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深蓝色的七千米

深蓝色的七千米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 作者: 于潇湉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395675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是一本赞扬我国海洋深潜探索事业巨大成就的儿童文学著作。男孩付初的爸爸在蛟龙号母船向阳红9号上当厨师,这让付初觉得不甘心,他更希望自己的父亲是下潜英雄。在一次向阳红9号开放日活动中,付初结识了立志成为潜航员、热爱海洋文化的17岁少年——唐冉。唐冉以下潜英雄付文韬和唐嘉陵为楷模。两个年龄差距5岁的男孩因对海洋和蛟龙号潜水艇的迷恋而成为挚友。付初在爸爸帮助下,鼓励和协助唐冉完成了成为下潜员并与下潜英雄一起探索7000米深海的梦想。在这个过程里,他和唐冉一起识破了企图窃取蛟龙号机密的国外间谍的阴谋,最终爱上了爸爸的工作和爸爸的同事们——这群可亲可敬的下潜英雄。
目录
引子
第一章白色大船
第二章第四极
第三章骨螺记忆
第四章蛙人考试
第五章零与海平面
第六章台风日志
第七章夏的后半段
第八章潮水的日子
第九章深蓝暴雪
第十章海上晴或雨
尾声
摘要
     引子 一艘潜水器正缓缓穿过西印度洋。它有8组灯,一起打开时,光柱将面前八九米的地方映成了冰蓝色,仿佛将海水凿出了8条洞穴。 潜水器名叫蛟龙号,几个小时之前,它从印度洋的海面向下、再向下,搅起的气泡掠过那些风暴般的鱼群,消失在褐绿色的海藻森林中。然后,黑暗便袭来了,越聚越多、片片凝结,直至将它包裹。 潜航员付云涛、唐佳霖和科学家杨敏正坐在狭小的球舱中,透过圆形的观察窗向外凝视,他们来到了地球上最黑暗的地方。 付云涛24岁,唐佳霖23岁。加入蛟龙号团队之前,他们从未见过大海,大海也不认识他们。他们俩一个来自湖南,一个来自四川,来参加潜航员考试时,才第一次见识到了海。那次相遇改变了两人的命运,谁能想到,最后只有他们两个通过了全部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潜航员。而在那之前,他们周围甚至连知道“潜航员”这个职业的都没有几个人。 那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但每次下潜,他们都还会想起。 此刻,鲨鱼形状的蛟龙号是深海中专享的光源。他们正缓缓逼近目的地——近3000米深海处的山脉:洋中脊。如果你能把海水排空,就会发现,那几乎是地球上优选的山脉,它穿过地球上所有的大洋,拥有一道长达十几公里的裂谷。跟这条山脉相比,蛟龙号就像是古老地图上的一枚图钉。 潜水器内部的仪器屏幕上显示,当前的深度是2984米,准备着底,从蛟龙号的腹部两侧无声无息地落下了两组大铁块。 “注意注意,压载铁已抛下。我们要着底了。”唐佳霖提醒道。 灯光下,压载铁搅起的白色粉尘毫无节制地扑过来。过了很久,他们才能再次看清窗外的景象。那里遍布大大小小的石块,拳头状,灰色夹杂着白色。如果它们能发出声音,一定是一片愤怒的呐喊。可惜它们的声音被海水吞没了,只能攥紧拳头忍受着。 “这些石头的形状,是海底火山造成的啊!”杨敏激动起来,她是研究海洋地质和生物的专家,“是熔浆把它们变成一坨一坨的,又沿着火山的斜坡滚落,就成了现在这样。” 付云涛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前方的观察窗,他坐在主驾驶的位置,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蛟龙号。在他头顶,有整整一面仪器,闪烁着各种各样的按钮和仪表灯。 “这座火山还很年轻,最近还在活动。唐佳霖,麻烦帮我测一下现在的海水温度。”杨敏说。 坐在左侧观察窗旁的唐佳霖看了一眼仪表,“1.7度。” “不是这里,不是这里!我要找的是那个地方,温度肯定有两三百度,是个‘黑烟囱’!” “黑烟囱”才是他们这次下潜的目的。在海底火山喷口附近,滚烫的热水遇到冰冷的海水,一时间浓烟滚滚,仿佛刚被浇灭的炉子,因此被称为“黑烟囱”。 杨敏换了个跪姿,趴在窗前,拍照、观察、记录。“唉,就像购物狂进了大商场一样,我什么都想要啊!水样、岩石、沙子样本……啊,看,那是什么!” 随着岩石坡度的爬升,一大片零零星星的白色花朵展现在面前。 “花?这里怎么会有花?”付云涛也愣住了。 “不可能有花!在这个海底深度,你看到的所有像植物的生物,其实都是动物。我看看……那些花都是海葵!” 每一只海葵都拥有无数根丝线一般细长的触手,张张合合,洁白柔软。先是几只,接着十几只,错落在岩石上。 “的确是海葵!我们到了,这一定是‘黑烟囱’附近。” 蛟龙号沿着陡峭的火山攀爬,45度的斜坡,稍有不慎,就会剐擦到潜水器的底部。当它一跃到悬崖顶部时,只见无边无际的海葵蔓延成片、张开触手,仿佛刚刚落地的蒲公英,还没有扎下根须,只得随着洋流左右摇摆。在海葵的近旁,贻贝簇拥在一起,像蘑菇一样,一片挨一片地生长。 “这里在地理学上被称作热液区,由于火山的原因,这里的热液从烟囱里喷出来,与外边冰冷的洋流相遇,冷热交织,就瞬间凝固,变成了一个个黑烟囱,持续地冒着烟。这里没有太阳,这些烟囱就是所有生物的太阳。”杨敏兴奋地解释,不禁再次惊叹,“这里可真美啊!小付,你帮我采集一点儿样本,那个海葵帮我弄一只带回去。” 潜水器慢慢靠近,模仿人类胳膊的机械臂戳了戳一只海葵,它不躲不藏,不惊讶也不欢喜,只是轻微地张合。 “你看,它们都不怕人。”付云涛轻轻松松地就捞了一只海葵,可它太柔软了,一托起来就被洋流冲走了。 “这说明我们是它们见到的第一波人类啊!海葵抓不到的话,沉积岩能来一块吗?”杨敏想站起来指是哪块石头,但蛟龙号的球舱不高,她只能弯下腰,尽量把头伸到主观察窗附近。 唐佳霖向后挪了挪身子,给她让出地方,同时无意间瞥了一眼杨敏那侧的观察窗,他几乎惊呼出来,紧接着就把杨敏推回座位上,而后者还在比较哪块石头更大,于是不大乐意地在位子上扭了扭身子。 “杨老师,您仔细看看窗外。” 观察窗外的景象让杨敏和付云涛同时大吃一惊。蛟龙号离黑烟囱太近,窗外黑烟滚滚,直扑而来。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