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纵横天岸马:傅斯年

纵横天岸马:傅斯年

  • 字数: 29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郭保林
  • 出版日期: 2013-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06621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他是黄河流域靠前才子,他是五四运动的,反腐败的斗士,他是专享敢在蒋介石面前跷二郎腿、口叼烟斗的人——傅斯年,这个名字曾经誉满天下,谤满天下,而今只剩下昨日的残梦。但你只要打开尘封的历史,便会惊异于他那博大的学识、超人的智慧、耿介的气质、狂放不羁的性情……本书旨在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重塑一位有道义有血性的现代文人。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杨柳正春风/1
第二章潮涨潮落都是海/17
第三章山平水远苍茫外/49
第四章历史天空的五彩石/68
第五章铁笔淬火化为剑/103
第六章遗民泪尽倭尘里/119
第七章国破山河在/142
第八章漫卷诗书喜欲狂/197
第九章西北望延安/217
第十章谔谔之士铮铮铁骨/238
第十—章秋风落叶满金陵/266
第十二章故乡不堪回首月明中/304
第十三章山之上,国之殇/329
后记/341
摘要
    傅斯年来到天津读书的学堂是赫赫有名的天津府立中学堂。侯延爽把他安排在祖父的学生孔繁淦家吃住,由父亲的学生吴树业给予经济资助。
    天津,是通商大埠,几年前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就是从天津登陆的。外国强盗依靠铁甲炮舰攻破塘沽军港,直驱北上。义和团运动的策源地也是天津。他们杀死传教士,焚烧洋教堂,掀起扶清灭洋的群众爱国武装斗争,却被慈禧太后一班昏庸朝廷利用,乱杀洋人,激怒列强,导致大清王朝的一次灭顶之灾,以割地赔款而告终。现在天津已成殖民地堀市,到处是西洋风格的建筑,一片片英、法、德、意、美、日等国的租借地,到处是洋人开办的商行、店铺、银行、工厂,街上跑着无轨电车、汽车,大街小巷随处都看到一些高鼻子蓝眼睛红头发的洋鬼子,或乘车,或骑马,耀武扬威,傲慢得很。
    傅斯年进入天津府立中学读书,一度住在英敛之家。英敛之何许人也?英敛之是爱新觉罗氏,满族人。他主办天津《大公报》。在清政府倒台前,他属于保皇党派。他办的报纸是靠天主教徒、资本家柴天宠襄助,背后又得到日本人和法国人的支持,由此可见英敛之的政治立场。傅斯年初来乍到,对这些国家大事,世界形势懵懵懂懂。傅斯年住在英家也是吴树业的介绍,那时学校的学生宿舍尚未建好,只好在英家将就一段。英敛之家住在五大道南京路与马场道交会口,这是天津小洋楼很集中的地方,有上百幢世界各种风格的建筑,属于英租界。许多军阀、政客、皇亲国戚都选择天津营建私宅。天津离北京很近,又得到外国租界的庇护。他们在这里策划阴谋,评论国是,一伺机会,便东山再起。英家住着一座三层小楼。院墙是实墙,院内花木遮翳,掩映楼窗,有极强的私密性,隐蔽性。三楼是英敛之夫妇的卧室,二楼是他的书房和客厅,一楼是厨房和用人的房间。傅斯年就住在客厅旁的耳房,一间不足九平方米的小屋。
    几个月后,学生宿舍建好,投入使用,傅斯年便搬到学校里去住。
    学校环境优美,高大的梧桐树、槐树,铺一地绿荫。院子里有水池,池里种着水莲花,初夏时节满池白花,开得灿烂动人,用煤渣铺就的甬道,甬道两旁种着木槿花、紫丁香、美人蕉,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树,五月里鲜花开得热热闹闹,满校园一片浓馥的香气。故乡东昌府哪有这般美丽的校园?新学堂也给傅斯年打开了更广阔的知识的窗口。更令人新奇的是上英语课。教师是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英国人,一头金黄色头发,穿一身傅斯年靠前次见到的西装。他是位中年人,性格倒也温和,汉语也讲得好,课余时间也和学生处得来。英文中的“中国”叫“CHINA”(柴那),下课了,学生们“柴那”“柴那”地喊叫。每天早晨要跑操,上体育课打篮球,十几个人抢一个篮球,你争我夺,打得热热闹闹,争得汗流浃背。
    学校里有图书馆。图书馆有阅览室,一张大案子摆着许多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杂志、报刊,还有一架子一架子的书籍。傅斯年每天课余时间,像一只饥饿的小羊羔遇到丰美的草地,一头扎进阅览室里,饥不择食,一目十行地浏览报纸、杂志。星期天节假日,他很少上街,往往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饿了从书包里掏出一根花,或到附近一家“狗不理”包子铺买几个肉包子填饱肚子。是书籍报刊开拓了他的视野,知道了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文历史,也知道了西方列强的发迹史以及他们优选的文化。他深感到中国积弱积贫是几十年挨打的原因,中国必须富强起来,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少年的心灵里萌动起来。他特别喜欢历史课,老师不仅讲中国史,还讲外国史,每当讲起中国近代史,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惨遭失败,他总是悲愤不已,一种民族耻辱感油然而生。1894年甲午海战,更激起他对倭寇的满腔仇恨。如何使中国迅速强大起来,是傅斯年和同学们课余常常议论的话题。
    傅斯年十四五岁,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身子长高了半头,也胖了,满头黑发厚实而发光,像一头小狮子似的给人以倔强刚毅的感觉。他知礼知节,很懂事理,学习再忙,也不忘抽时间看望一下英敛之先生。英敛之清癯、儒雅,一身书卷气,鼻梁上架着玳瑁眼镜,说话温和而富有节奏感。他身着灰蓝缎子长衫,外罩栗色缎子马褂,背后拖着长长的花白发辫,既有清朝遗老的贵族风度,又有西方绅士的气派。不过,这一老一少倒也能谈得来,一个博闻,一个强记。纵横天下大事,闲话人世沧桑,评骘历史功过是非,臧否帝王将相,即使评诗论画,傅斯年凭着丰厚扎实的古文家底,总是左右逢源,谈锋刚健。英敛之深爱这位才气非凡的英俊少年。傅斯年胖胖大大,圆脸阔额,两只眼睛秋水深潭般的明澈,又深谙礼节,这更加重了他的成熟感。英敛之的夫人爱新觉罗淑仲,也很好喜欢傅斯年,每逢傅斯年到来,她都嘱咐厨子做些好吃的饭菜,大盘小碟,像招待贵宾似的。
    爱新觉罗淑仲是天主教徒,时常约傅斯年乘一辆马车去天主教堂听讲教义。傅斯年虽未加入天主教,但思想却受到天主教义的熏陶,一颗年轻的心灵滋生了博爱、慈善、悲天悯人的情怀。
    但这一时期对他影响优选的还是侯延爽。侯延爽虽是清朝政府驻哈尔滨银行总经理,但常出差到天津,每次来到天津,总邀请傅斯年到他下榻的宾馆来住几天。两个人常常谈到深夜,国家大事,世界形势,时局变化,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生死抉择,小孟真听得入神,两只大眼睛,像吸纳阳光的窗扉。他心里亮堂多了,心胸也阔大多了,他也将自己读书报国的想法,告诉侯大哥。侯大哥边赞扬,边指教,他真心希望少年傅斯年更快茁壮成长。
    P12-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