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世纪笔记

中世纪笔记

  • 字数: 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洛齐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428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看似“无用”的书,践行了艺术的无目的性。它不能教授你具体的中世纪知识,也没有讲述所谓的中世纪历史,它只在乎你打开画面时是否喜欢那些精细又刚健的笔触,那些小幽默和小欢喜。 九十件作品连贯着一种涌动的灵感,像一部黑白影片,没有对白却充溢着无言之词,没有叙事却披露着中古的悲喜,徜徉其中,扑面而来的是好的艺术品的勃勃生机。 封面是铁锈红的布面,烫金的字母下是一小幅贴画,来自书中的一幅作品。不厚不薄,不轻不重,拿在手里正好,送朋友也相宜。 附赠的两册笔记本,是编辑们都喜欢用的薄册笔记,64页骑马钉,因为轻巧又有颜值,可以做周记本、日记本,或者带着出差、旅行,或者领导开会讲话时拿出来装装样子。它们显然是“有用”的。"
内容简介
旅居里斯本的国际知名画家洛齐,以图像转述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阅读史笔记。《中世纪笔记》是洛齐艺术史笔记系列中最独特的一部。书中数十件作品似一气呵成,以柔性的毛笔笔触,艺术再造中世纪木刻般的画面效果。
目录
《中世纪笔记》无目录
摘要
     洛齐的视觉笔记 眼前这部《中世纪笔记》,是洛齐旅居里斯本的新作。画面上,他对刻本书籍原图的挪用以及改造之后显露的趣味,让我自然联想起他在“书法主义”时期的连贯性思路。在我看来,营造文字“书写”活动的神秘感,是始终存在于洛齐各类作品中的共同气质。以此为契机,洛齐用了一种“图像”与“字象”并置的方法,建立起他在学问、艺术、生活与游历之间的关系。我想,洛齐眼中的“中世纪”实际上是个复合概念,或许也只是一种印象,是他此刻身处欧洲西南部,向东北遥望时,捕捉到的辽阔的空间与绵延的时间里,那种种神秘和想象。但“中世纪”联系到当下的文化,它的确又是不远也不近,真实而可感。在圣人行走于天空的时代,几乎每一片区域都存在着本土与外来的冲撞,而其整体性的知识与信仰,造就了绵长悠远且执念于今的精神意志。尤其是艺术品,不论是宗教的还是世俗的,似乎一直经受着诸多严格甚至苛刻的。但同时,也正因为不同信仰的杂糅,艺术品也在富于想象力的逃离和建造中,形成文明趣味的多样化,并通过遗产蕴含着质朴而感人的力量。中世纪对于洛齐的意义,恐怕就在于那些由宗教般的迷狂和执着所激发出来的想象力吧。 以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如今所乐于接纳的艺术,其实也大多是想象力的结果!哪怕之前那些“图说”性质的宗教画面,也经过了某时某地的某些艺术家的构想,并由他们在同类化的图像信息中修改。由此,我们才能够看到艺术史中那些浩如烟海的“不一样”。 不同处境中的心境变化,也是刺激艺术家不断探求新表达的机缘。旅欧之际,洛齐得以静下心来亲历与探询那些异质的文化场景,并仔细地想象画笔下的那些应该与可能。而“中世纪”文化的神秘因素,不过是暗合了洛齐心中某些祈愿的部分,成为他作品中的材料。 以中国艺术家的知识体系,西方宗教故事及其世俗内涵,并非都能被准确地理解。因此,在创作中饶有兴趣地挪用其图像之时,语义上的模糊,反而会促成游离于外的自由态度。洛齐坦承自己是在有意地“误读”,因为理解的差异,恰恰解放出某些自由追想的手段。在这部《中世纪笔记》中,他用柔性的毛笔笔触,对应书籍插图的木刻痕迹,并用汉字书写旁注,或摘佛经,或记时日,或只是编排臆造的字符,既与画面无关,也不可识读。于是,洛齐这些所谓的笔记,其形式本身,也成为一种对世相的阅读,承载着与他游历生活与艺术创作相一致的人文杂感。 这是一种被自我感觉所主导,并用艺术的碎片化语言来书写内心的方式,它可以完成知觉的意义,然其意涵,却远离了叙事,颇有几分“不可言说”的意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