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代中国的港口

古代中国的港口

  • 字数: 2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作者: 李燕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54352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按历史年代划分,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前期,探讨了各个时期,中国港口的变迁历史。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国历代港口与商埠是如何从深藏固锁发展到主动开埠通商的。在口岸开放之后,其对近代中国贸易的影响以及开放如何带动了中国的近代变革。
作者简介
李燕,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
2001年6月,获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7月迄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工作。
2004年1月,获哲学副研究员资格。
2007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理系访问学者。
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研究成果包括专著1部,合著2部,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
诸侯争霸与最早的海港门
东部沿海的政治地
早期海港的功能
第二章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统一时代的海上扩张,
始皇东巡
徐福东渡
与东夷诸国的海上交
南平百越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最早的始发港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割据时代的南北分异
东夷海上通道之山东半岛
东吴: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
广州港的崛起
交、广之富与南海交
第四章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大运河和隋代的航海
大唐的海E贸易和文化交流
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因
五代的割据小国及其海港
唐代第一大贸易港
第一个市舶使和第一个蕃坊
春风十里扬州路
扬州港的兴与衰
南海贸易中的交州和泉州
中日新航线之明州的初兴
吴越国的杭州
以登州为首的北方港口
第五章 宋元(公元960―1368年):
海上贸易的鼎盛时代
两宋积极的海上贸易
元代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宋元海外贸易繁荣的基础
港口与市舶机构的设置
宋元的市舶管理制度
长盛不衰的广州港
后来者居上的泉州
元代第一大港
宋元三大港之明州
以城兴港的杭州
北方专享的市舶司―密州
元代海运之刘家港与直沽港
短暂出场的上海港
第六章 明(1368―1644年):
海禁与朝贡贸易门
明代的海禁
明代的朝贡贸易
明代的市舶司及其港口
作为广州外港的澳门
明代的私人海外贸易
走私贸易港之浙江双屿
从非法到合法的漳州月港
第七章 清前期(1636―1840年):
闭关还是开放门
清前期的海洋政策
经略厦门与台湾:郑成功的海外贸易
清前期的中日贸易
清前期的南洋贸易
一口通商的广州
南北贸易的兴盛
北方的港口
南方的港口
前奏曲:上海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