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常修泽学术自传

常修泽学术自传

  • 字数: 20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作者: 常修泽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4737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有名经济学者常修泽教授历时三载精心撰写,浓缩其40年执着探索“产权、人本、转型”经济学理论的精华,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创新的一个缩影。 ☞叙事严谨,观点新颖,富有哲理性和可读性,并收入珍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与经济学的思想演进提供一个具体的标本。 ☞作者独特的治学成长经历,展示了改革开放一代青年自强不息的奋进路程,相信对各界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走好人生之路有所启迪。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东经济出版社和《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推出的大型丛书《改革开放进程中的经济学家学术自传》中的一册,作者为我国著名学者常修泽教授。书中记述了作者从事经济理论研究40年的成长道路、主要学术思想、研究思路和治学体会。本书从构思、撰写、修改、审定,历经三载精心打磨直至问世。
本书以“产权人本转型——通往未知境界的理论探索之路”为主题,分为五章:第一章,我的成长路:通往“罗马”的另一条路;第二章,“产”:《广义产权论》,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立命;第三章,“人”:《人本体制论》,为人的自由发展立心;第四章,“转”:《包容性改革论》,为中国全面转型立论;第五章,学术观点精要小集(30条“金句”)。
本书文风清新,富有哲理。各章文后设有作者提出的与读者共同切磋的思考问题。书中附录收入了常修泽教授学术研究40年大事记和主要学术论著目录,为研究其独特的学术道路以及其探索的“广义产权论”“人本经济论”和“中国全面转型论”提供第一手学术史料。
作者简介
常修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1949—2009年《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入典者。作者长期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从事经济理论与决策研究。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2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顾问等。常修泽教授独自著有《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产权人本共进论》等学术理论著作,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和“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其理论贡献被收入《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常修泽教授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新世纪以来,其参与主持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为中共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曾分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2004,2005)。国际上,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国际名人录》第26版。近年多次应邀到海外讲授他提出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中国第三波转型理论”。
目录
导言/1
壹我的成长路:通往“罗马”的另一条路/23
楔子1960年“闹饥荒”:尽快找所“管饭”的学校/24
一三进大学:无缘文凭有缘名师/27
(一)一上财院:初学经济学,中途学校“降格”/27
(二)二上南开业大:遇良师点拨,“”中断学业/28
(三)三上南开经济学进修班:谷老师的“悄悄话”/30
二南开大学三次破格:时代机缘天地宽/32
(一)破格录用:国家“转向”与滕校长一锤定音/32
(二)破格晋升副教授:多亏改革开放给我思想营养/34
(三)破格晋升教授:受益于“不限名额机会均等公开竞争”/36
三中青年四次聚会:家国情怀与切磋论剑/39
(一)1984年莫干山会议:抱着一个“试管婴儿”/40
(二)1985年天津会议:闹了一个“题词笑话”/44
(三)1987年东西部对话会:仡佬族村寨萌生新想法/47
(四)1989年京丰宾馆会议:有一种“被火烤”的感觉/49
四天命之年进京:国家智库再历练/53
(一)从《希望之光》到《新星荟萃》:“扎根本土潜心治学”/53
(二)第一次进中南海北院与获南开经济研究所纪念铜镜/55
(三)宏观院十六年:高端智库促理论升华/56
(四)2011年退休:潜心于长白山与海南“学术修炼”/61
贰“产”:《广义产权论》,为天地人生命共同体立命/67
一20世纪80年代:从主张“长期并存”到发表《产权市场论》/69
(一)1980年《长期并存比翼齐飞》在《人民日报》发表:一个四十年的“沉重”话题/69
(二)从商品经济导出国企“自负盈亏”:《方向》一文发表难/71
(三)1987年尝试使用“产权”概念:提出“建立产权市场”的构想/73
(四)《企业创新论》获中央纪念改革十周年论文奖,于《经济研究》卷首发表/74
二20世纪90年代:主笔四部产权专著,“为伊消得人憔悴”/75
(一)第一部:瞄准“资产重组”,旨在打破资产“刚性结构”/75
(二)第二部:瞄准“产权创新”,以身换书,值也不值?/78
(三)第三部:瞄准“产权交易”,与产权市场结缘/81
(四)第四部:瞄准“产权界定”,“桃子”该由谁来“摘”?/84
三完成由“狭义”到“广义”的过渡,代表作《广义产权论》问世/86
(一)内部报告:建议中央“从广义上”把握“产权”内涵/86
(二)十年著述,十年过渡:二十年终于把《广义产权论》“磨出”/89
(三)“广义产权论”的三大要义/92
(四)《广义产权论》出版后的反响/94
四寻求产权与人本的“耦合”:两论《产权人本共进论》/96
(一)2010年:一论《产权人本共进论》/96
(二)寻求产权与人本的“耦合”,引出一段新版“关公战秦琼”/99
(三)再论“共进”:“产权第一重点”与“人本中心”如何协调?/103
五内部上报两篇研究报告:保护产权与保护企业家/105
(一)内部报告1:保护产权/105
(二)内部报告2: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109
(三)两篇内部报告引来新华社三次内部谈话/113
六产权研究四十年:“广义产权论”的“葡萄”熟了吗?/113
(一)探讨产权结构改革:《混合所有制经济新论》出版/114
(二)《所有制改革与创新》一书在改革四十年问世/119
(三)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讲“产权”:台上四十分钟,台下四十年功/121
叁“人”:《人本体制论》,为人的自由发展立心/125
一第一个十年:从“人本经济学”课题申请到“人本高于资本”的提出/127
(一)1986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人本经济学”课题申请/127
(二)1988年:由《企业创新论》切入,触及“人”的问题/133
(三)1992年:《市场经济的发展意味着将使人获得一次新的解放》/133
(四)1993年:与《坎坷十四年》两位作家成“知音”/135
(五)1996年:正式提出“人本高于资本”/137
二第二个十年:从“初露端倪”到“人发论纲”/140
(一)1998年:改革二十年的“另类”总结《独立的人格力量和自主的经济力量初露端倪》/140
(二)21世纪前夕:提出“超的新人”命题/141
(三)2001年:建议中央“把人的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指导性理念来提出”/143
(四)2008年发表《论当代中国人的自身发展问题》及《当代“人”的发展问题论纲》:与“人发学界”结缘/145
三二十二年磨出这把剑:《人本体制论》出版(2008年)/147
(一)“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亮出”/147
(二)《人本体制论》的尝试:马、中、西“三合一”/149
(三)《人本体制论》的几个核心观点/151
四又过七年:姊妹篇《人本型结构论》出版(2015年)/156
(一)将“人本论”引入经济结构/156
(二)向六大结构“锚地”抛人本之“锚”/159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人的位置在哪里?/162
(四)两部人本经济学专著引起激烈争论/163
五十年“人发会”的反思:中国“人发学界”向何处去?/166
(一)“两原始”发起组织九届“人发会”:为建立“人发学派”做铺垫/166
(二)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的“人发学派”还没有形成/168
(三)“走出去”:以国际学术视野探讨人类发展问题/170
(四)与政治经济学界汇合:提出“以人本思想为核心,创新经济学体系”/172
肆“转”:《包容性改革论》,为中国全面转型立论/177
一体制转型:从让“媳妇”进“门”到系统提出《包容性改革论》/178
(一)“老祖宗”为什么不让“媳妇”进“门”?/178
(二)1984年夏《决定》起草期间:“缺页”的故事/182
(三)1986年泰山顶上:似乎看到两道“普照之光”/184
(四)瞄准资源配置主体:《我的市场经济观:“换体”论》/186
(五)2006年“第一场雪”:《力排两种干扰》遭非议/188
(六)探索全面转型的《包容性改革论》出版,容也,不容?/192
二开放样式转型:从“试管婴儿”到“四沿”开放和“破垄”主张/197
(一)深圳经济特区调查:“试管婴儿”是这样产生的/197
(二)1988年:首提“四沿”开放战略/200
(三)领域开放:“点穴式”的“结构性破垄论”/201
(四)在欧洲思想实验室讨论:全球化中“中国扮演何种角色?”/204
三发展样式转型:中国“凤凰”如何在“痛苦煎熬”中涅槃?/206
(一)刨根问底:《关于优选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性研究》/206
(二)“不列颠”是什么意思?在伦敦讲“世界多样性中的中国发展”/208
(三)呼唤“凤凰涅槃”:唤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211
(四)2009年:“第三波转型论”引争鸣/213
(五)人本、绿色、创新、协调、改革:五年后“三同两异”/217
(六)转型争论无穷期:“大四新”“小四新”之争只是一例/219
四文明转型:由“文明隔阂”走向“文明融博”/221
(一)2009年国际论坛:主张由隔阂转向融合/222
(二)读书与“走路”: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根/224
(三)“上面中国牡丹花,下面美国自由钟”的启示/226
(四)国外归来“双聚焦”:瞄准“中西”与“当代”/227
(五)2017年北京国际会议:论中西文明的优选契合点/229
(六)经济研究•高层论坛•2018:探讨“特共一体”的政治经济学/231
伍学术观点精要小集/235
一关于人本经济学方面/236
二关于广义产权论方面/238
三关于全面转型论方面/239
附录/243
附录一主要学术论有名录/244
附录二学术研究四十年大事记/247
参考文献/257
后记/2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