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联系客服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修补生命的洞
字数: 123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 胡展诰
出版日期: 2021-07-01
商品条码: 9787512513099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2.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收藏
上架到店铺
×
Close
上架到店铺
{{shop.name}}
点此去绑定店铺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2.05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这是一本为童年疗伤的书,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凝聚多年工作心得所写。 2.本书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真实、鲜明的案例,用心解读原生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带给孩子的童年创伤,疗愈原生家庭的伤痛,帮孩子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中解脱,找回完整、真实的自己,让自己和下一代拥有更加完美、幸福的人生。 3.本书共分为三部分,读者可以视自己当前的需求选择相关的章节阅读:前四章探索童年是如何在家庭中受伤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窥见自己的受伤经历。第五章则是引导读者检视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习以为常用来“求生”的“行动”。最后两章,作者利用实际工作经验,与读者分享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与方式,走向更健康的关系与生活。
内容简介
你是否经常期待着回家,但回到家没几天就痛苦得想逃走?你是否因痛苦而找借口离家,而后又感到自责、内疚与不舍?你是否总觉得在父母面前怎么做都不对,怎么说都不是?每逢节假日来临前,你是否总在回与不回家之间徘徊?当你试着为自己发声时,是否总是被说成自私自利?当你试着表达自己的委屈时,是否常被指责软弱、没用?这是一本为童年疗伤的书,也是凝聚作者多年工作心得的书。书中的每一段对话、每一则例子都是随处可见却经常被忽略的家庭中的互动。拥抱、治愈自己的童年伤痛,不是为了怪罪父母,而是要找回完整的自我,不再让伤害传递到下一代,特别是那些以爱之名,却行控制、贬抑、嘲讽之实,对孩子伤害至深的行为。
作者简介
胡展诰,心理咨询师,出生在中国台湾屏东沿海渔村。从小就喜欢听故事、骑车、到处乱晃。因为喜欢旅行,热爱这块土地,所以立志将工作的足迹遍及台湾地区。先后毕业于中正大学社会福利系、屏东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研究所。现为崑山科大兼任心理师、风传媒专栏作家、爱心理合作心理师、永龄希望小学咨询委员、新竹市新住民服务中心外聘督导。工作之余热衷演讲与写作,著作有《遇见,生命Z真实的力量——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修练笔记》《别让负面情绪绑架你——30个觉察+8项练习,迎向自在人生》《摆脱边缘人生──25则人际攻略,打造有归属感与自我价值的人生》。
目录
第一章隐身在幸福童年背后的秘密
一、我们都可能带着伤长大
二、我们的童年是如何受伤的
三、父母给孩子的伤害常常隐晦难辨
四、为何要检视早年的伤口
第二章被剥夺自信的孩子
一、总是被拿来跟别人做比较
二、怎么努力都得不到肯定
三、满满的批评与贬低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人
第三章被忽略情感的孩子
一、禁止表达情绪
二、“小大人”训练班
三、无微不至的安排—你不懂,所以必须听我的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不重要的人
第四章被控制行为的孩子
一、踩地雷般的亲子互动
二、关系的撕裂
三、充满矛盾的信息
四、错误的设定:我是一个没用的人
第五章展开求生的行动
一、“求生”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二、为求改变而对抗
三、因为无力而逃跑
四、摆脱无力感,寻找有效的行动
五、想要改变,你必须有的三个心理准备
第六章为伤害设停损点:改变的前奏曲
一、改变,必须从自我觉察开始
二、拒绝缺乏同理心的廉价劝告
三、停止重复无效的行动
第七章启程:重新找寻回家的路
一、重新调整你与家庭的关系
二、练习欣赏自己:采用正向的新视角
三、练习尊重自己:采取新的应对姿态
结语为生命创造正向涟漪
后记你,看得见自己吗?
摘要
第一章 隐身在幸福童年背后的秘密 我要邀请你从三个“快问快答”开启这本书的阅读: (1)请你迅速找出三个形容词来形容你的童年生活。 (2)提到“童年创伤”,你会想到哪三种家庭环境? (3)提到伤害孩子的家庭,你会想到哪三种类型的父母? 一、我们都可能带着伤长大 在你思考问题的同时,我来分享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几年前,我跟朋友一起到火锅店聚餐。席间,隔壁桌的一个小男孩在店里到处奔跑、大声喊叫,其他桌的顾客纷纷出言规劝却不见效果。孩子的妈妈年轻时尚,似乎没有注意孩子的状态,也不太理会其他顾客的眼光,只顾着和同桌的姐妹们开心畅谈。 没过几分钟,小男孩在跑跳中失去重心,撞翻了我朋友手上盛满热汤的碗,滚烫的热汤和着火锅料洒在我的牛仔裤上,也溅到小男孩身上。小男孩吓着了,号啕大哭,冲到了母亲身旁。 你们猜,小男孩的母亲是什么反应呢? 赶紧检查小男孩是否被烫伤,安抚小男孩惊恐的情绪?还是向被烫得从塑料椅上跳起来,抓着满是热汤的长裤不知该如何是好的我道歉? 不,都不是。 只见母亲高高举起右手,描绘精致的指甲迅速在空中划出五条锐利的彩色弧线,“啪”的一掌用力扇在小男孩脸上,力道之大,让他足足转了两圈后才跌坐在地上,小男孩脸上堆满惊恐。 “讲了几百次,怎么都不听!你把我弄脏怎么办?你怎么不去死!”年轻的母亲勃然大怒。 看到母亲的反应,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但没人敢开口说话。 在场的顾客或许在私下议论这位母亲的管教方式不当,或许归咎于小朋友太调皮,抑或只是拿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总之离开火锅店后,这件事很可能不会占据任何人的记忆空间。对许多人而言,结束这场饭局,走出这家火锅店,一切如船过水无痕。 但是这件事,可能对这个小男孩有很大的影响。 先不论母亲管教疏漏之处,让我们把焦点放在这个小男孩可能受到的影响上。他难以意识到的是,自己虽然被热汤烫伤了,但是得到的不是安抚与照护,也没有学到自我保护的方式,而是再一次受到伤害(被母亲扇巴掌)。如果母亲继续采用同样的教养方式,这个小男孩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很可能会这样告诉自己: 算了,反正我受伤也不会有人关心我。 我被烫伤还没有妈妈的衣服被弄脏重要。我是没有价值的人。 我只需要对妈妈负责,只要妈妈开心,我和其他人的感受一点都不重要。 父母关心的方式就是打骂,我之所以会被打骂,一定是我自己有问题。 那些相信父母会无条件爱孩子的人真是蠢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对这个小男孩而言,比起热汤洒在身上的疼痛,脸颊上那犹如在伤口上撒盐的一巴掌,可能让他更加难受。身体的创伤会因为修复机制的修复而慢慢好转,内心的创伤却会随着时间逐渐恶化。 如果母亲的教养模式依旧没有改变,小男孩就会在内心建立起“我是没有价值的人”的假设,在往后与母亲的互动中一次次重复获得证实,然后形成难以撼动的负向信念。 然而,究竟是这个孩子真的不值得被爱,还是母亲在这个过程中只顾着满足自己聊天的需求,而忘了提醒孩子、适时制止孩子,甚至在孩子受伤时没有对孩子给予适时的安抚与照顾呢? 看了上述例子,我要邀请你重新检视在成长过程中觉得再平凡不过的一些事情,看看你是否会有不同的感受。 在学校被欺负,回家却被父母责骂:“你怎么这么笨?怎么不懂得保护自己?真是没用。” 当你感冒发烧或身体不舒服时,却总是被父母嘲讽与责备:“谁像你这么体弱多病?你怎么不懂得照顾自己?看病不用花钱吗?” 每当家里生意清淡时,你就必须绷紧神经,避免因为任何小差错惹来父母的打骂。 不论你多么努力帮忙做家务,获得好成绩,父母还是觉得你不够好,应该更努力。 当你为自己优异的表现雀跃不已时,父母笑你眼光短浅,警告你别太自满。 当你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时,父母责怪你叛逆、不受教。当你想要专心忙自己的事情时,父母指责你太以自我为中心。 你是否经历过上述某些情境,虽然感到不舒服、不服气,但还是不禁责备自己:都是我没用、太自私、不孝顺,是我不好(虽然你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不好)才会惹得父母不开心。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累积太久、太多,就成了我们难以辨识却影响我们一辈子的“伤”。 P1-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