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 作者: (英)达尔文 著;牧二 改写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01076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全国中小学校本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推荐,新世纪家长为孩子进行科普、文学教育的优选读物,受到教师热烈推荐的大师经典读物,同类图书中性价比优选!
内容简介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接近科学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在它广为传播之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很快被学术界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还包括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人类思想发展目前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之一。
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年生于英国。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祖父是生物学家,父亲是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父业,后来又希望他成为一名尊贵的牧师,但是,达尔文却最终成为推翻神创论的一名伟大的科学家。1859年公开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生物学巨著,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1882年达尔文因病逝世,他的墓安置在牛顿的墓旁,表达了人们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目录
第一章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三章生存斗争
第四章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本能
第九章杂种性质
第十章论地质记录的不接近
第十一章生物在地质历史上的演进
第十二章生物的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第十四章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第十五章综述和结语
摘要
    所以,生物的体制虽然都进步了,而且还在进步着,但是,在等级上,将会永远呈现许多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性质的完善化。
    八性状的趋同
    H.C.沃森先生认为,我把性状分歧的重要性估计得过高,并且认为,所谓性状趋同也有一部分作用。但是,就原本不相同的物种变异了的后代来说,把它们构造上的某些接近和一般的相似归因于性状的趋同,是特别轻率的。
    结晶体的形态仅由分子的力量来决定,因此,不同的物质有时会呈现相同的形态,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可是,就生物来说,每一类型都是由无限复杂的关系决定的,即由已经发生了的变异来决定的,而变异的原因又复杂到难于究诘,——即是由被保存的或被选择的变异的性质来决定的,而变异的性质则由周围的物理条件来决定的。尤其重要的,是由同它竞争的周围生物来决定的。最后,是由来自无数祖先的遗传来决定的,而一切祖先的类型又都是由同样复杂的关系来决定的。因此,很难相信,从本来就不同的两种生物传下来的后代,后来竟然趋同,以致它们的整个体制变得近乎一致。
    如果这种事情曾经发生,那么在隔离极远的地层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毫无遗传联系的同一类型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可事实上呢?所能找到的总是与这种结论相反的证据。所以,趋同之说很难成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