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区的实践 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

社区的实践 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

  • 字数: 3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折晓叶,陈婴婴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39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属于生活书店常销品牌“社会学经典文库”。该系列图书聚焦当代社会现实,关注宏/中/微观层面热点问题,有口皆碑,多次加印。 ★中国本土社会学研究典范之作,此次再版新增5000多字再版前言和万字附录《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追踪关注,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 ★超级村庄作为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别类型,可以说是工业进村之后村庄变迁的一种很好状态。经历了优劣分化过程之后,存活下来的超级村庄完成了产业和制度转型,依然在乡村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走在当下新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上回看二十年前超级村庄的实践,是另一种“在这里读懂中国”。"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乡镇企业的涌现和农民的流动。从理论预期上二者应与城镇有关,但实际上并未主要发生在城镇,统计数据显示,70%~80%的乡镇企业办在村庄,农民大 多落脚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乡村。 这引起了社会学研究者的关注。本书作者在1992年至1998年间深入调查了一些典型的超级村庄,包括苏南地区的联村、北村、塘村,广东沿海的丰村,闽南地区的畔村,中西部的贾村、义村等,从单个案例扩展到类型比较,较全面反映了超级村庄的兴起历程及其背后蕴含的乡村社会结构与文化的自有逻辑、适应力和再造力。
作者简介
"折晓叶 1981年兰州大学经济学本科毕业,1984年南开大学法学(社会学)硕士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农村社区发展和城乡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等刊物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著有《村庄的再造——一个“超级村庄”的社会变迁》、《城乡关系演变的制度逻辑和实践过程》(合著)、《乡村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城市在转折点上》等。 陈婴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博士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调查方法、农村社会学研究,出版专著《职业结构与流动》,合著《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社会变迁调查》《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第二批调查点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和资料汇编》等。"
目录
再版前言I
第一章导论1
一、讨论的问题3
二、研究的方法32
三、涉及的村庄37
第二章宏观社会体系中的村庄与超级村庄43
一、村庄资源的截留、开发和非农利用44
二、村庄在宏观体系中的位置及其越位的发展52
三、超级村庄的基本特征及中间形态56
第三章社区经济71
一、非农经济的社区存在方式72
二、社区经济的内部结构83
三、社区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与开放性89
四、社区经济的乡土性和相对封闭性95
第四章社区合作体系100
一、集体与合作101
二、三种合作体系109
三、合作行动的社会结果——共有物品127
第五章社区选择135
一、案例中的选择结构136
二、权威个人和群体的选择策略152
三、组织遗产与制度选择164
四、非市场的选择方式174
第六章社区建构184
一、产权的社会构造184
二、关系的人工建构210
三、文化的社区解读228
第七章社区行动的规则体系246
一、村社区规则的本质和体系框架246
二、村庄的制度背景和非制度安排250
三、村庄的制度安排254
第八章社区就业行动中的村民与外来人271
一、村庄职业结构272
二、就业—村民285
三、就业—外来人297
第九章村社区发展与城乡格局的变化319
一、村社区的超前发展319
二、原有城乡格局的变化335
三、边缘地带新的“发展极核”338
第十章结语345
附录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369
本书参考文献404
后记41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