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烽火三少年 彩色图文版

烽火三少年 彩色图文版

  • 字数: 23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邱勋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413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是专门为广大青少年精心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系列图书。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鼓舞作用。本套丛书绘制精美插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特点,制订了有效的阅读规划,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重点内容批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提升阅读效果;文后总结,让读者读后有所有所悟、有所获。
内容简介
《烽火三少年》讲述了一个十四岁的贫农女孩冬梅,不顾个人安危,从敌人严密封锁的战场上,救出了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女战士陈虹,并和弟弟石头、留孩一起为女战士巧妙掩护和精心治疗,帮助她养好了伤,找到上级并重新组织起抗日武装。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沂蒙山区抗日斗争的风貌,歌颂了沂蒙山区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展现了三名少年英勇无畏的成长经历。
目录
第一章 柳泉峪
第二章 第一场霜冻
第三章 小小的“团瓢”
第四章 夜半枪声
第五章 采药
第六章 蛀虫
第七章 山洞
第八章 夜深沉
第九章 半碗水饺
第十章 雪花飘飘
第十一章 官亭年集
第十二章 年节
第十三章 卞桃花献计
第十四章 愤怒的剪刀
第十五章 毒辣的“竭泽取鱼”
第十六章 解运途中
第十七章 悄然隐退的晨星
第十八章 一杆小马枪
第十九章 春到沂蒙
尾声
摘要
     沂蒙山有个青石崮,青石崮下有个山庄叫柳泉峪。全庄百把户人家,稀拉拉地占了多半条山峪。除大财主潘兰田家的青砖大院以外,穷人家大多是黑石蛋砌成的小团瓢。草、不挂称作“瓢”,自然是很小很小的了,连房顶也不苦瓦,铺一层平光光的薄石板。房前屋后,石缝里钻出来酸枣、刺槐和山松棵子,把那一间间低矮的石屋遮住了。 村东石崖下有个山泉,名叫柳泉。说来也怪,碰上雨季,连下七八天大雨,青石崮顶上山洪老牛一样吼着滚下来,干河套里大水几人深,能将磨盘大的石头一口气冲到十八里以外的官亭镇上。可这山泉,泉水照样不见涨、不发浑,清亮清亮的,还跟那小孩子眼睛一样,天上的云朵儿映在水皮上看得清清楚楚。要是碰上旱天,黄土晒得冒烟,石板晒得裂缝,合抱粗的大树晒得软叮当像抽去了筋骨,一根火柴能把满山石头点得着火冒烟。可这山泉,照样一星点儿不见少。人们提上一瓦罐水来,水皮摇晃一下,噗噜噗噜冒几个水泡泡,泉水就又涨到石壁那原来的水印印上,把那墨绿墨绿的青苔罩住了。(声色结合:水泡泡“噗噜噗噜”的声音和青苔“墨绿墨绿”的颜色相结合,让山泉在文字里鲜活起来,读来极具画面感。) 老人们说,这是青石崮一道地脉,沂河水一支源头。别看泉子不大,可直通到一百二十里外滔滔奔流的沂河。说是泉子里撒条小鱼苗,在它尾巴上扎条红绸带,过它一年半载,小鱼苗就能穿过大山底下的石劈缝游进沂河。可那红绸带,早就化到鱼鳞里去了,那鱼就金翅金鳞,红光闪闪,长得有半截扁担一般粗大,小孩子抱不动了。 不用说,山庄就因为有这个泉子,才起名叫柳泉峪。(插叙名字由来:插叙柳泉峪名字的由来,增添趣味性。)这是一九四二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村东头山神庙后面一扇野荆条栅栏门吱呀一声,走出一个中年汉子来。这人名叫石太平,是个庄稼汉,手艺人,还算个半拉子庄户医生。女人前年没了,跟前剩个十一岁的儿子留孩。他起早挂晚,门里门外,小小的柴门院收拾得特别刮净,几亩山沟地侍弄得格外熨帖,遇上阴天下雨,一双手也闲不住,不是编筐织篓,就是从光崖上扛回几块大青石,大的做成拐煎饼的小磨,小的錾成一嘟噜一嘟噜的蒜臼子,拼上牛力挑到官亭镇十字大街,好歹也能换回几升黑豆来。地里活儿松闲了,他就把块生牛皮护到小腿和脚背上,提个小头,一个人进深山野岭去刨中药。山里人看他识得药性,遇上扭筋伤骨、蛇咬虫叮,就到门上求他治病。他是个透灵人,给病人捏捏攥攥、问问看看,几味草药下去,却也常常。这一来,名声顺着草皮飞,这汉子变成山沟里的庄户圣人了。现在,石太平披件旧布衫,腰缠一条青布围腰,肩上扛着头和扁担,朝村外走去。留孩提个小瓦罐走在身后。这孩子喜眉俊眼,脑门上留着一撮毛儿盖。他口里含个叶片片,一面走,一面学着鸟叫,逗得一群山雀从对面山梁上扑过来,又叽叽喳喳叫着朝老林里飞去了。(比喻巧妙:把名声传扬得快拟作“顺着草皮飞”,独特、巧妙、生动。) 突然听到峪底传来一声小孩子的喊叫:“不投降?好小子,你等着!” 留孩抬头望去,认出那是二叔家的弟弟石头。小家伙一手掐腰,一手提把短把儿镰刀,点画着面前一片野树棵子,正在训话。留孩来到跟前,他也没有发现。“老实站好!”石头朝一丛刺蓬棵吼道,“你是东洋鬼子,跑到咱柳泉峪干什么?看刀!”他猛一挥手,雪片似的镰刀在半空里一闪,刺蓬棵早齐崭崭拦腰截断,残枝败叶滚到了脚下。“还有你,一条汉奸走狗!”小家伙又指向一棵野酸枣,“你还敢牵驴吗?还敢抓鸡吗?还敢杀人放火吗?什么?你要投降……好!饶你一条狗命!”可又突然扬起镰刀,“不行!得留下你一只走狗耳朵!”说着,猛一挥手把它一条枝杈砍了下来。(细节传神:对石头挥刀斩断刺篷棵的动作描写细致,“半空里一闪”“拦腰截断”等说法生动传神。)突然,他尖叫一声,飞身冲上崖坡,指着一棵藏在乱石后面的歪脖臭椿,喊道:“好,潘彪!藏到兔子窝里也得把你抓出来……怎么?你要投降?投降也不行!八路军宽待俘虏,可就不能宽待你潘彪!” 只见石头把镰刀抡得上下翻飞,呼呼山响,如同疾风扫落叶一般,把臭椿棵子劈了个一塌糊涂。然后,又咬着牙根搬起一块斗大的石头,把残存在土里的树茬子,砸了个稀巴烂。 “嘻嘻!”留孩笑了。 石头发现了留孩,问道:“留孩哥,你上哪儿?” “上笊篱坪去刨地瓜!你呢?” “打柴嘛!”石头说,“咱姐上虎头崖了,叫我在这里砍点儿树枝子!” 留孩不由得睁大了眼睛:“冬梅姐上虎头崖了?”“嗯哪!”石头点点头说,“那里有半人高的野荆条子!”(对话真切:石头和留孩二人极具生活感的对话读来让人备感亲切。)留孩摇摇头,说:“她好大胆,那里有狼呢——撒谎我变个小!有一回我亲眼看到七条狼,头里一条大家伙,像个队长,后面的排成一行走着。大狼呜地叫一声,七条狼就一齐站住了——你知道,那是它喊口令呢!” 石头眨巴一下眼皮说:“不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