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三国史(1-3)
字数: 1054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作者: 醉罢君山
出版日期: 2021-02-01
商品条码: 9787548456773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97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20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有趣、有料、有笑点、有泪点、有燃点 一看就后悔,后悔没有早点儿看! ◎ 有名历史作家醉罢君山 天涯“煮酒论史”首任版主 长期专注历史文化研究,出版作品十余部 擅长刻画人心,还原历史现场,复活民族精魂 让你在时而轻松愉悦、时而热血沸腾的阅读中了解历史,反思人性 ◎ 内容全,满足你对三国的全部好奇 70万字鸿篇巨作,覆盖三国历史的方方面面 从黄巾起义讲到东吴灭亡,从皇权制度讲到文化风气 首部完整、全方位呈现魏蜀吴三国兴衰历程的通俗史 ◎ 跳出演义视角 不尊刘,不贬曹,不忽视东吴 将英雄请下神坛,为配角正名 ◎ 抽丝剥茧,推理论证比侦探小说还好看 复盘乱世中的权谋博弈与幽微人性 解读被忽视、被误解、有争议的人和事 ◎ 立足史料,言之有据 严谨考据,参考《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正史 综合各家史料,拒绝人云亦云,还原最真实的三国面貌 ◎ 历史小白爱上三国史的推荐阅读书目,资深三国迷的精神盛宴!
内容简介
《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三国史》三国时代是一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历史画卷。英勇血性的武将,算无遗策的谋臣,独具个性的君主,共同铸就了这个豪情与悲情并存,英雄与枭雄同在的伟大时代。历史畅销书作家醉罢君山沉潜多年,阅遍史料,以正史为依据,创作出这部有料又有趣,有笑点又有泪点的三国史,从黄巾起义讲到东吴灭亡,从皇权制度讲到文化风气,从南征北伐的战将讲到一腔孤勇的小卒,从尔虞我诈的权谋讲到惺惺相惜的情义,覆盖三国历史的方方面面。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对三国历史中被忽视、被误解的问题进行了抽丝剥茧的推理,论证严密,观点独到,既真实又精彩地呈现了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让你在不忍释卷的阅读中成为“三国通”。
作者简介
醉罢君山,本名郑文州,福建漳州人,专注于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作品有《血战天下:战国全史》《西汉原来是这样》《东汉原来是这样》《春秋无义战》《大唐帝国的扩张》等,擅长还原历史中最令人血脉贲张的景象,文字里激荡着昂扬奋发的铁血精神和思辨特质。
目录
一东汉末年的大变局
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魔咒003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张教主的美好梦想009
信念幻灭:黄巾起义的失败与余波015
许劭评曹操:英雄还是奸雄?022
孙坚与刘备的英雄之路: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029
凉州叛乱:帝国救火队长皇甫嵩力挽狂澜040
二混世魔王董卓
杀何进:宦官集团的最后一搏051
董卓入洛阳:请神容易送神难059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袁绍的高光时刻066
反董联盟:雷声大,雨点小074
袁绍导演的闹剧081
孙坚:一个人战斗在反董前线086
三独夫的统治时代
厚黑,实在是厚黑097
公孙瓒的扩张104
遗恨千古:盖世英雄的殒命111
“兖州刺史”曹操:虽然头衔是山寨的,但有总比没有好117
吕布与董卓:“父子”决裂122
一声叹息,要了蔡邕的命131
四军阀的割据与混战
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龙争虎斗143
“天子”这块招牌,不止曹操一个人看中150
谁是杀害曹老爹的幕后黑手?156
张邈的背叛:从生死之交到反目成仇,仅有一步之遥162
战神成了丧家犬168
血战一年,曹操凭什么赢了吕布?175
刘备得徐州:天上真的会掉馅饼181
三国版“农夫与蛇”186
五孙策的荣耀之路
虎父无犬子,英雄出少年195
横扫江东:得民心才是立足之本200
孙策崛起的天时、地利、人和207
六曹操的机遇
群魔乱舞:乱哄哄的朝廷217
狼狈的天子:充满血与泪的东归路225
“挟天子”的巨大威力233
不拘一格的人才战略239
七曹操的征伐
好色是要付出代价的247
过把瘾就死:袁术的皇帝梦252
犯错不可怕,怕的是执迷不悟258
枭雄的末日:吕布之死263
八三国三大战役:官渡之战
三国时代的地道战271
在对手面前死要面子,就只能活受罪278
贾诩为什么劝张绣投靠仇家?284
后院起火:捅向曹操后背的一刀289
中原大决战拉开序幕295
袁绍的溃败:能完美避开所有正确选项,也是一种天赋302
九孙策雄踞东南
真实的鲁肃:憨直老实还是侠士风流?313
太史慈与孙策:相逢一笑泯恩仇318
江南优选的实力派军阀是怎样炼成的?325
悲剧重演:小霸王遇刺331
十袁氏集团覆灭,曹操统一北方
袁绍之死:没有如果,只有因果345
同室操戈:越亲近的人,越难化解仇恨352
李孚闯营:戏精的诞生358
曹操的气量与统御艺术366
“病猫”变“雄狮”,以隐忍应万变372
成功的代价:一代谋臣郭嘉病逝378
十一三国三大战役:赤壁之战
隆中对:诸葛亮的战略构想387
一个弱女子,完成了三国时代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次复仇394
膨胀的权力:曹操杀孔融401
话术大师诸葛亮409
火烧赤壁的真正策划者416
十二三雄并立的时代(上)
狮子大开口,刘备讨荆州427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让他被误解千年434
“国贼”的内心独白442
刘备入蜀:“冤大头”刘璋引狼入室451
马超败走凉州,仅仅因为他忽视了一个小人物458
刘备夺取益州:这只是个开始465
十三三雄并立的时代(下)
曹操累了475
赵子龙一身是胆,逆转败局481
“生子当如孙仲谋!”487
借荆州的后遗症494
蜀国水师的力量:关羽水淹樊城501
武圣之死背后的深层原因509
十四改朝换代,曹丕君临天下
一桩十三年前的阴谋,断送了一位皇后的性命525
曹操的立嗣难题531
为何称帝的是曹丕而不是曹操?539
十五三国三大战役:夷陵之战
戏言成真:落魄小子实现皇帝梦549
“年轻的无名小辈战胜了年老的庞然大物”558
刘备的一生,靠的不仅仅是运气569
十六一错再错,曹魏三征东吴
忽悠战术失效,东吴正式与魏撕破脸579
曹丕的性格缺陷587
甄氏惨死与曹叡复仇596
十七诸葛亮的南征北伐
不辱使命的邓芝605
心理战:武力为辅,攻心为上610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交锋616
一代名臣的弱点623
再度北伐:不扩张,就会灭亡632
十八东吴大帝的霸业
称帝前的试探643
尊号也有讲究:为何孙权没有追封孙策为帝?651
第一位有海上霸权思想的皇帝657
艺高人胆大:陆逊“以进为退”665
十九星陨中天:诸葛亮魂断五丈原
司马懿的乌龟战术:小不忍则乱大谋675
古代名臣那么多,诸葛亮为什么与众不同?683
蜀国内耗:愈演愈烈的权力争夺693
廿曹魏帝国的转折
鲜卑由兴而衰的历程705
司马懿平辽东: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意志力714
有秦皇汉武之风的曹叡,一念之差埋下曹氏覆灭的祸根723
影帝司马懿的蛰伏:怜悯敌人,就是伤害自己732
权力场是个旋涡:既然来了,就没那么容易脱身739
与曹氏最亲密的夏侯氏后人为何投靠蜀国?747
淮南第一次兵变:忽悠专家司马懿的话,谁信谁倒霉752
廿一孙权的最后十五年
恐怖政治:兴风作浪的酷吏吕壹761
军界新星诸葛恪崛起767
夺嫡大戏:主角并非皇子,而是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773
不是所有皇后都能成为吕雉780
偶像的黄昏:从英雄到公敌787
诸葛恪之死:优选的危险往往来自身边的人793
廿二血色时代
傀儡的心声:我只想当一个货真价实的皇帝803
淮南第二次兵变:少年神将文鸯登场809
淮南第三次兵变:最不可能谋反的人也反了814
飞蛾扑火:皇帝的自杀式政变827
廿三灭蜀:三国鼎立格局破裂
坚定的主战派: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837
被佞臣耽误的蜀国朝政845
雷霆一击:邓艾奇袭蜀都851
灭蜀功臣的悲剧退场:从不可一世到死于非命862
廿四风雨中的东吴
独裁时代:权臣的帝国879
低调皇帝的霹雳政变887
同情心泛滥,往往带来祸患894
暴君降临:三国时代最残暴的皇帝900
廿五伟大时代的终结
破茧而出的晋王朝907
风声鹤唳:一纸征召令引发的大反叛914
陆抗:东吴最后的长城921
没指挥过多少大战的羊祜,为何被称为名将?927
末日临近:毁灭前的疯狂933
金陵王气黯然收:没落王朝的最后一点体面940
附录一:三国系图949
附录二:汉末三国历史大事年表950
摘要
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魔咒 三国兴起,乃是由于东汉衰落。与其他王朝相比,东汉衰落的原因显得十分特别。 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国恒以弱丧,而汉独以强亡。”这简直是一个悖论,强大怎么会亡国呢? 纵观中国历史,王朝之兴亡往往与军事力量之强弱有直接关系。当军事走向衰弱,王朝的命运基本上就到头了。历史上几个比较重要的王朝,如唐、宋、明、清,莫不如此。 东汉王朝则不然。 自光武帝开国,东汉近两百年的历史,帝国的军队几乎无敌于天下。周边诸蛮族势力,无论是匈奴、羌或乌桓,都不是东汉的对手。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人被打得落荒而逃,远遁中亚:即便到了东汉后期,汉军的战斗力仍是雄视天下的。 以段颖平东羌为例,这位东汉盖世名将,在征羌最后一战中,以战死四百人的代价,歼灭敌军三万八千人,创造了冷兵器时代令人瞠目结舌的辉煌战绩。 鲜卑在北方崛起后,一度对东汉帝国构成巨大的威胁,只是这个游牧民族由于内乱而很快衰落,终究未能撼动东汉超级强国的地位。 东汉帝国如此强大,为何会逐步走向分崩离析,并最终导致群雄割据,三国并起呢? 祸不起于萧墙之外,而在萧墙之内。 东汉帝国如同一个外强中干的大汉,表面上神勇无敌,其实早已疾病缠身。这是因为有两大毒瘤在作怪:一日外戚,二日宦官。外戚与宦官每个朝代都有,可论及其带来的惨烈祸害,没有哪个王朝能比得上东汉。 那么,宦官之祸与外戚之祸又是如何酿成的呢? 有果必有因。 当我们深入挖掘历史时,会发现东汉皇宫的上空始终飘荡着不散的咒语,皇帝与皇后看似高高在上,却都难逃宿命的捉弄。 宿命之一,东汉皇帝多是短命。 东汉总共有十四个皇帝,活过四十岁的只有三个,分别是前两任皇帝光武帝(六十三岁)、汉明帝(四十八岁)与末代皇帝汉献帝(五十四岁)。其余十一位皇帝,没有一个超过三十六岁的。短命皇帝之多,在中国各个朝代中堪称第一。 在我们的想象中,皇帝吃穿不愁,还有一大堆宫廷御医不时地为他们望闻问切,就算不长寿,也不至于连续十一任皇帝都活不过三十六岁吧? 但事情就是这么离奇古怪。 莫非皇族有先天的遗传病,或者被下了毒咒? 宿命之二,东汉皇后大多不生育。 在东汉,皇后的数量要比皇帝多,一个皇帝可能有两三个皇后。我们知道,皇后生的儿子是嫡子,是要继承皇位的。东汉十四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光武帝是自己打天下的,其余十三个皇帝都是继承大统。这十三个皇帝里,有几个是皇后所生的呢?只有两个(是的,你没看错)。 皇帝短命带来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继位者大都未成年,甚至还有婴儿。除了前三任皇帝之外,其余的十一位皇帝中,登基时年龄优选的是汉桓帝——当时他也只有十五岁。这些未成年人要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显然力不从心,太后临朝听政就成必然了。 太后作为一个女流之辈,久居深宫,没有能力约束众臣,只能信任自家的兄弟、亲戚,这便导致了外戚势力的兴起。 更糟糕的是,这些皇帝大多不是太后的亲生儿,与太后没有血亲关系。太后显然更愿意把权力交给与自己有着血亲关系的外戚,而不是皇帝。小皇帝们自从登基后,便受到“太后一外戚”势力的压迫,内无实权,外无可以引为羽翼的臣僚,即便他们长大成人,也改变不了大权旁落的现实。 只有一个办法能夺回大权——政变。 别的朝代是臣子搞政变,东汉是皇帝搞政变。皇帝搞政变,无一例外,都是靠宦官的帮忙——汉和帝政变,整垮了窦氏外戚:汉顺帝政变,整垮了阎氏外戚:汉桓帝政变,整垮了梁氏外戚。 太后临朝必用外戚,皇帝夺权必用宦官。这两个势力轮流坐庄,相互倾轧,令帝国中枢组织一步步坏死,最终走向灭亡。 三国时代的名臣诸葛亮曾这样说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汉桓帝、汉灵帝时期,外戚擅权、宦官用事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外戚权臣梁冀独揽大权的时代,是整个东汉历史记录黑暗的时代。梁冀背后的梁氏家族,出过七位列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势力庞大,难以撼动。梁冀名为外戚,实则形同太上皇,生杀权柄全操在他一人之手。年仅九岁的汉质帝在忍无可忍之下,当着他的面说了一句:“此跋扈将军也。”这一句话,竟然让小皇帝丢了性命:梁冀暗中命人在食物中下毒,杀死汉质帝。紧接着,他又处死朝中最为正直的大臣李固、杜乔,令天下士人敢怒而不敢言。 同年(公元146年),梁冀立十五岁的刘志为帝,即汉桓帝。在梁翼眼中,所有人都只不过是可以随时踩死的蚂蚁。皇帝只是象征性地坐在至尊宝座之上,呆若木鸡,机械地充当梁冀的传话筒。 只要时机成熟,刘氏帝国定会被梁氏帝国所取代。 梁冀对此毫不怀疑。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人,一个他本不该忽略的人。 这个人就是皇帝——汉桓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