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远红色地图

清远红色地图

  • 字数: 1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28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清远红色革命历史的通俗文化读物。书稿根据历史记载、田野调查、人物访谈等资料,选取当地政府比较认可的主要革命遗址,包括石板乡农会旧址、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鹰杨关革命遗址、赖寅倣故居等20余处。每个红色景点有导读介绍景点的地址、建筑影响、交通指引,下设4个栏目:红色风景、历史事件、动人故事、深刻道理。并配手绘地图及革命遗址图。书稿将清远地区主要革命遗址和事件用简明生动的文字串联起来,全面展示了清远地区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
作者简介
姚燕飞,曾任广东省英德市文联主席,现就职于政府机关,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不易之剑》《子夜无言》《风雨南山》,长篇报告文学《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报告文学集《大地告诉我你怎样走过》,散文集《一曲和风遍大千》,诗集《燕巢燕语》。
目录
清城区
文谟钟公祠——石板乡农会旧址/2
不仅仅为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4
来生再做好兄弟/7
文洞革命根据地纪念碑/12
南方地火/13
“好好先生”与“飞行军”/14
赖寅倣烈士故居/21
壮志未酬身先死/23
同坐一条船/26
清新区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30
秦皇山的天是明朗的天/32
智勇双全的战士赖虾公/33
庙仔岗烈士纪念碑/40
革命自有后来人/42
庙仔岗赖氏三杰/43
英德市
大同社学——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52
鱼湾暴动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54
自古英雄出少年/58
九龙镇金造红色村/61
红色父子兵/62
从舞台走向战场/65
横石塘镇龙华红色村/70
前半晌是个庄稼汉,后半晌开枪打敌营/72
龙华村革命故事/73
佛冈县
石角镇存久洞红色村/80
解放战争时期游击队的基地/82
存久洞村革命故事/84
黄渠成烈士故居/89
投笔从戎,以身许国/91
来吧,我们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93
邓大猷烈士故居/96
邓大猷在老家的故事/98
视死如归的战士/99
佛冈县革命烈士陵园/103
解放广州第一仗/105
干革命要有绣花功夫/107
阳山县
坚守高陂108天战斗纪念碑/113
挺进粤北阳山/114
共产党游击队的“猛将”冯光/115
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纪念馆/121
红色杂货店/123
货栈掩护下的地下交通站/124
连州市
冯达飞将军纪念馆/129
党内的航空专家/131
抗日未捷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32
惠爱医院——红七军伤病员治疗处旧址/138
安心治疗/139
被红军的善举所征服/141
三水瑶族乡新八红色村/144
新八村革命小史/145
新八红色村革命故事/147
瑶安田心村“红军节”/152
把红军精神根植在心里/154
夫妇救助受伤红军/155
连南瑶族自治县
安田白屋革命遗址/161
摆脱奸细陷阱,撤离峡谷重围/163
巾帼烈士朱咏仪/166
连江支队纪念馆·连南党史党建陈列馆/169
连南人民举起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大旗/171
连南红色故事/174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鹰扬关革命遗址/181
红七军路过此关/183
覃应机“智取”连山/184
红军禾洞活动遗址群/190
禾洞革命小记/192
禾洞革命故事/193
摘要
     文谟钟公祠——石板乡农会旧址 文谟钟公祠——石板乡农会旧址,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 1923年,清远县的地方土豪劣绅勾结县署官产处,冒称捐助军饷,承领了广州元妙观在清远附城石板(现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委会石板村)的庙田,并将之出租和变卖。石板农民不甘心自家赖以为生的田地被掠夺,群起反抗。1924年冬,石板村农民钟扬德、刘社德两人便到广州向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求援,农民部共产党人彭湃等人指导和鼓励他们回乡发动群众,组织农会,与封建恶势力作斗争。钟扬德、刘社德回到石板后,召开村民大会,号召村民参加农会。钟扬德把名单送到农民部,带回一面犁头旗和一枚刻有“清远后岗石板乡农民协会”大印,在文谟钟公祠成立清远第一个农民协会一一石板乡农民协会。如今,清远县委、县政府正在将这里打造成清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祠堂建于清代,坐落在清远市清城区笔架山的南入口处。能称得上笔架山的绝非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峰而应该是山脉或山系,清远市东城区北部的笔架山也不例外——蜿蜒而上的盘山公路把你带入一个千谷千峰组成的迷宫,不错的风景使这里成了周围和珠三角甚至附近省份湖南、江西、广西等地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祠堂坐西北向东南,为三间二进四合院式建筑,砖木结构,由前庭、天井和后堂组成。前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九檩,大门设木板门、石门槛;天井两侧是游廊和厢房。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也与前庭一致,为三间十九檩。 该家祠堂与广东其他地方祠堂显著的区别是“体格”较小:面阔三间11.25米,纵深二进13.75米,面积154.7平方米。究其原因是该祠堂的右边还有一座同规格的刘家祠堂。刘家祠堂现已成了废墟,村民在废墟上建起了民居。钟家的祠堂虽然小,不过这对只有百十来人家的石板乡来说,该祠堂用来聚会、议事足够了。 1924年11月25日,清远成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会址就设在这里。 祠堂前面是一片空旷的田野——巍巍百年的时光吹过旷野,凝固于青苔,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许久的往事。 红色回响 不仅仅为了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世纪20年代,广州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城市,那时候反对封建势力、谋求民族自立的斗争风起云涌,各种文化思潮也非常活跃。但是,人们普遍对文物缺乏保护意识。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期间(1920-1922年),将广州划分为若干区,准备在每一区建设一座儿童游乐园。广州市立第一儿童游乐园择址元妙观,于是道士被遣散,元妙观也被拆除。元妙观被拆除后,其在清远县石板乡的田产被当地的土豪劣绅盯上了。 这处田产共计380亩,这里的农民享有永佃权,只需每年向元妙观交纳低微的租金就可获得保护,从而避免当地官府的苛捐杂税及其他敲诈勒索。当地劣绅张耀初和钟文与县署官产处勾结,冒称为孙中山大元帅府捐助军饷,以“大德堂”的名义承领了广州元妙观在清远附城石板的田产,并发告示要求石板乡农民向“大德堂”重新承租纳税。“大德堂”趁机抬高租金,而且高价拍卖承领的田产。地主朱并花白银向“大德堂”购买了耕地,又在附近修建耕寮雇人耕种。世代租种元妙观田产的贫苦农民,眼见土地被卖,地里的收成也成泡影,无可奈何,便一起找钟扬德拿主意。 与旧社会官府对着干等于以鸡蛋碰石头——面对眼前这些拖家带口的乡亲,钟扬德什么也没有说,背着手独自走向了田野。第二天太阳初照,他就拿着镰刀、扁担和两条棕绳出了门,径直来到自己租种的田里抢收;同村刘社德和刘灿见了跟着千;乡亲们一传二、二传三陆陆续续加入到了抢收的队伍——乡亲们当初去找钟扬德拿主意时,看他不吭不声的样子,以为他惧怕官府认怂了,原来他担心连累了大家。今天看到他带头抢收田里的庄稼,便打心里更加佩服他的勇气和仁义。 石板乡农民强行抢收租田稻谷被朱并的弟弟朱河发现,他连忙鸣枪制止,乡亲们的情绪由此被激发,他们用绳索将朱河给捆了。朱并见状立马跑去“大德堂”并申报官府,大地主张耀初和钟文纠集大队人马赶走抢收的农民,还把农民的稻谷全部抢走,另外,打听到钟扬德和刘社德是带头人,便把二人抓起来关进了县衙。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