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外来部的革命

自外来部的革命

  • 字数: 5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薛小荣,高民政 著;高民政 丛书主编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249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7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戈尔巴乔夫看来,“被公正地认为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后果的事件”的改革,其目的在于重新塑造苏联国内的社会政治生态以使之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同时,在重新构建与西方国家的新关系中,改善苏维埃的国家形象以更好地肩负起超级大国的国际责任。简言之,改革极为关键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它将通过自身的成功实践为从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与西方之间产生的意识形态争论提供坚实的历史证据。“哪种制度更符合人们的利益,在这场历史性争论中改革的成功将提供决定性论据。清除了在非常条件下生产的积垢之后,苏联的形象将具有新的吸引力,将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的理想将获得新的动力。”但是在西方世界看来,戈尔巴乔夫关于改革的宏伟设想仍然是布尔什维克一贯的意识形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战胜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延续和再现,苏联改革的目的仍然是为了强化其国家力量从而增强其全球战略霸权的竞争能力。不过作为苏维埃的意识形态死敌和全球利益的竞争对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在戈尔巴乔夫主导下的改革进程中,看到了长久期待的政治机会——通过促进苏联内部的变化实现和平演变的可能。就像俄罗斯政治学者季诺维也夫指出的那样:“在苏联危机的成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内部原因(尽管不仅仅是这些原因);但是在危机的展开和随后的国家崩溃中,起决定作用的当属外部原因。在与优势的外部敌人的残酷斗争中,苏联和俄罗斯被摧毁了。这个敌人的名字就是:西方。” 这一过程可以被称为“来自外部的革命”。
作者简介
薛小荣,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苏联-俄罗斯政治、网络党建与网络社会治理、中国近代边海疆史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四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著作七部。其中,《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建读物,《民族国家视野下中国近代国防的重构》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和全军优秀博士论文,《中苏政治体制改革比较》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高民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
目录
导言"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人论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
一、深刻总结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重大意义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对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判断
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
第一章改革的含义:意识形态与战略霸权
一、西方的战略企图:摧毁共产主义制度
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与变革的世界
2.西方战略:封堵、渗透与政治颠覆
二、苏联的战略目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
1.战略选择:政党逻辑、战争记忆与苏联模式
2.战略行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与世界战争
三、冷战与改革:战略对抗与调适
1.铁幕与冷战:两大阵营的战略对抗
2.改革与调适:社会主义阵营的分歧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社会主义原则
四、"颠覆"与"联盟":西方的对苏战略
1."人心之争":自由与战略
……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