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安宁之路
字数: 288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 (美)华莱士·斯特格纳
出版日期: 2020-12-01
商品条码: 978702016518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华莱士•斯特格纳,美国西部文坛巨擘,欧•亨利奖、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项目创始人,“西部作家的教务长”。 《安宁之路》是华莱士•斯特格纳晚年写就的自传性长篇小说,以回忆之姿写尽一生爱与友谊,1987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入围作品,中文世界首度引进出版。 两对年轻高校教师夫妇的平凡之路,一部追寻爱与希望的奥义之书:“他们可以杀了我们,但不能打败我们。”“想一想你生活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像野兽般生存,而是为了追寻美德和教益。”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安宁之路》是美国西部文坛巨擘、“西部作家的教务长”华莱士•斯特格纳的文学生涯收官之作,讲述上世纪两对美国年轻夫妇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以及个人奋斗历程。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刚刚过去,希德与夏丽蒂、萨莉和叙述者“我”这两对年轻夫妇先后来到威斯康星州高校文学系任教,并结为好友。在教学工作之余,“我”喜爱写作,希德喜欢诗歌,两对年轻夫妇都想通过奋斗获得安定的生活,实现内心的安宁,但现实总是让这样的追求不那么容易达到。在冰冷的高校聘任制度和生活的种种失意变故面前,他们的友谊将经受考验。小说以友情为主线,以半自传体的形式记录生活的点滴,充满了作者对婚姻、生活、生命等主题的思考,是一部典范的学院派小说。小说名“安宁之路”取自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我愿把一切交给时间》,寄寓主人公在其各自生活中与时间纠缠厮杀、寻求内心安宁的生命历程。
作者简介
华莱士·斯特格纳 (1909—1993) 美国著名作家、环保主义者、历史学家,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他于1909年出生于艾奥瓦州米尔斯湖.在蒙大拿州、犹他州等地长大,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多地生活。930年毕业于犹他大学,在艾奥瓦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威斯康星大学和哈佛大学,间曾指导诺曼·梅勒等人写作。1945年,为指导、扶持更多青年写作者从事文学创作,他转入斯坦福大学创立创意写作项目,并长期在此任教直至退休,二十余年间培养了爱德华·艾比、罗伯特-斯通、戈登·利希等众多知名作家,被称为美国“西部作家的教务长”。1971年斯特格纳退休,斯坦福大学将他设立的创意写作奖学金项目正式命名为“斯特格纳奖金”以示敬意。 斯特格纳一生著有十多部长篇小说、五部史学著作、五十多篇短篇小说及大量散文。他曾三度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1972年凭借长篇小说《安息角》获得普利策奖,1977年凭另一部长篇小说《旁观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87年,他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安宁之路》出版,受到评论界一致好评.并收获了商业上的成功。另著有《超越一百度子午线》(1954)、《狼柳》(1963)、《山水之声》(1969)等大量非虚构作品,其中《超越一百度子午线》一书系他为19世纪美国西部探险家约翰.威斯利·鲍威尔撰写的传记,曾在《旧金山纪事报》的“20世纪美国很好非虚构作品”读者票选中获得第二名。因其文学成就和对美国西部文学的特殊贡献.他于1980年获颁《洛杉矶时报》首次设立的终生成就奖——罗伯特·基尔希奖。1992年,因认为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过于政治化,他拒绝了该基金会授予的国家艺术奖章。 1993年4月,华莱士·斯特格纳因车祸不治在新墨西哥州圣菲去世。
目录
《安宁之路》无目录
摘要
在梦与回忆交融的一团混沌中,我浮游而上,宛如一尾鳟鱼,摇着尾巴穿越重重幻境后,浮出了水面。我睁开眼睛,醒了过来。 白内障患者术后除去绷带的一瞬间,那感觉想必跟我此时绝无二致:一切都清晰得炫目,就如同第一次看到一般,但同时也非常熟悉,好像失明前就已见过。目之所及与记忆中的一切宛如在立体镜中一般,交融汇聚在一起。 时间显然尚早。微弱的光线,如同傍晚时分窗帘边漏进的余晖。但我看到,抑或是记得,也可能是既看到也记得,那未挂窗帘的窗户,裸露的屋椽,只挂着一本日历的空荡荡的条板墙。记得上次我们来时日历就挂在这里,而那已经是八年前了。 曾经简朴但生机勃勃的一切,如今都破败不堪。自从夏丽蒂和希德将宅院转交给孩子们后,这里便没有更新或添置任何东西。我觉得,我醒来的地方应该是艰苦岁月里某个乡村的私人小旅馆才对,但我没有这种感觉。在这个小屋里,我度过了那么多美妙的日日夜夜,它不会令我觉得沮丧。 我从枕头上抬起头来,努力借助微光举目四望。屋里有些东西,甚至还让人觉得非常舒心,纵然是在阴郁之中,我也能感到一丝温暖。这感觉大概是出于联想,也有可能是因为色彩。墙壁和天花板上未抛光的松木,经过这么多年,都变成了油腻的奶油色,仿佛那些用它给朋友们建造居所的人所拥有的热情,将它感染了一般。我将此视为一个征兆。尽管想起了我们为何身处此地,但也无法削弱我刚醒来时感受到的那让人珍视的熟悉感。 空气与屋子一样让人觉得熟悉。这是一座典型的夏季小别墅,除了老鼠肆虐,还有藏身房屋下面、依稀记得并不难闻的臭鼬。周围的空气有种寒意,让你觉得自己正身处海拔七千英尺高的地方。当然,这是错觉,只是因为纬度高而已。北边仅仅十多英里②外就是加拿大,在整个地区留下印迹的冰原并不是一去不返,而只是暂时告退。纵然是在八月份,空气中也有一些气息,告诉我们它们将卷土重来。 实际上,如果你能忘却死亡(这里过去比很多地方都更容易让人做到),你就会真切地体会到,时间是一种轮回,而并非如我们的文化竭力证明的那样,是线性的或者渐进的。从地质学视角来看,我们都是正在成形的、将要被掩埋的化石,最终会为了解除后辈探寻的疑惑而重见天日。以地质学或生物学术语来讲,就个体而言,我们没法保证每个人都受到关注。我们每个人与其他人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重演,我们创造的想要永垂不朽的一切,可能还不如蚁冢经得起风霜,更无法与珊瑚礁相比。一切事物都要依靠自身才能回归,进而实现自身的重复与更新,现状几乎无法从往昔中获知。 萨莉还在沉睡。我下了床,赤脚走过冰冷的实木地板。经过那本日历时,它执拗地告诉我,这不是我记忆中的那本,上面的信息明确地告诉我:现在是一九七二年八月。 我轻轻打开门,外面空气清冽,光线微弱,下面的湖面一片迷蒙,远远高过门廊的铁杉林的间隙透出清灰的天空。以往的那几个夏天,希德和我经常砍掉一些这类状如野草的树木,好让阳光照进客房。我们所做的只是砍掉一些个体,而不是打压这个物种。铁杉喜欢这里陡峭的湖岸,它们与其他物种一样,固守着自己的疆土。 我返身回屋,拿起椅子上的衣服,就是我从新墨西哥州来时穿的那件,套在了身上。萨莉依然在沉睡,从波士顿到这里的长途飞行以及五小时的车程让她筋疲力尽。这一天对她来说,实在是太辛苦了,即使这样,她也不愿听到行程被取消。既然受到召唤,她就会来赴约。 有那么一会儿,站在那里听着她的呼吸声,我略有迟疑,犹豫着要不要自己一个人出去,把她留在这里。她睡得很沉,估计还得照这样再睡一会儿。而此刻,估计也没有人来访。大清早的这块时间由我独享。于是我踮着脚尖,轻轻地来到门廊上,站在那里,置身于我全身心都可以感知到的这个与一九三八年一样美好的清晨。 朗家的宅院里没有一个人影,小树林里黯淡无光,空气中也没有生火的气息。我沿着铺满松软枯叶的林问小路,经过柴房,来到了马路上。于是我便看到了整片的天空,东方的天边刚刚泛起淡淡的鱼肚白,启明星宛如一盏路灯,稳稳地悬挂在天空。站在铁杉树下,我觉得天空有些阴暗,而来到这里,眼前穹庐般灰白色的天空则一片明净。 我信步来到大门口,走到门外。刚一出门,路就分了岔,我没有走通往上屋的那条,而是选了一条通往右边小山头的泥泞小道。约翰·怀特曼的房子就在小路的尽头,他十五年前就去世了,也就不会嫌我在他的路上散步了。我已经在这里走过上百次,这是条可爱的、隐没在树林之间宛如隧道般的小道。清晨,小道两旁到处都是鸟儿,还有那些窸窸窣窣害羞的小动物,这是一条我至爱的小路。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