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视觉文化的基体 与德勒兹探讨电影理论

视觉文化的基体 与德勒兹探讨电影理论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荷)帕特里夏·皮斯特斯
  • 出版日期: 202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893231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哲学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电影盛宴 电影爱好者不能错过的精神空间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在看什么? 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一段荡气回肠的感情, 还是, 最终,我们看到了自己? 本书以摄影机之眼,跨越时间,击穿空间,游走于现实与虚拟之间,揭秘元电影世界的万千可能。 从柏格森、斯宾诺莎到拉康和齐泽克,从希区柯克、毕格罗到贝松和昆汀,本书以德勒兹(和加塔利)的概念为纽带,通过悬疑与科幻、凝视与窥探,追问欲望和极乐的本源,回顾人类第一次靠近元宇宙的实践尝试。 爱与恨、男性与女性、权力与抗争、同情与愤怒、卑贱与荒诞,作者把冲突置于刀锋之上,直面影像语言的复杂和残忍。在重新理解电影里的时间与空间的过程中,探索人类、影像和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最终揭秘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以及“人”生而为“人”的主体性。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电影研究方面的书。这本书探讨了德勒兹对电影理论的贡献。根据德勒兹观点,我们已进入到一个可以被描述为“元电影”的宇宙。他在图像研究方面所发明的概念意味着一种新的图像学知识,这些知识决定了我们的感知和自我感觉:我们的主体知觉形成于动作图像、感情图像和时间图像。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文化的矩阵之中,这个总是处于移动和变化之中。每个图像总是连接到一个影响和力量的集合体上。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模型,并分析了许多具体的例子,指出使用德勒兹的理论研究电影的方式及效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帕特里夏·皮斯特斯(Patricia Pisters),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文化和电影研究专业教授,媒体研究系系主任,荷兰导演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电影哲学、影像本体论、银幕文化的政治性、关于“大脑即屏幕”这一主题的神经科学研究。 译者简介 刘宇清,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历史、理论与批评。著有《中国电影的历史审思与当下观察》,译有《电影与伦理:被取消的冲突》、《他山之石:海外华语电影研究》(编译)、《纪录片导论》、《让·科克托》、《让·热内》、《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等。
目录
总序
致谢
绪论
1世界作为元电影
2主体性的物质面
3电影的暴力政治
4生成-女性的概念人物和审美形象
5生成-动物中“感觉的逻辑”
6声音机器的(解)辖域化力量
结语
附录A《电影1》和《电影2》的德勒兹“概念工具箱”
附录B《电影1》和《电影2》术语表
参考影片
参考文献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