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图解茶经

图解茶经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唐)陆羽 原著;《图解经典》编辑部 编绘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313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图解茶经》编辑推荐:图解简洁易懂:现代手法解读,插图形象直观,图解简洁漂亮,让您快速了解《茶经》的全貌以及正确含义,好看易懂!内容完备实用:中国茶典、茶史、茶艺、茶饮、茶具、茶事等均有涉猎,阅读价值、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插图多而美:100张浓缩精华的示意图,320幅高清实拍茶品图鉴,500幅精美手绘插画,全方位直观呈现。
内容简介
《茶经》成书于唐代,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茶经》为后世茶人提供了品茶香、行茶道、论茶艺、学茶礼的典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品茶、研习茶艺、茶道。
《图解茶经》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文字为读者讲解《茶经》,同时配以500幅精美手绘插画,100张有关茶事的解析图表。详细阐释了我国古代的茶道、茶艺、茶礼等相关内容,以求让读者了解《茶经》的全貌以及正确含义。此外,书中融入了大量现代茶事经典,例如茶道、茶艺、茶俗、茶类、十大名茶等,并附录106种中国茶全品鉴图,使您不仅能全面品味《茶经》的幽深,更能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千年进程和当代茶事。
作者简介
陆羽(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号竟陵子、桑苎翁,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很好贡献,被后世尊为“茶圣”。所撰《茶经》三卷,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目录
一壶茗香遍天下
中国名茶鉴赏
茶之奇趣:斗茶
序言:一场怡然风雅的茶学盛宴
本书内容导航
关于历代《茶经》版本探究
中国十大名茶
第一章 绝品人难识,茶经忆古人:你需要了解的
世界最早的茶学“圣经”:《茶经》
茶之为饮的渊源:神农氏
这部经的:陆羽
阅读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茶文化百科
茶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
古代茶政治:茶政与茶法
神秘的茶叶商道:茶马古道
一壶茗香遍天下:茶在世界的传播
茶人修养的优选境界:精行俭德
《茶经》的儒家思想:中庸和谐
《茶经》的道家宇宙观:清静无为
《茶经》的佛家本心:静心自悟
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
摘要
    神农氏即炎帝,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相传是茶树的最早发现者,古代农耕、医药的发明者。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肇始于何时,众说纷纭。几千年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茶叶被发现、应用归功于神农氏,自他而始,据此为源。

    传说上古时期的神农氏,生于烈山(今湖北省随州九龙山南麓),长于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相传他是牛首人身,出生三天会说话,五天能走路,七天长齐了牙,三岁知道农耕之事。他是远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因发现火种造福人类,故称炎帝。其部落最初的活动区域在今陕西南部,后沿黄河向东与黄帝部落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炎帝,两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因此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

    《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里明确指出了茶与神农氏的渊源,以及茶叶被发现而加以应用源自干此:相传公元前2700年前的一天,神农氏在森林中遍尝百草,某天觉得口渴,便在一棵野茶树下烧水。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几片翠绿的野茶树叶飘落在即将烧开的水中。煮开的水色微黄,神农氏喝入口中,顿觉神清气爽,由此,茶便被发现了。因此后代假托神农氏之名所作的(神农食经》载曰:“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由此可见,五千年前,茶最初是以“药”的身份出场的。

    另一个传说例证是:“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相传神农氏吃了一种药草后不幸中毒,幸得茶叶汁流入口中才保住性命。从此茶就成为了解毒的特效药。《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时间不会晚于西汉初年,至少在当时,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茶的药用功效了。

    有关“茶”字音的由来传说也非常神奇:相传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五脏六腑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当他吃下茶叶时,发现茶叶在肚里到处流动,“查来查去”,好像将肠胃洗过一样,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后人则称之为“茶”。

    这部经的

    陆羽

    公元8世纪,唐代陆羽完成了三卷本的《茶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学专著。

    陆羽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复州竞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身世坎坷,幼时被遗弃于小石桥下,幸得智积禅师抱回抚养,从此在寺庙长大。在寺院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干诗词、善于书法,以他的人品和丰富的茶学知识名震朝野,朝廷曾先后两次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

    陆羽12岁时离开龙盖寺,当了伶人。虽相貌丑陋且有口吃,但凭其聪颖幽默得到竞陵太守李齐物的赏识。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陆羽经李介绍去火门山(今天门市佛子山)邹夫子处读书。读书之余,他常去采摘野生茶,为邹夫子煮茗。为了广泛汲取茶学知识,陆羽出游巴山峡川,并沿着长江对今湖北、江西、江苏、浙江等地的江河山川,尤其是名山、茶园、名泉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他又在苕溪之滨开始“闭门著书,不杂非类”(《陆文学自传》)以及“细写《茶经》煮香茗”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他一方面继续游历名山大川探泉问茶,另一方面与高僧名士密切交往,共研茶道。

    《茶经》写作过程前后经历了近三十年时间。其间陆羽经过初学茶启蒙、品泉问茶、出游考察、潜心著书、补充丰富成书等几个阶段,最终在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划时代巨著。由于陆羽的诚信人品以及对佛学、诗词、书法的造诣,特别是渊博的茶学知识和高超的烹茶技艺,为他在各界赢得了崇高的声望。陆羽《茶经》完成后,社会名流们争相传抄,广受好评,使得陆羽的声誉日隆。

    陆羽的晚年,仍然是四处出游考察,先后到过余杭、绍兴、无锡、宜兴、苏州、南京、上饶、抚州等地,最终返回湖州。贞元末年(公元804年)陆羽走完了他一生辉煌的问茶之路,悄然逝去。基于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的很好贡献,被后世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P46-4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