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因思考而美丽

教育,因思考而美丽

  • 字数: 3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营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5440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7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网站、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民族教育、山东教育等媒体和报刊上发表的教育评论、教育随笔等文章,包括教育时评、教育管理、德育纵横、家庭教育、教学教研、教育随笔五部分。书中既有对教育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有对教育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探讨,所采用的教育案例均来自于日常发生的教育事件,真实生动,观点新颖,论述严密,语言形象,既可开启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可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教育时评
“拜神”不如求诸己
免费师范生留在农村也可以大有作为
谁来保护教师的权利?
“挂科”岂能成为“前科”?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优选的教育
南京大学破格录取高宽又何妨?
让学生毕业时才“吐槽”,平时干什么去了?
“试吃”怎能变“视吃”,能保障学生就餐安全吗?
“高考移民”是教育不公平的产物
“手写录取通知书”彰显的不仅仅是学校特色
别让“蒙眼识字”“蒙”住了所有人的眼睛
教师都去当警察了,学生谁来教?
“见义智为”并非“见义不为”
家长自愿为教室购置空气净化器,不妥在哪里?
花钱找“枪手”的留学生是“败家子”
“变相重点班”是对教育公平的公然挑战
组织学生看电影,请不要“绑架”家长
如此见钱眼开,实在得不偿失
新华书店到底是不是看书的地方?
洗碗有多难?还要收“洗碗费”
私立学校罚款也不可太任性
学校“统发磁带”的背后是简政放权不到位
“女研究生求职因单身被拒”是何道理?
为何“问题儿童用品”到儿童节才曝光?
学生玩手机被劝退,处罚是否有点重?
“学生上课玩手机”怎能“一砸了之”?
“乡镇学区房”问题并非“无解”
治理“看客”心理,需从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满足国民读书欲望首先要解决“有书可读”的问题
“一个年级一个学生”的村小如何改善?
主张“节俭办丧事”何以被指责为“不孝”?
拖欠教师工资“程序复杂”只是个借口
“独生子女加分”政策还那么坚挺?
指导“志愿填报”应当是学校和班主任的职责
让幼儿园孩子祝贺高考成绩起不到“励志”作用
“乡村校长计划”要慎重考虑培养人选
教育局局长和校长是否该对学生不经常锻炼负全责?
热炒学霸“笔记”不如共享学霸“资源”
追逐“北清升学率”是另一种“世界杯”
“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是对学生的误导
解决“临聘教师”问题,“临时”观念要不得
拒绝为女儿择名校,是“傻”还是“智”?
“因身份证过期取消考试成绩”看上去像是“陷阱”
自主招生政策不该让寒门学子吃亏
“家委会决定”不能成为学校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第二部分教育管理
为什么很多校规只是一纸空文?
学生回家“反省”怎能“无期限”?
教师资格注册不宜搞“一刀切”
“荣誉”不是领导手中随意支配的“福利”
不是不要“竞争”,关键是怎样“竞争”?
教师开会迟到,罚款为何不灵?
校长要多为学生创造“结识”自己的机会
学校招聘教师要防止校长权力优选化
师资是制约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农村教师队伍为什么会“阴盛阳衰”?
各种升学加分政策都应该取消
“适当放宽学生在校时间”是个不错的建议
学校管理只需做好五件事
督学责任区不能仅仅止于“挂牌”
以“考试分数”为依据的考评方案该改改了
将“师范生教育实践”纳入学校和教师考核不妥
让学生“当校长”是个不错的主意
学校管理不仅仅是“堵漏洞”
考试作弊何以成了“教育手段”?
让老师学会“玩”,更要让他们知道“玩”什么
除了“物质激励”,学生更需要“精神激励”
特色学校建设不是随意喊喊口号那么简单
学校文化建设要尊重学校传统
第三部分德育纵横
拯救“诚信”是全社会的责任
做教育的人须搞清楚:道德是可以量化的吗?
“诚实守信”是立业之本
教师应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
学生心理问题不能接近依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学校也有责任
男女生分区就餐就能防止学生早恋吗?
人文教育跟不上,我们就会缺少“精神免疫力”
不妨以孝“弟”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对老师表达敬意何必“跪拜”?
“洒扫应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鼓励学生“去大学谈恋爱”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对学生任性的“心理宣泄”方式该管一管了
怎样批评教育学生才算“适当”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
家长会能否别开成“训斥告状”会?
“熊孩子”不可随意劝退
请别把教育暴力美化成“挫折教育”
早恋不可怕,关键是正确引导
传统家访咋就落伍了?
离生活太远的德育,难以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当好“后妈”班主任,我是这样做的
“情商教育”不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短板
莫让“爱心捐款”变了味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第四部分家庭教育
谁说讲“孝道”就是鼓励孩子发展“假自我”?
“分好过年”背后是家长评价出了问题
外出打工的父母不能“说走就走”
构建家庭教育体系需要多方联动
有多少父母可以为孩子建一座“疯狂动物城”?
网络时代,父母如何增强自身魅力?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威胁是最臭的一个
孩子成长需要陪伴,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
摘要
     世态百相。无论是在大、中小学校园里,还是走在大街上,我们都会碰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这些事情表面上看好像与教育无关,但细细探寻都能找到教育留下的影子…… “拜神”不如求诸己 距2015年高考不足10天时间,辽宁各地文庙29日迎来诸多考生祭拜,以求在考试中金榜题名。记者当日在中国东北最古老城市辽阳的文庙看到,不少考生手持写着祝词的香烛,走过状元桥,进入庙中焚香,面对孔子雕像顶礼膜拜。 读了这则新闻,真让人哭笑不得!孔子是人不是神,作为一个现代人,怎么能把孔子当作神来膜拜呢?退一步说,假如孔子真的是神的话,面对拜倒在他脚下的这些莘莘学子,他会保佑哪一个?保佑成绩好的?还是保佑成绩差的?或者是全部保佑?如果全都保佑的话,依我看孔子这位神仙也太不公正了!不分是非好坏,拜一拜就能取得好成绩,今后谁还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呢?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华文化的总结和传承做出了很好贡献,我们可以崇拜他、学习他,甚至可以通过“祭孔”之类的活动缅怀他、纪念他,但是绝对不可以把他当作一位有求必应的神来供奉,因为他是一个曾经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更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神。况且,孔子本人也并不相信神鬼之说,《论语》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确:“子不语怪、力、乱、神”,对于祭神、拜神之类的活动,孔子也参加,但那是带着对先人的崇敬之情来参加这类活动,并不企求从神那里得到什么。 几年前,网上报道说,在大学生宿舍里,有学生将“超女”李宇春的照片放大后供奉起来,每日烧香磕头,并许愿说:“拜春哥,考试不挂科” 把活人当作神来祭拜,保佑自己不挂科,真是荒唐至极!与上面这则报道联系起来看,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年青一代这是怎么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不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理想,却幻想天上掉馅饼,有这等好事吗?古语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这样,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妄想不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无异于痴人说梦。这诸多现象说明,当今社会,许多人的信仰、价值观出了问题。 这使我想起一则寓言: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是的,求人不如求己。事实证明,真正的神属于自己,《国际歌》中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非得靠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不可,其中还要经过许多失败的考验,意志坚强者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成功;意志薄弱者怨天尤人,最终被淘汰出局。如果世上真有神的话,我相信,神也一定会保佑奋斗者,而不会保佑投机者。 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后又增加了江西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不过,虽然各地市普遍都欢迎免费师范生能回家乡来帮助提升地方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但是却没有明确的鼓励政策。并且,由于很多中小学对于非主课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往往不够重视,更加削减了这些毕业生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不少免费师范生在毕业时或走上工作岗位后,开始算一笔账:省了4年上大学的费用,换取10年宝贵的青春。 国家招收免费师范生,目的在于吸引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于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按理说,青年学子一旦选择了免费师范生教育,毕业后就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无怨无悔地走向教师工作岗位,而不应该挑肥拣瘦,抱怨农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千方百计往城市学校里挤。 农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这是事实。就拿我们这个地区来说,农村中小教师平均工资不到3000元,住房、办公、医疗等方面的条件远不及城市学校,再加上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不通车、不通网,消息闭塞,造成许多农村学校留不住人,师资严重匮乏。有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在50岁以上,难以胜任繁重的教学工作;有的学校师资结构不合理,音体美教师成为稀有资源;有的学校教师带病工作,到了退休年龄仍坚持上课。相反,城市学校却人满为患,人浮于事,让本科毕业的学生去管理图书室、送报纸或看大门,造成教师资源的巨大浪费。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实行了免费师范生教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