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蓝皮书2013

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蓝皮书2013

  • 字数: 23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戴元光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3131229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戴元光主编《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蓝皮书(2013)》分五个部分对2013年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状况进行了概括和梳理:新闻理论研究、传播学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广播电视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
内容简介
戴元光主编《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蓝皮书(2013)》从“新闻理论研究”、“传播学研究”、“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广播电视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五个版块对2013年中国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研究角度宏观,论述问题详尽,基本还原了年度学术界研究的基本面貌。可作为从事新闻与传播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用书。
目录
2013年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2013年中国传播学研究
2013年中国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3年广播电视研究
2013年中国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
摘要
    针对上述种种,黄旦教授认为,传播学本土化一定是立足于中国的传播实践,依照其自身逻辑来发现和解决问题,“本土化”研究应该是从提出揭示并切中中国现实的传播问题、同时又具有人类共通性的中国传播问题开始。作者倡导从“地方性知识”人手,化解让传播研究者困扰不堪难以摆脱的“中一西”(普遍一特殊)二元对立。这一路径具体而言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从“地方性知识”人手并非是为了文化的比较,而是探查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形成了什么样的地方性传播知识;第二,“本土化”的任务,是要去发现、提炼、解释其特有的传播现象及其问题,通过地方性的“文化”机理,去追究传播现象或者行为的来龙去脉,揭示地方特性及其想象对于传播的作用和影响,并在这样的基础上,谨慎采用或者构建可以解释的理论;第三,传播本土化研究在方法和范式上未必是机械的,但一定首先是与“理解”或“诠释”相伴随。
    黄旦教授依此路径表达了对传播研究中“理论与经验”、“普遍与特殊”(中西对立)的关系的见解:“地方性知识”意味着知识的相对化,昭示着边界但不意味着鸿沟,如此进人的传播研究本土化,意味着从经验出发,对是否采用某个理论做恰切性质问;意味着借助中国经验,揭示西方理论隐含前提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在经验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概念。由此,中西传播研究的关系,事实上就可视为在这样的对话中对各自局限进行反思、改造,互相之间的弥补、修订,共同的分享与新的创造,“所谓的普遍,既是这样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同时也必定是在这样的动态对话中所存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