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忙碌者的病毒科学

给忙碌者的病毒科学

  • 字数: 1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王立铭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722112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病毒科学的硬科普,一本人人读得懂、用得上的口袋书。了解人类与病毒相伴共生的历史,走入入侵人类世界的病毒的隐秘世界,掌握抵御病毒侵袭的科学方法,迎接与病毒共生的新常态未来。 ●王立铭教授近期新力作,韩启德、张定宇、张文宏、石正丽鼎力推荐,写给每一个忙碌的现代人的病毒科学指南!
内容简介
王立铭教授亲述的硬核病毒科普,9大模块,全方位直击现代人最应该了解的病毒科学九大问题:画像、入侵、流行、隔离、疫苗、药物、溯源、历史、未来;1份侧写,囊括我们必须了解的10种病毒。所有因新冠疫情而渴望了解病毒的人,都能在本书中有所收获。我们对于病毒的疑惑,需要一位真正权威的专业人员来解答: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得到”病毒科学课程主理人王立铭。在《给忙碌者的病毒科学》中,王立铭教授延续一贯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写作风格,将复杂的科学知识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阅读本书,亲身感受病毒科学的冲击和神奇,同时启发你的现实生活!
作者简介
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神经生物学家。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浙江省“千人计划”。因科学、科普和科幻活动的部分成果,先后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菠萝化学奖”“顾孝诚讲座奖”“文津图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金奖”等。著有大众科学读物《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生命是什么》,主讲大众科学音频节目《王立铭·生命科学50讲》《给孩子的万物启蒙课》。
目录
序言病毒,一个隐秘世界里的传奇
第1章画像: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001
病毒究竟是什么-003
病毒世界的“去中心法则”-012
第2章入侵:病毒如何识别并进入宿主细胞-021
病毒如何入侵我们的身体-023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就会导致疾病吗-030
第3章流行:病毒高效传播的三个层次-039
病毒传播层次一:细胞之间的传播-040
病毒传播层次二:宿主个体之间的传播-046
病毒传播层次三:物种之间的传播-051
第4章隔离:古老而有效的防控措施-059
隔离为什么是对抗病毒传播有效的途径-060
隔离措施起作用的根本原因-062
如何提升隔离的效果-064
有效控制疫情的两个因素-071
第5章疫苗:对抗病毒感染的最后防线-079
治疗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081
疫苗的作用原理-082
疫苗的真相:人工制造的假病毒-087
如何加快疫苗的研发和生产-093
第6章药物:对付病毒的“抗生素”在哪里-101
防治病毒感染,药物远没有隔离或疫苗接种重要-102
为什么病毒这么难对付-103
对抗病毒的两大方法-105
抗病毒药物的效果-112
第7章溯源:病毒到底从何而来-119
第一层次:新出现的病毒的起源-121
第二层次:人类世界的病毒的起源-125
第三层次:病毒生命的起源-128
第8章历史:病毒和人类的恩怨纠缠-135
病毒影响了人类物种的形成-136
病毒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格局-141
病毒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146
第9章未来:人类会消灭病毒吗-151
消灭危险病毒的前提-155
我们能找到对抗病毒的新方法吗-158
病毒会成为人类的朋友吗-162
侧写那些你必须知道的病毒-169
1.烟草花叶病毒-169
2.天花病毒-174
3.脊髓灰质炎病毒-178
4.艾滋病病毒-183
5.流感病毒-188
6.乙肝病毒-192
7.冠状病毒-197
8.狂犬病病毒-200
9.非洲猪瘟病毒-203
10.T4噬菌体-207
摘要
     提到病毒这种东西,你肯定不陌生。许多有名的人类疾病,比如慢性乙肝、艾滋病、流感、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是由病毒入侵人体导致的。 从19世纪末第一次意识到病毒的存在至今,科学家已经发现和详细记录了5000多种病毒。这当然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世界上全部的哺乳动物只有5000多种),但是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个数字是被大大低估的。有人甚至估计,地球上的病毒至少有几千万种,而人类发现的只占全部病毒种类的万分之一,绝大多数病毒对于人类来说至今仍然面目模糊。这种推测并不是没有依据的。2019年,一些科学家利用DNA测序的方法推测,仅在海洋中就有20万种病毒。 病毒是地球生物圈里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在人类文明目前也曾扮演过关键角色。和地球上所有其他的生命形态相比,它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正是因为这些特殊之处,人们对病毒始终困惑不解,心存敬畏。从很多方面来说。病毒世界对人类来说还是一个笼罩在重重迷雾当中的黑暗世界。 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病毒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病毒究竟是什么 如果只是简单地描述一下病毒的特性,只要有中学生物课的知识就够了:它们是一类结构很简单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学名叫作衣壳)包裹着DNA或者RNA形成,有时最外面还会包裹着一层薄薄的膜(学名叫作包膜)。大部分病毒只有几十到几百纳米大,比细菌小得多,只能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到。大多数病毒都无法独立生长和繁殖,需要寄生于别的生物体内。 仅这样描述的话,虽然事实很清晰,但很难让我们直观地体会到病毒这类生命真正的奇异之处。 我想,有三个名词能很好地说明病毒的奇异特性——完美寄生者、极简主义者和规则破坏者。 (1)完美寄生者 病毒的第一个特性是,它们是一类特别“完美”的寄生者。可以把自己接近寄生在别的生命身上,也就是所谓的“宿主”身上。 “寄生虫”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隐藏于人体中的寄生虫就有很多种。比如肠道里的蛔虫、钩虫,血液里的血吸虫和疟原虫,皮肤上的螨虫等。之所以被叫作寄生虫,是因为它们长期定居在另外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在那里混食物吃、蹭地方住,不劳而获。 在长期的进化历史上,寄生虫适应了宿主提供的舒适的生活环境,自己的某些生物学功能就会逐步退化。比如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蛔虫,因为已经消化好的食物近在眼前,所以它的消化器官基本都退化了。人体肠道的环境固然黑暗潮湿,却没有危险的天敌,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以躲避危险,因此,蛔虫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也大大退化了。它的主要身体构成是生殖器官,可以使繁衍后代的能力优选化。 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