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

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

  • 字数: 265.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 万学道
  • 出版日期: 2010-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38594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1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从两个角度展开阐述,一是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理论的角度;二是从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与管理的角度。全书分为八章,靠前章是绪论,综述了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伺题;第二章是农村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着重对农业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是网络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和总体架构,从网络平台建设的需求和原则谈起,谈到了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总体架构和建设目标;第四章是网控中心建设,从综合布线的设计和施工、机房工程的设计和防护实施、系统集成的设计和实现、到总平台的安全系统建设,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进行了研究;第五章是区域农村四级网站联动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着重阐述了区域内信息资源四级联动共享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方案;第六章是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全面阐述了电子商务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含义、作用、产生和发展,对农业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从涉农产品网上展示交易、网上拍卖、供求信息管理和市场价格信息管理等四项具体的功能上进行了实践探索;第七章是基于WebGIS的农村空间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本章对区域涉农空间信息共享发布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建设意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概述,对系统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就系统结构、功能和数据库架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第八章介绍了试验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和管理情况,供读者朋友在阅读和理解《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相关内容时参考。 
作者简介
万学道,男,1968年生,江苏赣榆人,工学博士,研究员。现任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科技园区分会常务理事。从事基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十几年来,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或参与课题10余项,曾获济南市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山东省信息化建设优选个人(二等功)等奖项。在2007中国IT上被《计算机世界》报社授予“推动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奖”,2008年被《中国信息界》杂志社评为“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人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信息化的兴起与发展
1.1.1 信息化概述
1.1.2 国外信息化的兴起与发展
1.1.3 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1.2 农村信息化综述
1.2.1 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1.2.2 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信息化
1.2.3 国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展情况
1.2.4 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
1.2.5 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研究发展趋势
1.3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
1.3.1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1.3.2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要求
1.3.3 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1.3.4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1.3.5 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1.3.6 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问题突出
1.4 我国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4.1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
1.4.2 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1.4.3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4.4 有利于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章 农村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基础
2.1 与农村信息化相关的知识基础
2.1.1 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
2.1.2 精准农业、数字农业与数字地球概述
2.1.3 信息共享与数据挖掘
2.2 与农村信息化相关的技术基础
2.2.1 计算机技术
2.2.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2.3 农业信息技术

第三章 网络平台建设需求分析和总体架构
3.1 需求分析
3.1.1 平台主要功能
3.1.2 平台设计要求
3.2 总统架构
3.2.1 平台设计原则
3.2.2 平台总体架构
3.3 平台建设内容与目标
3.3.1 平台建设内容
3.3.2 平台建设目标

第四章 网控中心建设与管理
4.1 网控中心功能与建设内容
4.1.1 网控中心功能
4.1.2 网控中心建设内容
4.2 综合布线
4.2.1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4.2.2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4.2.3 综合布线系统中关键技术和设备
4.2.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方案
4.2.5 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2.6 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4.2.7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
4.3 机房工程
4.3.1 机房工程概述
4.3.2 机房工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4.3.3 机房工程系统中几项关键技术
4.3.4 机房工程系统设计和施工
4.3.5 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4.4 系统集成工程
4.4.1 系统集成概述
4.4.2 系统集成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4.4.3 系统集成技术
4.4.4 系统集成方案的设计
4.4.5 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4.5 平台安全系统建设
4.5.1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概述
4.5.2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4.5.3 安全系统建设中几项关键技术
4.5.4 系统安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4.6 网控中心的管理

第五章 区域农村四级网站联动系统设计与实施
第六章 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施
第七章 基于WebGIS的农村空间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第八章 试验区农村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2.1.2.1精准农业的概念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hure,PA)原起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作模式,是一种关于农业管理系统的战略思想,它是基于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体系(Blackmore Bs,1994)。它的基本思路是采用一切可能的高新技术(如:生物遗传工程、农机自动化、3S技术和数字通讯等)进行从土壤类型分析、土地适应性评价、生态环境模拟到作物育种、灌溉施肥、苗情监测、病虫害防治乃至大面积作物收获等一体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流程。目前,靠前科技界对:Precision Agr4culture或Precision:Falln-ing的中译名词有所不同。译为“精准农业”、“准确农业”、“精细农作”等,如汪懋华院士2003年在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上发表题为《关于精细农业试验示范与发展研究的思考》文章中,结合我国传统“精耕农业”详细论述过,应译为:“精细农业”。
    准确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优选的特点是以高新技术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自然资源的优选节约和生态环境的很小污染。在技术体系上,准确农业利用优选定位系统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农田管理、土壤条件、作物产量等空间差异的信息数据库;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状况等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信息;利用可变量技术实现水、肥、药等变量投入;利用后3s集成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灌溉、施肥、施药等耕作措施;以达到田区内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作物高产(张瑞美,彭世彰,2005)。
    总之,“精细农业”作为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管理农业生产系统的新理念,它的实践,对于推动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国传统农业与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倡导科学经营与管理农业生产过程的新思路,发展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汪懋华,2003)。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