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解读艺术:巴赫金

解读艺术:巴赫金

  • 字数: 12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英)戴博拉·海恩斯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89354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8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巴赫金的理论可以帮助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创建分类标准,用以分析视觉文化,并进行视觉艺术实践。一方面,巴赫金的确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这种语言在艺术界,既对哲学的范畴也对实际的范畴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如负责任(answerability)、外在性(outsideness)、未完成性(unfinalisability)、对话、独语(monologism)、复调(polyphony)、异质语(heteroglossia)、时空体(chronotope)以及快乐荒诞思想,在此略举数例,这些思想对重新定义哲学式审美观和创新性理论都是强有力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些思想和其他思想为艺术实践道路上的当代艺术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了分析样式、新叙事结构的应急模式、当代艺术中的新形式以及创意工作实践解释的新方式。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1)巴赫金的艺术话语理论对我们分析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的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以电影为例分析,在新技术条件下,就像语言突破其自然语境一样,电影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在电影艺术中时间和空间也变得更加多元化。(2)借用巴赫金“复调性”理论,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人的灵魂被撕裂开来,存在着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普遍分裂。人在自我意识和潜意识里,有着多重的构造,古典美学中的单一的旋律无法表现现代人的心灵深度。于是就出现了无调性音乐,通过用迷乱的音响组合表现人的复杂的灵魂世界。(3)巴赫金的历史诗学理论对语言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关系的注重也影响了后期的结构主义从文本的结构分析转向了文化符码的结构分析。巴赫金认为要理解话语的含义不仅需要沿着话语之间的关系轴,而且应当放到话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中。这种方法为我们认识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即,认识艺术,应该结合艺术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来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英]戴博拉•海恩斯(Daborah Haynes) 戴博拉•海恩斯(Daborah Haynes)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的教授,也是《巴赫金与视觉艺术》的作者。 译者:邱惠丽 邱惠丽,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哲学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科研伦理与科技伦理,科学与艺术。出版专著《言语行为视域下的语言、意义与科学》,译著《理解科学推理》《印象派》。近年来关注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地球工程的伦理问题。
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巴赫金的审美观
出自生活目的的艺术
理论与理论主义
非洲美学的思考
第二章
创造力和创造的过程
米哈伊尔·巴赫金生活中的创造性圈子
定义与悖论
创造力的哲理
第三章
艺术家
从负责任到对话
从外部性到差异
艺术家的自我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