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开国大事件(续集)
字数: 306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陈思
出版日期: 2021-12-01
商品条码: 9787515411040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6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当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军事斗争到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任务转变,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定的政治信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情怀,积极应对国内国外复杂局面的挑战,采取了土地改革、治理黄河、发行人民币、抗美援朝、反腐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开拓探索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作者简介
陈思(笔名完颜亮、霞飞等),满族,1979年出生,黑龙江人,中共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领域为习近平思想和经历、党史、国史、清史、近现代史。参与课题并担任主笔的著作有:《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主持的课题有:中央党校重点课题“百年党史大家谈”(成果8篇发表在“国家高端智库”《思想理论内参》)。出版个人专著主要有:《开国大事件》(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向老年人推荐的100本优秀图书”)、《读古典名著》《国家荣光》《王府的前世今生》《康熙的大墙》;主编著作有《焦裕禄的九年洛阳岁月》等。发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10余篇,党史、国史等历史类文章100余篇。文章多次被人民网等媒体和《学习活页文选》《马克思主义文摘》等期刊转载。
目录
继军事斗争之后的“第二场决战”——土地改革001
陈永贵捡到一块银圆为什么乐得不得了001
纠正过火行为必须打掉农村流氓005
亲笔列出土改中的关键问题009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讨论得非常热烈015
土地改革法——“民主决策的一个范例”017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问题020
一部电影引发两种对立意见的争论020
争论引起了的注意022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023
派出一个调查组026
武训是个什么样的人?《武训传》是怎样产生的?027
亲笔修改《武训历史调查记》并批准《人民日报》发表029
:一个作品写得不好,就再写嘛,总该写好它034
“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036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啊!036
同意休假却用休假的时间去考察黄河037
说:我们要治理黄河,为人民造福039
“我就爱听没有准备的汇报”041
“把黄河故道治好”042
“借点水来也可以”044
亲手摇开了引黄灌溉大闸046
晚年想骑马第二次考察黄河,可惜未能如愿047
新中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的艰难历程049
在经济上升起“第二个太阳”049
在巩固人民政权中发行第二套人民币053
苏联帮助新中国代印人民币057
中央接受了陈云提出的建议057
中苏双方30多次细节会谈体现苏方善意058
中国关注防伪问题061
中方频繁调整印币计划,苏方人员说“困难算不得什么”063
真诚合作,严密交接066
特殊历史条件下中国紧急回收苏印“三种票”069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反腐败斗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071
增产节约运动中发现的问题使周恩来警觉071
周恩来亲自批准将刘青山、张子善逮捕072
周恩来主持制定了一份严惩贪污犯的文件074
周恩来说:“上梁”不正,“下梁”必然歪075
对于中央机关的“大老虎”必须依法严办077
“对于大的,必须严办,从判十年以上徒刑直到杀头”078
周恩来提出“五个不能”082
周恩来殚精竭虑治水患088
周恩来接到三个批示088
“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打下万年根基”094
把治理长江的重任也交给了周恩来095
“我们不能只求治标,一定要治本”098
“我关心两件事:一个水利,一个上天”099
“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100
周恩来只要听说有水利工程,就要到现场看看102
“我最担心的,一个是治水治错了,一个是林木砍多了”103
进京任财长105
陈云向推荐,奉调进京105
一句话使振作精神走马上任107
称赞是我党经济“四大名旦”之一108
提出了“勒马缓行”的主张110
在反冒进问题上不得不作检讨113
直接指出“”中有唯心论115
对说:我是忧几亿人开不了饭117
贺龙担任国家体委主任119
亲自决定贺龙担任新中国首任国家体委主任119
搭起了领导中国体育运动的班子121
贺龙抓体育既宣传又实干123
贺龙抓住了开国之初体育工作存在的四个问题126
为了“取经”,贺龙不辞辛苦在苏联多地考察127
抓“尖子”人才,建一流队伍129
倾注心血抓体育场馆建设131
把体育当作一种文化133
建设“又红又专”的体育队伍134
提出“三从一大”原则137
体育不能搞“花架子”138
必须办好体育院校140
开展全民体育运动143
李德生与上甘岭战役148
主动请缨,要求率部入朝作战148
使美李军队闻风丧胆的指挥员149
接受指挥上甘岭战役的重任149
“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151
在最严峻最艰苦作战阶段打赢一场硬仗152
把上甘岭牢牢抓在志愿军手中153
开国之初十世班禅大师返藏的艰辛历程154
“十七条协议”确立十世班禅的地位,为他返藏奠定基础154
主动示和展现十世班禅大师的博大胸襟155
十世班禅大师决定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也要返藏157
十世班禅大师以智慧和毅力踏过入藏艰险路160
十世班禅大师沉着坚毅平风波163
十世班禅大师坚忍为国165
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决策者的几个错误判断168
美国决策者没有料到朝鲜人民军会在极短时间内超过李承晚军队168
美国决策者低估了等中共领导人的魄力173
美国决策者低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180
美国人没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即使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也敢与美国人开战184
毛岸英为国捐躯前后189
经过长期艰苦磨炼的毛岸英具有较高政治觉悟189
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很严格191
毛岸英是志愿军第一个志愿兵192
毛岸英到朝鲜后总是考虑别人的安全195
毛岸英在美国飞机的一次轰炸中牺牲196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说:“谁叫他是的儿子呢。”196
朝鲜战争中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198
美国入侵朝鲜及台湾海峡,中国发出严正警告和抗议198
中国政府通过印度政府这个“中间人”再次向美国发出外交警告200
中国通过联合国这个讲台对美国进行了揭露206
中朝军队沉重打击美李军后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议209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211
美李军队受到重创,不得不坐下来谈判211
急于从朝鲜战场脱身的美国主动寻求谈判213
让周恩来主持谈判工作215
美国和李承晚当局都对谈判没有诚意217
停战谈判一开始双方各提议案221
美国和李承晚当局威胁退出谈判,中朝方不为所动223
谈判中的核心问题是军事分界线怎么划226
新一轮战争较量,“联合国军”没讨到便宜229
在战俘问题上双方各不让步232
双方在战俘问题上达成妥协238
李承晚横生枝节,四方谈判变成三方谈判241
志愿军发起金城战役,予敌以沉重打击244
朝鲜战争终于画上了休止符246
形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249
看出蒋介石不想分裂中国249
说: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253
和蒋介石派人互相沟通255
周恩来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概括为“一纲四目”258
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养老261
晚年的蒋介石曾经秘约访台262
决策大办民兵266
思考的三个重大问题266
形成了“全民皆兵”的思路269
中国民兵形成了震慑侵略者的现实力量274
与赫鲁晓夫的不同看法277
提出民兵工作要“三落实”277
在《为女民兵题照》鼓舞下281
民兵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之一283
领导中国人民进入社会主义286
原来设想新中国成立后需要二三十年才能进入社会主义286
密切注意新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289
正式提出过渡问题290
斯大林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前过渡的设想291
探索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十分慎重295
新税制引起的注意296
南下调查时向基层通气299
“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302
作了五点自我批评308
明确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11
中国共产党对总路线作出完整表述312
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315
集中精力研究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影响315
形成了中国独特社会主义建设思路324
在组织修改八大政治报告时形成了一些新思想327
发表了一次有重大政治意义的谈话329
主要参考文献332
摘要
继军事斗争之后的“第二场决战”——土地改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因为这是在中国大地上推翻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使中国农民获得真正解放的伟大斗争,无疑值得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从当时实际情况来看,实行土地改革,也是稳定新中国的重大举措。如果土地改革失败了,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就会失去亿万农民支持这一重要基础,工农联盟就会解体,新中国人民政权就会垮台。所以,1949年1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形容说:“这是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 陈永贵捡到一块银圆为什么乐得不得了 农民与土地有着血肉相连的情结。农民一生就是盼着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才能安身立命。后来成为有名全国劳动模范的陈永贵,在老解放区土改时,分得一块土地后,心中的甜蜜和幸福,是说不完的。他这个过去没有一分土地的雇农,带着自己的儿子在自己分到的土地上耕种,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的儿子在这块土地上捡到一块银圆,使陈永贵乐得不得了,认为这块土地给他带来了好运。 这个事例说明,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当年,连陈永贵这样有很高觉悟的农民,也喜爱土地。几千年来,广大农民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世世代代过着贫苦的生活。他们的劳动所得,大部分以地租的形式交给了地主,每到灾年,他们往往失去生活来源而流离失所,许多农民被饿死。其原因也是这些农民失去了土地。正因为这种处境,农民迫切希望推翻封建制度,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他们具有很强的革命性。而农民革命性的源泉,就是想得到一块自己的土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在革命斗争中着力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有了这个前提,广大农民才能在共产党领导下,与工人阶级结成联盟,并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有广大农民的支持,才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中,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下,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得到发展。在解放战争中,由于有广大农民的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三年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成立了新中国。说过这样的话: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革命靠了农民的援助才取得了胜利。当年,陈毅也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能够成立新中国,农民是立了大功的。因此,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定要给农民以实际利益。怎样做才能给农民以实际利益?从小生长在农村,在大革命时期又亲自领导过农民运动的深知,给农民以土地,就是给农民以优选利益,而要给农民土地,就必须实行土地改革。 同时,也考虑到了中国今后工业化和农村现存矛盾这两个因素。就国家工业化来说,是这样认为的:国家工业化要靠农民的援助才能成功。就农村矛盾来说,对这样一种情况看得很清楚:新中国成立后,就全国来说,封建统治已经被推翻了,但是,在广大新解放区的农村,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这是一个矛盾。如果不改变现存土地制度,农民依然处在封建制度之下,他们就会看不到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什么利益,就会与共产党离心离德,工农联盟就会瓦解,新中国政权就不稳固。 因此,在开国之初就下定决心:新中国成立后要立即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真正翻身做主人;新解放区的3.1亿农村人口,要用三年时间完成土改,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了统一各阶层对中国共产党这个重大决策的认识,顺利完成土改任务,强调:工人阶级应当积极地帮助农民进行土地改革,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应当赞助这种改革,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更应当采取这种态度。他还说过这样的话:战争和土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内考验中国一切人、一切党派的两个“关”。1950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致闭幕词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战争一关,已经基本上过去了,这一关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好,全国人民是满意的。现在是要过土改一关,我希望我们大家都和过战争关一样也过得很好。大家多研究,多商量,打通思想,整齐步伐,组成一条伟大的反封建统一战线,就可以领导人民和帮助人民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但是,要通过土改给农民以土地,又谈何容易!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也了许多人的认识,他们认为,土地关系是不能改变的。过去土改时,就有地主说:我的土地是祖上留下来的,你种我的地,就得交租子,这是天经地义。很多农民也有这种认识:地主的土地是人家的,咱们给人家种地,人家给工钱,租人家的地种,就得交租子,这是千百年来的“老理儿”。 参加过晋察冀区土改的丁玲,曾描述了发动农民参加土改的困难。一个老佃农总是说:“唉,地是人家的嘛!”只有觉悟了的贫雇农才说:“人家的、人家的,你12年的租子,还买不下那几亩地!”“以前咱总以为咱欠江世荣(地主)的,前生欠了他的债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