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美国人民史

美国人民史

  • 字数: 71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美)津恩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1305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83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反主流的角度叙述美国的历史。该书长期在英文版图书市场的畅销榜上有名。此次引进的是第五版,比第四版增加了两章,题为“林顿总统”和“2000年选举和反恐战争”,使这部很有特色的、以美国下层人民、弱势群体的社会活动作为历史主体的历史延续到21世纪。
目录
新版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哥伦布、印第安人和人类的进步
第二章 划清肤色界限
第三章 低贱的人,恶劣的生存条件
第四章 暴政就是暴政
第五章 一种革命
第六章 性别压迫
第七章 只要青草在生长,只要河水在奔流
第八章 我们并没有以征服夺取什么,谢天谢地
第九章 不甘屈服的奴隶,没有自由的解放
第十章 另一种内战
第十一章 老板是强盗,劳工要反抗
第十二章 帝国与臣民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的挑战
第十四章 战争:国家生机勃发之象征
第十五章 困难时期的自助
第十六章 人民的战争?
第十七章“或者它会爆发?”
第十八章 胜利无望的越战
第十九章 令人惊奇的变化
第二十章 70年代:处于控制之下吗?
第二十一章 卡特―里根―:两党协调一致
第二十二章 未曾报道过的抵抗
第二十三章 卫士的反抗即将到来
第二十四章 克林顿执政时期
第二十五章 2000年选举与反恐怖主义战争
后记
参考文献
译校后记
摘要
    **章 哥伦布、印第安人和人类的进步
    肤色黄褐的阿拉瓦族的男男女女们,一个个赤身裸体、满怀好奇地奔出村落,跑到海岛岸边。有的人还跃人大海,想游近这只陌生的大船看个究竟。当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手提长剑,操着一口陌生的语言一登上海岸,阿拉瓦族人便带着他们的食品、水和其他礼物跑上前去迎接。在后来的航海日志中,哥伦布写道: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鹦鹉、棉花球、长矛以及其他许多东西,并用这些东西来换我们的玻璃念珠和鹰铃,他们**乐意把他们所有的一切都拿来交换……他们体格健壮,身材匀称,相貌堂堂。他们手无寸铁,而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武器,因为当我向他们展示我的长剑时,他们竟然愚蠢地用手去握那利刃,结果可想而知,他们”的手被割破了。他们没有铁器。他们的短矛是用竹竿做成的……用他们作奴仆一定会很不错的……只要五十个人,我们就能把他们全部征服,供我们随心所欲地使用。
    巴哈马群岛上的这些土著居民与美洲大陆上的印第安人**相像,他们以热情好客、信仰一致而著称(欧洲的观察家们都一再这样说)。这些品质甚至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也是很难看到的。此时欧洲正处于教会神权及封建君主的统治之下,标志着西方文明到来的拜金主义开始泛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欧洲的**批探险家里斯托夫?哥伦布们动身前往美洲。
    哥伦布写道:
    当我一到达“印度”,站在它的**块土地上,站在我自己发现的**个岛上时,我做的**件事,就是动手抓了几个当地人,因为他们十有八九了解这里的一切并且能够把自己了解的一切都告诉我。
    哥伦布*想知道的是:哪里有黄金?他是在说服西班牙国王和女王出资赞助他的远航探险之后才踏上这片土地、这个富饶之邦的。他一直期望的是:在大西洋的彼岸(印度和亚洲)能够找到黄金和香料。因为在当时,像其他略通科学知识的人一样,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只要他驾船一直向西,他就一定能够到达远东。
    此时西班牙刚实现统一不久,作为一个新兴的现代民族国家,像法国、英国、葡萄牙一样,它的绝大部分人口是贫穷的农民,他们供养着只占这个国家人口的2%、却拥有95%的土地的地主贵族们。西班牙人笃信天主教,他们驱逐犹太人,赶走了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西班牙也在寻找黄金,因为这时黄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财富象征,它的价值远远超过土地。只要有了它,什么都能买得到。
    几个世纪之前,马可?波罗以及其他一些陆路探险者,曾给人们带回无数的奇珍异宝,所以,人们一直相信,亚洲遍地都是黄金,更不用说丝绸和香料了。但是现在,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东地中海地区,控制了通往亚洲的陆路交通,所以亟须开辟一条海上路线。葡萄牙人当时正驾船绕过非洲的*南端。西班牙人也不甘示弱,决定冒险横穿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大西洋海域。
    费迪南国王和伊莎贝尔王后向哥伦布许诺:作为回报,不仅将把此行获得的10%的财物(黄金和香料)赏给他,还要把新发现陆地的统治权赐予他,并授予他世袭的海军上将头衔。哥伦布是来自意大利热那亚城的一个商人,同时又是一名纺织工人(他是一个熟练纺工的儿子)和出色的水手。于是他率领三艘帆船(其中*大程度的一艘叫圣玛利亚号,长约100英尺,有39名船员)出发了。
    哥伦布把世界想象得小了点。其实亚洲比起他的测算还要远上几千里,因此他根本不可能到达。相反,他注定将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漂泊下去。然而,他又是那么幸运,当船队航行到整个航程四分之一的时候,一片海图上没有标明的陌生大陆横亘在他的眼前。这就是美洲大陆――它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此时正是1492年10月初的一天,距他们离开非洲大西洋一侧的加那利群岛正好是33天。当时,他们看到水面上漂浮着许多树枝木权,天空中有成群的鸟儿在飞翔。这些都表明前方是一片陆地。10月12日,天刚破晓,一位名叫罗德里戈的水手,看到了月光下闪耀着片片银光的白色沙滩,他惊喜地大叫起来。他们看到的是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屿①,它位于加勒比海之中。本来有言在先:**个看到大陆的人可以获得1万马拉维迪的年金。但是,罗德里戈却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笔钱。它们全都塞进了哥伦布的腰包,因为他当时宣称,还在前一天晚上,他就曾看到过一束亮光。
    接下来就是他们靠近海岸时阿拉瓦族印第安人跃入水中欢迎他们的那一幕了。阿拉瓦族人居住的村落可以称之为农村公社,这里的农业种植技术比较发达,种有玉米、马铃薯、红薯、木薯等等。他们还会纺线织布,但是他们不会役使马匹和其他能用来劳动的动物。他们没有铁器,但是他们的耳朵上却缀有微小的黄金饰物。
    正是这个小小的饰物给他们带来了厄运:哥伦布像押送犯人一样把他们带上船,因为他相信,这些土著人能带他找到出产黄金的地方。他们先是航行到了今天称之为古巴的地方,继而到达了伊斯帕尼奥拉(今天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所在地,是一座岛屿)。他们在那里的河水中发现了少许黄金颗粒。当地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首领还赠送给哥伦布一个黄金面具。这一切都使他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他们仿佛看到了黄金遍野的诱人景象。
    他们从搁浅的圣玛利亚号上拆下船骨,在伊斯帕尼奥拉建起了一座堡垒,这是欧洲人在西半球建立的**个军事要塞,哥伦布给它起名叫纳维达(圣诞城),并留下了39名船员,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指挥印第安人寻找和储藏黄金。他把抓获的更多的土著人关押在其余的两只船上。在岛上,他们还同印第安人打了一仗,原因是印第安人拒绝交换给他们所需要的那么多弓箭。战斗中,两名阿拉瓦族人被长剑刺中,流血过多而死。一切结束之后,尼尼亚号和平塔号扬帆起航,朝着亚速尔群岛和西班牙方向驶去。当时天气已逐渐转冷,被押上船的印第安人中开始有人死亡。
    在呈送给马德里王室的有关这次探险的报告中,哥伦布极尽夸张之能事。他极力宣称他已经到达了亚洲(实际是古巴)并在中国(实际是伊斯帕尼奥拉)沿海的一座岛屿上靠岸。他的描述真假参半:
    伊斯帕尼奥拉真是一个人间仙境,这里有崇山峻岭,也有平原牧场,处处富饶而美丽……这里有优良的海港,好得让人难以置信;这里有数不清的河流,而且绝大部分河里都含有金沙……这里还盛产香料,有大型的金矿和其他金属矿区…… 根据哥伦布的描述,“凡是亲眼所见之人,无不认为”印第安人“心地纯朴,在各自的领地里无拘无束地生活。若有人向其索求物品,从来不予回绝,反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在报告的*后,他祈求国王和王后再给他一点小小的资助,作为回报,他将在下一次远航之后给他们带回“要多少有多少的黄金……要多少有多少的奴仆”。他以宗教般的虔诚祈祷说:“永恒的上帝,圣明的主啊!赐福给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们吧,保佑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由于哥伦布夸大其辞的渲染和重金许诺,在第二次探险开始的时候,他居然拥有了一支包括17艘帆船和1200名船员的庞大船队。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奴隶与黄金。在加勒比海之中,他们一个岛屿一个岛屿地搜寻,见到印第安人就抓。但是随着欧洲人的企图逐渐昭然若揭,他们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村庄在他们到达之时已是空无一人。到达海地的时候,他们发现,原先留守在纳维达城堡的海员,已经在一场战斗中被印第安人全部杀死了。原因很简单,他们成群结伙地在岛上乱闯,寻找黄金,还掠走土著的儿童和妇女作为劳动和性奴役的对象。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