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筑生存空间 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

重筑生存空间 汶川龙溪乡灾后规划纪实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作者: 肖刚//陈革 著
  • 出版日期: 200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45400809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第一本记录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的书籍,可以说是科城规划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图文结合,每章节间相递相承。首章为往汶川之缘起,第二章为调研纪实,第三章为龙溪乡之灾后规划思考,第四章记录二次汶川行,项目组往威州镇参加规划评审会;第五章探讨羌族文明的,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内容简介
    由于龙溪乡是羌族聚居地,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如何在重建中发扬民族特色,成为本次规划的一个关键领域。项目组提交的规划方案,充分贯彻“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普通百姓的利益”的工作方针和方法策略,并结合龙溪乡实际情况,较好地兼顾了发展中保护和保护中发展的要求;在地方特色塑造上,规划师们尊重当地的历史风貌、建筑风格和民族习俗,注重体现羌族特色和本地风格,为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龙溪乡而不懈努力着、思索着、探讨着。     由此可见,规划师不仅要做生存空间与精神家园的设计者,同时还应成为民族文化的维护者与传播者。     本书不单记录了项目组成员在龙溪乡的踏勘和研讨,还记录了规划师对龙溪乡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与探索,以期从另一种角度去记录汶川大地震这个人类历史上重大灾难的片段。从这个真实的片段,可以看到同舟共济的关爱,可以读出科学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更可以感受到规划师的胸怀、理念和对未来的态度,而这也是每一个关心灾区重建的人、每一个规划设计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
目录
序一/1 序二/4 第一章  汶川·悯川/1   一、广州,汶川  /1   二、重建启动/5   三、初往灾区  /6   四、任务落实/14 第二章  龙溪调研之行/16   一、汶川路难/16   二、震后威州  /20   三、龙溪乡  /22   四、峡谷里的羌寨/26     1.龙溪村,长龙卧坡/26     2.马灯与阿尔,羌味浓郁/30     3.大门村,山路崎岖/35     4.上直台,难于登天/41     5.布兰村,自力更生/48     6.联合与俄布,重塑信心/53     7.垮坡村,孩子是未来/58   五、阿尔沟考察之旅/66   六、面临困难/70     1.与当地规划部门沟通/70     2.现状工作调查汇报会/72     3.大门村下山花絮/73     4.前辈的激励/75     5.北京奥运夜的余震/75     6.项目组的板房生活花絮/76 第三章  规划师的思考/78   一、搬迁还是原址重建?  /78     1.理想的选择/78     2.现实的尴尬/80     3.现实的选择/8l   二、安置,艰难的选择/82   三、用水,生命的维续/84   四、环状路,未来的展望/87   五、产业,腾飞的翅膀/89     1.直面现状/89     2.发展农业/91     3.开发阿尔沟人文生态旅游/92   六、规划的困惑/94 第四章  再赴龙溪/96   一、重返灾区/96   二、重建中的龙溪乡/98   三、规划评审会/104 第五章  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108   一、羌族文化思考/109     久远的历史/109     释比文化/114     文明的归宿/118   二、让规划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126     向世界展示羌族文化/127     让所有羌民都住到羌式建筑里去/130     重温美丽的羌寨/13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