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妈妈会

妈妈会"偷懒" 孩子更优秀

  • 字数: 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作者: 卢骏逸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487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5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饭点不吃饭,洗澡不洗头,该不该吃、该不该洗?
见到玩具走不动路,随他去哭还是妥协买单?
拿起手机、平板就放不下,“电子产品儿童”就要养成了?
别慌!
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做错了,而是把重点放错了。针对现代教育图景,本书通过7个主题,展现了不同情境中每个人的角色与担忧,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教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激发我们去思考、去寻找对孩子、对自己都更好的可能。
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开启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在教养过程中同时拥抱成功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告别教养焦虑,做淡定从容的父母。
目录
PART 1 真心不骗
今天只是个特例——认识孩子的心情 003
为你好还是为我好——坦率地强迫,好过虚假地沟通 008
孩子要怎样我就让他怎样吗——提供选择,还是间接控制 016
日记:阿果不听话 023
PART 2 别说孩子不懂事,你真的懂孩子吗
情绪勒索魔法师 027
打人的孩子怎么了 033
“输不起”的孩子 043
日记:暴力阿果 052
PART 3 我们家的财商课
协助孩子思考价格与资产的关系 059
日记:想买就买的阿果 072
PART 4 “电子产品儿童”是如何养成的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怎么办 077
日记:网络大骗局 085
PART 5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主学习是什么 091
活生生的学习者 109
日记:训练不等于学习 119
PART 6 孩子间的“权力”与社交
失败的支配 125
“女王”候补生 130
节制的权力者 136
日记:“国王”阿果 143
PART 7 “神对手”与“猪队友”——孩子、妈妈和爸爸
妈妈头上的紧箍咒 151
为什么爸爸总是被嫌弃成“猪队友” 156
后记:放下吧,去吃个蛋糕 169
摘要
     今天只是个特例——认识孩子的心情 我曾带过一个以小学一二年级孩子为主体的班,下课后他们从学校过来,大家放下背包,吃一些点心,然后开始拖拖拉拉地写作业。等到全部孩子都写完作业之后,我会进行一个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或活动,通常是一些有趣的操作实验,或者是一两个我觉得很值得讨论的话题。 有一次,有个孩子作业写到一半就趴在桌上睡着了,还打着呼噜,很累的样子。于是我们其他的人就说好一起小声一点,让他好好睡,我们小声聊天、小声写作业。 直到写得最慢的孩子只剩下一页生字要写了,我轻轻摇了摇那个睡着的孩子,问他:“你要起来写作业吗?不然过一会儿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我猜你不喜欢那样。” 那个孩子挣扎着抬起头,尝试了一下,却还是没办法回到作业上。终于,他说:“我想回家睡觉。” 我试着想问出原因。 “你今天很累吗?” “身体不舒服吗?” “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吗?” 但不知道是那个孩子不想说,还是说不上来,他只是吞吞吐吐地回着:“……想回家睡觉。” 我小心地选择说法,试着向他解释我的想法:“你是自愿要来上课的,从一开始你就可以选择要不要来,对吧?今天来这里你也是自愿的,所以如果你想回家,我会期待你有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是,即便如此,你还是可以没有理由就反悔,因为那终究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我觉得你可以决定现在就回家,但这个决定会对我和你妈妈造成一些影响,可能你也会因此而付出一些代价。我想跟你说明这些。” 如果我不够小心,或者孩子太习惯于大人的权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惩罚,那他很可能就会放弃自己做决定,也就失去了一次承担选择后果的经验。也许是我的小心奏效了,他坚定地说:“我决定了,我要回家。” 我知道,一直用大人的权力把孩子绑住,势必会减少他们自己做决定、承担选择后果的经历,但同时我们要让孩子了解他们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 “首先,因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这堂课了,不上课的是你,不是我,所以我不会退你钱,而且我会因为这样而觉得不太开心,但也还不到生气的程度。再来,因为你答应这个时间要上课,所以你妈妈可能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事情。她可能有一件正在做的事,也可能有一个特别的心情,比如说一个人好好放松的心情,但很可能会因为你现在的决定而被打乱,她也可能会因为这样而不开心。当然,这只是可能,也不一定会这样。最后,你会听不到今天我们上的课。好了,这些就是你的决定会造成的影响和代价,即便如此,你还是想回家吗?”我慢慢解释,并且核实他的理解,确认他没有误解的地方。 那个孩子想了想,做出最后的决定:“对,我想回家。” 我借给那个孩子电话,请孩子跟他的妈妈说明一下情况。孩子跟妈妈说了自己的决定,然后把电话交给我。 我跟孩子的妈妈解释了我对整件事的理解。他妈妈询问我的意见:“他最近在上音乐课时,也有类似不想去的情况。如果现在去接他回来,这种情况以后会不会增加呢?” 我说:“这当然是一种可能性,但也有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今天只是一个特例,我们现在不照顾他的心情,他也有可能因此而开始讨厌这门课。另外,如果你现在有安排,我想你不一定要过来接他,事情没有必要得绕着他运作,我们可以想其他方法来照顾他的心情,不一定要用打断你的方式。但如果你没有特别的安排,又愿意照顾他的心情,把他接回家照顾一下他的状态,再陪他好好想清楚今天到底怎么了,这样对事情说不定会有帮助。” 孩子的妈妈接受了我的说法,决定来将孩子接回去。挂上电话,孩子听说他的妈妈要来接他,笑得十分开怀。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