个接近熟悉理论的人在单一品种上仅仅利用高低级别的分型就可以操作得很好。 在笔和线段的章节里,由于从判断一笔到判断一个线段存在若干个步骤,并且在原文里面这些本应是以逻辑顺序出现的步骤是被打散的,所以内容的安排以标准程序来编排的。这个程序是这样的:包含、分型、旧笔新笔、特征序列、特征序列的分型、线段的第一种情况、线段的第二种情况。 在实际使用中,如果要用笔和线段来对走势进行分析,建议首先用画笔的指标公式,在K线图中自动给出笔;其次根据这些笔来划分线段,这样要省事得多。否则一笔一笔去处理包含,再处理分型,最后确认一笔,就太麻烦了。 对于笔和线段的学习,由于笔有指标公式,所以重点应该在笔的实际使用中,关于笔的定义了解即可,这部分相对比较简单。线段的情况会复杂一些,线段有两种分类情况,第一种是很简单的,不存在需要计算特征序列分型的复杂问题,但第二种破坏会有些复杂。所以在线段部分,本书会给出原文中涉及的一些较难以判断的图例,并尽可能地解释清楚,用来辅助对线段部分的理解,或者干脆记忆了在实际使用中套用即可。 1.2 K线的包含 包含关系是笔和线段的最基础部分,划分笔和线段都会用到包含的概念。在笔的部分里,包含指的就是K线之间的包含,处理包含,意味着相邻两根K线中,其中一根K线的高低点接近在相邻K线的高低点范围内。例如,在上证指数年线中,2016年和2017年的K线就是包含关系,如图1-1所示。P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