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工匠到艺术家 20世纪的中国美术陶瓷从业者

从工匠到艺术家 20世纪的中国美术陶瓷从业者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黎丽明
  • 出版日期: 2021-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361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书稿的名称“从工匠到艺术家:20世纪的中国美术陶瓷从业者”非常清楚地揭示了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以中国陶瓷的典型代表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为案例,探讨从业者身份在20世纪的转变。 2.作者在开篇即言明,“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含义是“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因此,虽然书稿的论述重点“身份”研究是以人为主体对象,但实际上,对于围绕着人展开的工艺美术活动而言,这一行为本身也因其与人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具有了身份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景德镇与石湾两地的陶艺,创作风格各有千秋。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资源、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景德镇、石湾两地陶瓷业发展史和地方社会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之,同时通过大量调查和资料,考察景德镇与石湾两地不同时期的的产品在题材、形式、风格上受国家与地方社会变迁、时代风尚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御窑所在之江西景德镇和经营民窑之广东石湾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陶瓷从业者如何演变成今天的艺术家,即从“工匠”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地方艺术传统下,艺术家的建构过程展现了何种不同特点。本书的研究基于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文物史料,采用社会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切入,考察清末民初陶瓷消费市场、审美观念以及展示方式的转变,再由微观处论及景德镇民国时期名家产生的情况等问题,对目前石湾陶艺和景德镇民国陶艺史的研究有着补白的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问题:艺术家的身份是怎样建构的? 4
研究的对象及其研究回顾 11
材料与方法 24
各章内容概要 26
第二章 工匠与艺术:近代陶瓷的消费与审美
世界陶瓷消费的革命 30
陈列方式的改革:展览会与商品陈列 34
美术的展示与美术品 38
景德镇的美术家 44
美术陶瓷的生产与消费 53
结语 59
第三章 20 世纪前期之景德镇瓷业改良与陶瓷艺术
以改良为名的商业革命 62
制瓷技术的改变 72生产制度的延续 82
经济恐慌下的陶业改良 85
身份的强化:优秀技术员工与画瓷专家 97
结语 102
第四章 手工生产与陶瓷艺术:石湾名工匠的出现
声名鹊起:石湾陶塑脱广窑而出 106
从瓦脊陶塑到案头摆件陶塑 112
美术家与美术:身份、风格与鉴藏知识的建立 117
日用陶业之改良与衰落 128
作为地方文化代表与“艺术品”的石湾陶器 135
战后陶业的萧条与石湾公仔行的繁荣 142
结语 144
第五章 工业化与民间艺人
概念的延伸:手工业改造下的民间艺术与民间艺人 149
身份的确立:工业化生产下的艺人 159
景德镇瓷器生产之典范:陶瓷研究所 163
石湾陶瓷的工业化改造 173
地方陶瓷的代表:石湾陶塑及其艺人 175
艺人的文化改造与身份确立 184
结语 189
第六章 从“民间艺人”到“工艺美术师”“艺术家”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 192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景德镇的瓷业恢复 195
“工艺美术师”身份的确立 198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的石湾陶业与艺人 206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的石湾陶塑及其作者 208
石湾的工艺美术师及其创作 214
艺术家与私营工厂的出现 223
结语 232
第七章 结论:艺术家的塑造
陶瓷工业化与名匠、名家 236
陶瓷文化传统的影响 239
回到物本身的艺术史 243
附录
各章统计列表 248
征引文献及参考书目 264
后记 28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